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哥薩克可以在短短不到一百年的時間給俄羅斯打下諾大的領土?

手機用戶79344829963


斯拉夫的自由人——哥薩克

哥薩克原本是一群生活在東歐大草原的遊牧群體。在歷史上以繞勇善戰和精湛的騎術著稱,並且是支撐俄羅斯帝國17世紀往東擴張的主要力量。

13世紀初期,一些斯拉夫人為了逃避欽察汗國的統治而遷徙到俄羅斯南部的頓河流域、第聶伯河下游和伏爾加河流域。

這些人被稱為“哥薩克”,即突厥語中的“自由人”,因此哥薩克也被稱為“斯拉夫的自由人”。哥薩克人在俄南地區生活繁衍,並且建立了地方政權。

為了生存,必須學會戰鬥,必須改變髮型

由於哥薩克聚居地處於各大勢力(俄羅斯、波蘭-立陶宛聯邦、韃靼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等)的交匯處,因此他們需要面對來自各勢力的威脅。因此他們學習了主要的敵人——韃靼人的傳統習俗,他們不但採用了韃靼式的衣著,還學習韃靼人的射術、馬術與戰術,這一切成就了哥薩克們藝高人膽大的本領。

由於哥薩克人生活方式的改變,再加上自身力量的不斷壯大,繼而在武力方面越發強大和成熟。哥薩克人為了保持彼此之間的聯繫,演變出許多不同於外族的特徵,其中一個特徵就是“髮型”。他們將頭上的頭髮完全剃光,只留下頭頂上的一絡頭髮。然後留起好看的鬍鬚,在搭配上特殊的服飾,哥薩克特徵就形成了。

現在的有些哥薩克人依舊保持這種傳統,他們認為鬍髭和剃光的頭,是一個戰士至高無上的象徵,它代表不同於一般的哥薩克人,而是一個一心一意為哥薩克人奉獻的勇士。”當一位年輕的哥薩克人要加入武士的行列時,首先要將髮型改變。

哥薩克生存於險峻的環境中,為了生存和保護自己的家人,他們的生活有如軍營一般,但由於他們是出於一群追求自由、平等的一夥人所構成的,因此他們的社會是沒有階級的,平日的團體事務由稱為“拉達”的議會所決定,只有面臨到戰爭時,他們才推舉一個人擔任領袖,戰後即恢復一般身份。但這一制度到了後來有所改變。

由於哥薩克善戰且剽悍,因此波蘭王國與俄羅斯帝國先後給予他們許多優待條件,前提是他們要效忠自己,為自己戰鬥。而哥薩克人恰恰需要的是這種生活方式。於是,在許多戰場上,常常看到帶著皮帽。騎著快馬,揮舞著哥薩克馬刀衝鋒的哥薩克人。

登上歷史舞臺,充當沙皇的屠戮工具

從此,哥薩克正式躍上了歷史的檯面之上,成為俄羅斯與烏克蘭特有的軍事編組。由於波蘭喪失的哥薩克的支持,結果導致由波蘭統治的烏克蘭地區歸屬到俄羅斯帝國版圖之中。從此,在俄羅斯的歷史上,哥薩克便成為了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長期以來,哥薩克形成了狹隘的民族偏見。他們盲目地效忠沙皇,崇尚“哥薩克榮譽”,蔑視“莊稼漢”,歧視“外鄉人”,遠離革命民主運動,充當了沙皇的鷹犬,成為殺戮異議者的劊子手。

從十七世紀開始,驍勇善戰的哥薩克騎兵隊成為俄羅斯對外征戰的主力部隊,從十八到二十世紀的俄國所有重要戰爭,不論是對外或是對內,哥薩克人從不缺席,到處能看到他們揮舞馬刀的身影。這其中包括對瑞典的大北方戰爭、六次俄土戰爭、兩次俄波戰爭、日俄戰爭,以及與大清帝國的戰爭。哥薩克騎兵隊的鐵蹄踏遍了波羅的海、克里米亞、高加索、整片中亞草原、黑龍江到庫頁島……

