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改革「含金量」 提升居民獲得感

增加改革“含金量” 提升居民獲得感

龍華區外來人口融合共治模式改革項目致力於推動廠區與社區、外來人口與本地居民雙向融合。圖為富士康青工參與拓展活動。

當改革邁入深水區,如何破解基層改革實踐中站位不高、聯動不足的問題?

作為區級層面的改革,在堅持問題導向、目光向下的同時,如何回應時代關切?

改革精品的塑造與群眾獲得感的滿足,如何並行並舉?

日前,龍華區召開區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對今年以來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情況進行階段性總結。

今年以來,龍華區九大改革領域同步推進,基層治理體制改革從試點到全面推廣,“互聯網+政務服務”、產業工人參與型治理模式、黨建創新引領基層善治、國家健康促進區試點……一批重點改革項目在龍華迭次落地,改革整體呈現“全面發力、重點突破、成效顯著、亮點紛呈”的良好局面,並在全國範圍激起廣泛迴響。

全面發力

九路改革縱隊壓實責任

2017年,龍華區在全市率先出爐改革推進辦法,構建一整套改革推進機制。以創新實踐推動改革落地生根,龍華的做法在全市引起關注。

今年以來,龍華區以改革開放40週年為契機,聚焦全面推動基層治理、優化營商環境、外來人口的融合共治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科學制定了《龍華區2018年改革工作要點》,推出21項重點改革項目。

同時,在年初區一屆二次黨代會上,龍華區提出“改革123”目標,即:力爭年內有1項以上國家級改革試點落戶,2項以上改革經驗獲省級以上榮譽,3項以上改革在全市推廣。在前不久召開的區一屆四次全會上,龍華區對改革進行再動員、再部署,提出以改革促進“四個轉變”的具體要求,進一步明確了龍華改革切入點和著力點,推進全區改革工作蹄疾步穩。

“在以往的工作中,每項改革工作都是由分管的各職能單位牽頭負責,改革項目在推進過程中,存在總體謀劃站位不高、項目間聯動性不足等問題。”龍華區委改革辦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有效破除改革意識不強、改革力度不大、成效不明顯等阻礙改革推進的問題,加強各領域內部改革聯動,龍華區強化組織領導,成立了9個改革專項小組。

這9路改革縱隊由區分管領導擔任小組組長,牽頭負責重點改革項目,凝聚了改革的強大合力,構建起改革領導小組—專項小組—改革辦—責任單位“四位一體”的組織架構,全面落實了“重要改革親自部署、重大方案親自把關、關鍵環節親自協調、落實情況親自督察”的“四個親自”工作要求。

在區領導以上率下推改革的同時,龍華區還強化督查考核,通過召開改革任務專題部署會、深入開展改革現場督察、實施改革工作績效考核等,對各項改革任務逐一分解、逐一落實,將改革執行與創新成效納入區績效考核指標體系,推動改革責任不斷壓實。

而為全面提升改革含金量,龍華區聚焦體制機制創新,區領導和各單位“一把手”結合“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活動,開展改革調研,並制定了《區領導和各單位“一把手”深調研工作方案》,推動形成51項改革調研成果,匯聚了一批改革“金點子”。同時,龍華區組織改革相關負責人前往上海、浙江、江蘇等地學習改革先進經驗,並與福田、羅湖、南山等兄弟區開展改革橫向交流。而針對改革中存在的問題,龍華區組織改革牽頭單位和責任部門深入街道、社區開展調研,摸清改革現狀,聽取基層改革聲音,找準改革對策。

重點突破

改革成果引來央視重點報道

今年5月初,龍華區“產業工人參與型治理模式創建”改革項目以專家投票第一名的成績,入選“粵治——治理現代化”廣東省政府治理創新優秀案例,相關做法被中央政法委認可。

在此基礎上,龍華區出爐《外來人口融合共治模式改革試點工作方案》,繼續深化產業工人參與型治理模式,大力推動廠區與社區、外來人口與本地居民雙向融合。今年8月,在深圳市重要會議上,龍華區外來人口融合共治模式改革經驗向全市各區作經驗介紹。

5月中旬,龍華區正在建設中的全國首個“人才街區”亮相文博會,龍華區人才服務機制改革成為全國亮點。

今年5月25日晚,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專欄推出“深圳:以人民為中心 讓城市有‘溫度’”報道,其中用重要篇幅介紹了龍華區北站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以黨建創新引領基層善治的經驗。

今年以來,龍華區改革瞄準重大領域集中用力,改革項目亮點頻仍,重點改革項目落地有聲,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國範圍激起強烈迴響。

