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李自成的丞相牛金星去向成謎?

acs


在李自成的大順政權裡,有很多像謎一樣的人物,牛金星便是其中一個,在他身上有很多的未解之謎,作為一個舉人,卻放棄豐衣足食的生活跟著李自成造反,李自成失敗後,他又像謎一樣的失蹤了,留給後人無限遐思!

首先,我們認識下牛金星其人。

牛金星,字聚明,河南寶豐縣人,擔任魯府紀善(明代的八品官,吳承恩也擔任過這個官職),二十餘歲中秀才,天啟七年(1627年)中舉人,好讀書、通曉天官、風角及孫、吳兵法,陂北里有田,平日設館授徒,雖然明末局勢動盪、官府腐敗,但是牛金星家裡有田,還開館教學,小日子還是挺滋潤的,為什麼放著這麼好的日子不過,偏偏跟著李自成造反呢?

清朝的史書為後世提供了以下幾種不同的說法:

一種說法是,牛金星乃是好色之徒,一次喝醉酒,就把親家進士王士俊的醜事給抖摟出來了,王士俊懷恨在心,和縣令一起編個罪名,將牛金星革去功名,投入大牢,當李自成破城之後,就投到李自成賬下。

第二種說法是,牛金星中舉後得罪了縣令和當地豪紳,被革去舉人,投入獄中,在獄中遇到了劉姓汪洋大盜(有人說是劉宗敏),他看牛金星會卜佔禍福、識文斷字、略懂兵法,十分欣賞,出獄後,在李自成面前極力推薦,李自成因而破城救出牛金星。

第三種說法是,牛金星和親家王某關係不好,牛的兒媳死後,親家勾結官府,將牛金星父子二人投入獄中,好友為就他,代替牛金星入獄,讓牛金星向“蘭陽梁宦”求救,牛金星沒有搬來救兵,無臉見人,只好投奔李自成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有人向大將軍李巖推薦了牛金星,恰逢牛金星被革去功名,不得已投奔李自成,李巖為他說了好話,牛金星得到李自成的重用。

無論牛金星是如何混進起義隊伍的,李自成對他的信任是實實在在的,他為李自成置頂戰略、策略,先後擔任大順政權左輔和天佑閣大學士。李自成進京後,身為宰相的牛金星極力鼓動李自成稱帝,忙前忙後籌備登基大典,他也達到了人生頂峰,風光一時無兩。公元1644年,吳三桂降清,李自成在山海關阻擊失利,當了一天的皇帝就撤出了北京城。

牛金星的結局比加入起義軍的原因更復雜

一種是降清說。《清史稿》中《季開生傳》中所附的給事中常若柱奏疏中有這樣的文字:“賊相牛金星,弒君殘民,抗拒王師,力盡始降,宜嬰顯戮;乃復玷列卿寺,覥顏朝右。其子佺,同父作賊,冒濫為官,任湖廣糧儲道,贓私鉅萬。請將金星父子立正國法,以申公義,快人心。”通過常若柱的奏疏可以看出牛金星降清了,但是清政府並沒有按照常若柱的奏疏處死牛金星,只是將他罷官了。此外,杭齊蘇也曾上奏稱:“乃有天下元兇如偽丞相牛金星及其孽子偽府尹、今黃州知府牛佺,偽尚書、今漳南道兵備張嶙然是也。孽黨三人,均當一例駢斬,以洩神人之憤。”這次上奏,不但沒有讓牛金星的兒子牛佺倒黴,反而因禍得福,被提升為湖廣糧道副使兼右參議,從中,我們可以推理出來,清政府對牛金星的投降還是比較認可的,把他劃入“真心投誠”的行列。

二是失蹤說。有人說李自成兵敗後,牛金星隱居於河南省禹州市後燕井村,現其墓地位於後燕進南水北調幹渠北邊。還有一種說法是牛金星改名換姓隱居於江西武寧縣魯溪深山老林當了道士。不過,還有一種說法是他匿藏在長子牛佺的官署中,牛佺雖官至清湖廣督糧副使,但牛金星一直沒有暴露自己的身份,因而得以安享晚年。牛金星臨終前囑佺曰:“賴彌縫之巧,得不膏荊棘,可幸。要,不可恃也,吾死,必葬香山之陽,閉門教子勿再出。”牛佺遵其遺囑,葬牛金星於寶豐香山之陽,即致仕旋里。

不論牛金星是如何度過晚年的,總體來說,應該還是善終的。不過,牛金星才能一般,雖然向李自成建議“少刑殺,賑饑民,收人心”,但是他一心促成了李自成稱帝,加速了吳三桂和清政府的進攻節奏。清軍入關後,李自成戰敗,此時的牛金星沒有協助李自成重整旗鼓,反而因為李巖批評他奢侈浪費,就挑撥離間,害死了大將軍李巖、李牟兄弟,氣得劉宗敏大罵“你這廝沒有一箭的功勞,居然敢擅自殺害兩名大將,我一定要誅殺你”,最後劉宗敏被氣走,加速了大順政權的分裂和滅亡。



