古人常說「五臟六腑」,到底指的是人的哪些部位

古人常說“五臟六腑”,到底指的是人的哪些部位

五臟六腑

先秦時期的著作《呂氏春秋》裡講人體組成,說“凡人三百六十節、九竅、五藏、六府”。這“五藏,六府”就是我們常聽到的“五臟六腑”,統指人體內的主要器官。但要具體地說出是哪五臟哪六腑,恐怕還是有點困難。還有,這幾千年前的概念,跟現代解剖學裡說的內臟器官一樣嗎?

根據功能的不同,中醫學將內臟器官分為了髒和腑兩大類。五臟指的是內部組織充實的器官。包括心、肝、脾、肺和腎,它們的共同功能是儲藏精氣,即營養物質。此外還有心包,位於心臟外圍,附有脈絡,通行氣血,能保護心臟,所以也可以稱為髒。六腑指的是中空有腔的器官,包括膽、胃、大腸、小腸、膀胱和三焦,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和排洩。需要注意的是,這裡說的“三焦”並不是一個單獨的器官,而是按臟器的部位和功能劃分的三個區域:心、肺為上焦,脾、胃為中焦,肝、腎、大小腸、膀胱為下焦。五臟和六腑之間是相互聯繫的,比如成語“肝膽相照”,便是利用五臟之一的肝和六腑之一的膽的緊密聯繫,比喻兩個人坦誠交往,以真心相待。如小說家姚雪垠《李自成》裡寫道:“弟與公子以肝膽相照,互相知心,故敢以實言相告。”

特別要指出的是,中醫學裡的臟腑,雖然與西方解剖學裡的名稱相同,但並不僅僅指某個獨立的器官,而是對人體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的整體概括,所以兩者的概念和功能不完全一致,並不能完全等同。比如說,中醫學裡的“心”,除了指解剖學裡的心臟以外,還包括循環系統和神經系統中一些器官的功能。我們有時會說“用心想一想”,這裡的“心”就不是心臟了,而是跟思維意識活動有關,主管神志。再比如,“腎”並非指獨立的腎臟,而是泛指泌尿系統,“脾”也不是指單獨的脾臟,而是泛指消化系統。另外,中醫的臟腑學說,被稱為“藏象學說”,“藏”是指藏於內的內臟,“象”是指體表現象,所以中醫裡提到臟腑的時候,除了指臟器本身,往往還包括內臟表現於體外的各種生理病理現象。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聽到“脾虛”和“腎虧”之類的說法,但要注意這並不一定確切地指單獨的某個器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