國家健康促進區試點改革以全國第二的優異成績順利通過考核驗收;智慧社區文體共享服務機制改革深入民心,國家體育總局專門調研肯定;智慧養老服務模式改革相關經驗得到市領導充分肯定,為全市養老服務改革提供了典型案例……

龍華以自身的改革創舉,為“走在全國最前列,爭當改革尖兵”的使命擔當做出了鮮活註解。與此同時,“獲得感”,始終是龍華改革闖關前進最基本的尺度。

今年以來,龍華區“互聯網+政務服務”改革加速推進,減少審批環節132個,辦理時限壓縮50%,全部行政許可服務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

變“辦一件事進百家門”為“一門一窗通辦全城事”,政務服務龍華模式給群眾帶來的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便利。

“智慧社區文體共享服務機制”改革,有效地破解了大眾“健身難”,以至國家體育總局領導讚歎,“這是老百姓身邊的一個幸福工程!”

營商環境改革力度加大,率先開展取消“工業園區”中間層差價工作,預計減輕企業用電負擔3.7億元。

都說群眾心中有桿秤!8月26日下午,在深圳經濟特區成立38週年的特殊日子裡,深圳政府信息公開“金秤砣獎”正式公佈。龍華區以總分85.83分、在10個區級政府中排名第一的成績首次喜獲“金秤砣獎”。

九大改革領域掃描

社會治理領域

聚焦共治,聚合力量,搭建外來人口治理架構,是龍華區社會治理體制改革領域的重點。龍華區在社區建立以黨組織為核心,居委會、工作站、社區股份公司、群團組織、社會組織和居民等共同參與的“一核多元”社區治理架構,打造新型社區生活共同體。

其一,發揮黨組織核心引領作用,推進黨建標準化建設,落實社區黨委領導權;其二,引導產業社區治理模式創新;其三,發揮好社會組織參與作用,在全市率先開展社會組織統戰工作改革試點,發揮統戰優勢,加強對社會組織的政治引領;其四是發揮好企業協同治理作用。在產業社區治理模式創建中注意發揮工業園區聯動作用;其五,健全城中村治理機制,重點針對沒有黨支部、沒有業委會、沒有物業管理公司的“三無”城中村,在政府引導扶持下探索自治管理,填補管理空白,因地制宜形成了西頭新村業主自治、創業花園樓長議事、南景新村“戶委會”及逸秀新村“物業+樓長”等各類不同治理模式。

重大民生領域

今年以來,民生改革專項小組在醫保支付、教育人才引進、保障房分配及社區居委會建設等領域,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建立龍華區教育系統人才大數據庫,制定保障房差異化分配方案,出爐居委會標準化建設方案,充分發揮了制度建設對重大民生的牽引作用。

同時,專項小組以機制提升為切入點,完善區屬公立醫院及社區健康服務機構財政投入機制,理清醫聯體運行機制,理順“醫療集團本部——區域社康中心——社康中心”不同層級間上下聯動機制,並完善保障性住房管理機制,將廉租房納入公租房管理體系,確保戶籍特困人員、低保及低保邊緣家庭應保盡保,從而提升重大民生項目運行的科學化水平。

其三,以模式創新為突破,努力實現績效最優。一方面創新學校場館開放運營模式,嘗試引入第三方專業化做好學校功能場館對外開放,服務校園周邊社區,進一步盤活學校資源,解決人均體育設施面積有限的難題;另一方面,推進智慧健康養老服務模式改革,打造“1+6+N”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建立社區居家養老聯動服務體系,健全社區居家養老志願服務體系,建立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

紀律檢查

體制改革領域

區紀委監察委將監督執紀作為首要職責,定位向監督聚焦,責任向監督壓實,力量向監督傾斜,打好監督組合拳。

其一,創新開展回訪監督,讓跌倒黨員幹部站起來。按照“懲前毖後、治病救人”和嚴管厚愛的理念,區紀委監委延伸全面從嚴治黨抓手,在全市率先建立回訪監督工作機制。今年以來,區、街道兩級紀委領導班子已牽頭對行政區成立以來全區62名受處理人員實施全面回訪。深圳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監委主任張子興同志對此項工作4次專門批示。

其二,強化作風監督,堅持黨委政府中心工作開展到哪裡,紀檢監察監督就開展到哪裡,整肅幹部隊伍風氣,同時,深化巡察監督,成立區委巡察工作機構,設置巡察辦,從人力、物力、財力方面提供保障,全市首創由區委書記約談被巡察單位“一把手”制度。

