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動向看清A股當前的“含金量”

A股很便宜

三大動向看清A股當前的“含金量”


今年以來A股一直在不斷觸碰大家的“底線”,一跌再跌。投資者們可以說今年一直在等待,哪怕“政策底”到來之後,投資者還是非常悲觀,心有餘悸猶豫到底該不該入場。

實際上,如今市場在近段時間已經逐漸開始慢慢回暖了起來。今天恆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甚至發話表示,現在A股很多都很便宜。並認為,現在的風險比兩年前、三年前那時候的風險小多了。

的確,不僅是任澤平,近段時間市場中漸漸出現了諸多“A股估值底,性價比高”的觀點評論。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接下來我們就來從最近市場的資金流動情況中找找答案。

動向一:遊資瘋狂炒作

三大動向看清A股當前的“含金量”


10月下旬以來,在A股市場冷寂的ST板塊突然成為了遊資炒作的熱門標的。因為疫苗事件幾乎已經被全面停產的ST長生,居然錄得了7個漲停板。同時,近期殼資源概念也異常的活躍,其中恆立實業累計上漲超過了3倍。而對於殼股和ST股的炒作,相關公司和監管都發布過公告提示風險。但儘管如此,這依舊阻止不了遊資的熱情,“垃圾股”的龍虎榜上,遊資身影頻現,十分的瘋狂。

實際上,A股3500多隻股票中大量的殼概念股不具備全部烏雞變鳳凰的可能。未來殼價值沒有那麼貴,很多沒有股東背景的殼概念股、最終還是會跌下來。目前來看,對於垃圾股的炒作依舊是存量資金在博弈。但近期殼資源概念和創投概念的炒作,是市場流動性轉暖、資金最近開始活躍的一個表現,可是這背後又不可避免的帶來一個過度的投機。

動向二:ETF認購暴增

三大動向看清A股當前的“含金量”


可能誰都不會想到,臨近年底,當股市還在底部掙扎,ETF竟然會因為規模爆發成為資本市場熱詞頻頻登上頭條。要知道,自從ETF基金誕生以來的幾次規模大增都是在牛市中,無論是2007年、2009年還是2014年,都是在股市大牛的氛圍中。

但是從年初以來,儘管上證指數下跌了19%,但是股票ETF的持倉量卻出現了逆勢增長。今年1-9月,股票ETF資產增長26.81%,但份額規模卻增長了59.89%。10月份股票ETF更是出現爆炸性增長,數據顯示,全十月淨申購金額約425億元,資金似乎根本不顧A股行情持續低迷。

此外,據wind數據顯示,今年來八成以上的資金流向了上證50指數、滬深300指數、中證500指數以及創業板等寬基指數型產品。其次,規模大、流動性較好的頭部ETF吸金效應更為明顯。


三大動向看清A股當前的“含金量”

截至11月13日,全市場164只ETF份額較年初增長1314.23億份。具體來看,無論是其份額還是規模的增長,90%以上都來自股票型ETF,這說明大量資金在借道ETF湧入股票市場。ETF的特點使其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資金對後市的看法,這也成為了不少資金配置資本市場所看重的優勢。

動向三:QFII等外資加倉中國


三大動向看清A股當前的“含金量”


在當下存量博弈的A股市場中,外資已然成為最重要的增量資金來源,外資“加倉中國”的意願正與日俱增。

數據顯示,11月以來,北向資金累計淨流入335.91億元人民幣。其中,僅11月2日當天,北向資金累計淨流入179.01億元人民幣,佔11月全月淨流入的53%。而從今年以來的情況來看,北向資金累計淨流入2647.54億元。

與此同時,海外資管巨頭佈局A股市場的步伐也明顯加快。據統計,在10月至今不足兩個月的時間內,外資私募備案新基金的數量已經達到6只。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已經有富達、瑞銀資管、富敦、英仕曼、惠理、景順縱橫、路博邁、安本、貝萊德、施羅德、橋水等15家外資機構,在協會登記成為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

而一向被市場視為投資風向標的QFII機構,今年也加大了對A股的持倉力度。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共有286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出現了QFII的身影,持股數量合計77.1億股,而去年底這個數字為76.04億股,呈現明顯增長勢頭。

種種跡象顯示,在利好政策不斷釋放,市場“政策底+估值低”逐漸明朗的當下,越來越多的增量資金開始對A股“虎視眈眈”。

價值投資成主旋律

從資金的流向來看看,除了相當不靠譜的遊資炒作以外,大部分的資金都來自於“國家隊”對ETF的掃貨,以及外資對國內市場的佈局。由此可見,A股目前的確很便宜,擁有估值的優勢。

實際上,2018年的A股像是被重新洗了盤,特別是投資風格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從資金的投資偏好來看,金融、食品飲料、醫藥、消費等價值龍頭股最受青睞。“龍頭為首,價值為王”成為了A股投資的主旋律。中國的投資者基礎開始日益成熟,逐漸呈現出與海外成熟市場接軌的國際化風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