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车间开到瑶乡家门口

郴州新闻网9月6日讯(记者 熊建平 叶龙斌 通讯员 杨锦芳 杨贵云)8月31日,记者走进位于汝城县延寿瑶族乡寿水村的一户院落,屋内不时传来缝纫机“嗒、塔、塔……”的声响,十来个中老年妇女正坐在机器前,给半成品背包缝边、贴商标,有的动作娴熟,有的略显生疏。这是浩佳皮具厂的一个精准扶贫车间。

就业是促进贫困人口脱贫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今年5月,汝城县印发了《关于开展精准扶贫就业车间创建工作的通知》,鼓励企业在贫困村建立扶贫车间,对吸纳当地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的扶贫车间给予贷款担保贴息,以及3万元至5万元不等的奖励,并对在扶贫车间就业的贫困劳动力给予免费培训和交通、岗位及社保补助。

邹来英是走马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第一批学员,接受了一个多星期的培训后,她熟练地掌握了技术。“老公在广东打工,家里有两个孩子要带,我在这里每个月有2000多元,照顾小孩和打工都兼顾到了。”邹来英加工好的背包第二天将被运到有“中国皮具之都”称号的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并在一个月内分销到非洲。

浩佳皮具厂主要以加工广州等地的外贸皮具订单为主,在延寿瑶族乡寿水村和简水村设有两个集中加工点,目前有本地务工人员110名,其中精准扶贫对象35人,扶贫车间通过计件发放报酬,贫困户空闲时进厂上班,忙碌时可以带料回家加工。

在延寿瑶族乡圩场,另一个扶贫车间——宏扬玩具厂的招工广告随处可见,长期招工、计件制、工资准时(发放)等内容很吸引人。车间内,来料区、加工区、半成品区、成品区等井然有序,安全生产警示牌、消防设施摆放在显眼位置,30多名中老年妇女正在车间里缝制加工各类玩具。

“沃尔玛、迪斯尼的很多玩具就是从我这个扶贫车间里生产出来的。”老板朱方红很自豪,他这个扶贫车间有17名贫困户,每人每月工资1500元到3000元不等。

“设立扶贫车间的目的,就是让不方便外出务工的贫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这种亦工亦农的用工形式,深受留守妇女、老年人的欢迎。”汝城县延寿瑶族乡党委书记朱会元介绍道。

目前,延寿瑶族乡有33家就业扶贫车间,分布在8个村,其中获县劳动部门认定的有22家,共吸纳1076人就业,其中475名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了稳定就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