經濟體制改革領域

其一,聚焦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大幅提升創新能力,形成若干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集群,創新深港深層次合作發展機制,培育新興產業成為支柱產業,壯大現代服務業規模,大力發展智能經濟、服務經濟、高鐵經濟、園區經濟。

其二,在現代化經濟體系改革領城,立足粵港澳大灣區,構建以先進製造業為基石、現代服務業為支撐、新興產業為先導,優勢傳統產業為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

其三,在實體經濟營商環境改革領域,實施“實體經濟強基行動”,建立企業對政府服務評價體系,著力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

其四,在科技創新體制改革領域,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設立科技諮詢專家庫,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向中小微科技創新企業,逐步建立各類金融工具協同支持創新發展的聯動模式 。

黨的建設領域

龍華區組織部門緊扣提升組織力,推動基層黨建創新發展。

一是實施機關黨建標準化建設,從組織建設、功能定位、工作職責、教育管理、服務群眾、運作保障等6個方面,全面規範機關黨建的標準和要求。

二是大抓社區黨建制度化保障。制定實施加強股份公司黨的建設和領導工作的若干意見,從加強社區黨委對股份公司監管等5個方面提出19條舉措,推動社區黨委“四項權力”在股份公司真正“落地”;建立社區議事決策機制,由社區黨委定期召集駐社區職能部門、各類社區組織,採取共商會、專題調處會等方式,共同研究解決問題,強化社區黨委領導核心作用。

三是大抓黨建引領園區善治,開展“十佳百優”黨建示範園區創建,通過建立服務、扶持、孵化、輔導、負面的“5F”機制,將黨建工作與黨委政府扶持政策相融合,推動黨建與園區、企業發展同頻共振。

四是大抓黨建陣地規範化運營。將城市基層黨建“標準+服務陣地”向各領域拓展延伸,推動黨務、政務、企業服務向黨群服務中心集聚集成,統一服務輸出。

生態文明

體制改革領域

推進生態環境監管體制改革,提升生態環境統一保護治理能力。優化基層執法資源配置,在觀湖、福成增設兩個環保所,實現街道環保所全覆蓋;推進行政執法與刑事執法銜接,整合執法資源,形成環保工作合力。2018年上半年,環境行政處罰案件數量和處罰金額均居全市第二;建設“智慧環水”信息化平臺,實現全方位監管。

深化生態環境領域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實現提速提效。編制服務指南,列明設定依據、申請條件、申請材料、基本流程、審批時限、收費依據及標準等內容,實時公開辦理過程和結果。

文化體制改革領域

引入社會力量,打造多元文化惠民供給模式。通過公開招標方式確定與深圳聚橙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合作,以公益+市場化運營模式,豐富文化服務供給渠道。2018年8月到2019年1月,聚橙網將引進高雅精品文藝演出劇目共22場。

創新服務模式,構建便民公共文化服務平臺。一方面,依託網絡信息技術,搭建具有龍華區特色的互聯網+公共文化服務平臺“龍華文體雲”,重點打造集信息查詢、服務點單、互動體驗和資源共享為一體的服務平臺;另一方面,依託社區共享健身器材、共享健身倉,搭建智慧體育服務平臺,打造“24小時”服務、“3分鐘”健身圈。

注重頂層設計,推動文化產業業態創新升級。出臺《龍華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實施細則》,以更大的力度、更優惠的政策,扶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培育新的文化產業增長點,推動龍華區文化產業業態創新升級、文化產業繁榮興盛。

行政管理體制

改革領域

其一,把準機構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脈搏,首推專業評估找準機構改革切入點,圍繞重點領域做實機構改革發力點,包括統一街道機構職能設置,完成區監委的機構組建工作,增設觀湖、福城環境保護管理所,完善基層環境保護管理體制。

其二,建立“三大體系”,抓實社區人員管理改革,包括建立崗位體系,把同在社區工作的社區工作站、居委會、網格員等“條”“塊”隊伍統一納管,科學定崗定員額;搭崗位有別、薪酬差異、合理晉升的薪酬體系,實現減員增薪提效;建好考核評價體系,形成獎優罰劣導向。

其三,緊扣提升政府效能,深化“放管服”改革。針對部分市民和企業感覺辦事難、辦事繁、辦事慢等問題,堅持推動審批更簡、監管更強、服務更優,全面落實一門式一網式政府服務,並率先構建三級一體化政務服務模式,在增強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上持續發力。

民主與法治領域

全力打造龍華區法治中國示範城市先進區;構建區、街道、社區三級法律服務實體平臺;設立知識產權檢察室,為企業提供一站式的法律服務、法律救濟和法律保障;區、街道、社區三級組網及司法警務雲終端設備適配有序開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