哥薩克人針對殺戮和掠奪這類事情,從來不感到厭倦,反倒是非常喜歡。不知道有多少無辜的人喪身與他們的馬刀之下。哥薩克人尤其喜歡伏特加這種烈性酒,他們在戰場上,喜歡燃起火焰,一邊喝酒,一邊唱歌,一邊殺人,一邊跳舞。

到了後來,不論是西伯利亞的開拓、還是拿破崙的戰爭、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還是十月革命、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哥薩克為其主人發揮了重要作用。

17世紀中葉,在波蘭和俄國第一次爆發由沙皇下命令、哥薩克充當急先鋒的屠猶活動。哥薩克人天生排斥猶太人,憎恨猶太人,因此有數以萬計的猶太人被他們殺害。

1812年,在俄國打了敗仗的拿破崙面對哥薩克的衝鋒,曾感慨說:“上帝啊,如果能給我兩萬名哥薩克兵,我將征服整個歐洲,乃至整個世界。”由此可見哥薩克是多麼的兇悍和不要命。

直到今天,仍有許多哥薩克後人分佈在各地,他們很多人依舊保持著傳統觀念,這令周邊的鄰居們不得不對他們警惕。


大獅


哥薩克之所以能夠在不到百年的時間為俄國沙皇開疆闢土,拿下東方諾大的土地,這是因為對於西伯利亞和黑龍江流域的原住遊牧民族來說,哥薩克僱傭兵有三個很大的優勢。

1.他們手中持有的槍炮等熱兵器,儘管當時這些武器在技術上並不完善,無論是火繩槍還是後來的燧發槍,性能上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但是對於沒有見過世面的土著來說,光是發射時騰起的煙霧和巨大的轟鳴聲就足以對他們產生極大的震懾了。這樣的例子很多,例如,1582年,葉爾馬克領導的數百哥薩克在圖拉河畔與失必兒汗國的戰鬥中,數千沃古爾人武裝在哥薩克的第一輪火槍齊射後就做鳥獸散了,儘管實際上他們當中並沒有多少人被彈丸擊中。

2.合理的軍事組織和戰術安排,以及沿河而建的眾多木堡,步步為營的擴張方式。雖然在俄國曆次東擴的過程中,一次性投入的哥薩克隊伍的人數並不多,多則千人,少則數十人,而且他們也沒有上峰的明確戰略目標指引,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就是一群烏合之眾,其內部的組織和基本戰術操練都蘊含著正規軍的模式。而且他們並不戀戰,在向東擴張征服的過程中,採取的是一種“利則勝,不利則去”的原則。哥薩克依託自建的木堡等防禦工事,以逸待勞,當缺乏攻堅能力的原住民因久攻不下而撤退時,他們再從工事利鑽出來發起追擊,往往打後者一個措手不及。這些修築在大小河流交匯處或河口處的木堡,既是哥薩克們的過冬住所,又是他們用於儲備糧食、武器彈藥等物資的前進基地,以及強徵原住民實物稅的中心。此外,哥薩克利用

西伯利亞境內河流眾多,眾橫交錯德特點,採用水陸並進的行進辦法,對原住民的領土逐步蠶食。

3.對原住民部落採取挑撥離間,分化瓦解的手段。比如,17世紀中葉,在俄國人基本控制貝加爾湖地區之後,發現當地的漁獵民族與遊牧民族之間存在矛盾,就以保護當地通古斯人免受南方蒙古人襲擊為由,強徵前者的實物稅,從而激化雙方的矛盾。

正是以上三個優勢,加之在東擴的過程中,沒有遇到強有力的政權,哥薩克們才能以少得可憐的軍力,為沙皇打下了西伯利亞乃至遠東諾大地盤,奠定了現今俄羅斯領土世界第一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