葛大小姐


牛金星雖然毫無廉恥,自鳴得意的住在兒子的官衙裡,但清廷的言官諫吏可沒有打算輕易放過這位曾經大順軍的丞相,順治四年八月和六年八月,清吏科給事中杭齊蘇及戶科給事中常若柱先後上疏清廷要求把牛金星父子一併處斬。多爾袞不僅沒有同意,反而訓斥道:“流賊偽官,真心投誠者多能效力,常若柱此奏殊不合理。”

常若柱不僅未能獲得嘉許,反而落個革職回家的處罰。

雖然牛金星沒有受到清廷的懲處,但也卻因為此事變得小心翼翼,生怕哪件事做的不對惹怒清朝統治者。但他最終能安享晚年,壽終正寢,卻也是人生一大幸事。


歷史的小學生


中國數千年的封建王朝,起義或造反數不勝數,但凡成氣候的起義軍領袖,身邊都會聚集著一群優秀的謀士,為之出謀劃策。例如蕭何、張良之於劉邦,諸葛亮之於劉備,房玄齡之與李世民,李善長、劉伯溫之於朱元璋。


但是,明朝末年諸多農民起義軍中最強大的一支——闖王李自成勢力,前期始終沒有優秀的文人謀士投靠,而當李自成終於在河南崛起,投靠李自成政權,並被李自成任命為文臣之首的牛金星,也不過是個才能平庸,偏偏有野心勃勃、心胸狹隘的投機者罷了。毫無眼光,又不善用人,李自成最終失敗,這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牛金星投靠李自成,並非因為擁有超凡的戰略眼光,而是出於投機和被逼無奈。而進入李自成勢力,並一躍成為文臣之首後,牛金星並無多少建樹,李自成也始終如流寇一般,雖然打下了廣闊的地盤,但從無穩固的統治,這也是李自成一戰敗亡的重要原因。再加上李自成立足未穩,就在牛金星等人的慫恿下,貿然稱帝,和牛金星讒言導致李巖被殺,都最終造成李自成政權的覆亡。



李自成政權在一片石被滿清八旗和吳三桂漢奸部隊的共同攻擊下失敗後,李自成被迫一路潰退,李自成的大順軍也一敗再敗。而此時作為大順政權丞相的牛金星,卻去向成謎。在《清史稿》和《明清史料》等書中,有牛金星降清的說法,而在牛金星的家鄉所修的《寶豐縣志》中,也有牛金星的兒子牛全降清並在清廷擔任官職的記錄。


但是由於《清史稿》等史書中記載牛金星的降清十分簡略,且語焉不詳,去向也不明,這與牛金星的政治地位(擔任大順政權丞相)並不相符,也有人認為牛金星並未降清,而是隱姓埋名。例如在《豫變紀略》中,就有牛金星等人“兵敗遁亡”的說法。

牛金星去向成謎很大原因也是因為:第一,大順政權存在時間過短,而牛金星也並無出眾之處,史書並未對他進行專門而詳盡記載;第二,當時戰亂頻發,民不聊生,並沒有足夠條件記載;第三,清廷大肆銷燬、篡改書籍,導致關於大順政權的史書大量被篡改或消失。



在眾多牛金星去向的說法中,我更傾向於牛金星最終降清的說法。因為在多部書中記載,牛金星的兒子牛全的確降清,並擔任清朝的官員。而作為牛全的父親,如果牛金星並未降清,以滿清八旗在清初一貫“有殺過、無錯過”的做法,牛全性命能否保全都不一定,更遑論做清朝的官員了。


鳶飛九天2018


在說牛金星的去向之前,我想先用一句話來評價一下牛金星的其人,那就是“一個通過造反來實現自我價值的落魄舉人”。另一個通過造反來實現自我價值的是唐朝的黃巢,可是牛金星雖然在事實上不是稱王稱霸,但是在最終集體成就上,其實是高於黃巢的。

牛金星是明天啟年間的舉人,擁有進入官場的資格,不過起點比較低,發展前景也不大。所以當明末農民起義烽煙四起的時候,牛金星抓住歷史的機遇,投入到了闖王李自成的麾下。牛金星的長處是足智多謀,在內政外戰上都頗有才幹,是李自成的得力助手。但是牛金星的弱點也很致命,那就是權利的慾望大,嫉賢妒能之心太甚。

李自成攻入北京之後,最穩妥的做法是扶植一個明朝皇室後裔當傀儡皇帝,等到恰當的時機再取而代之,這樣才不至於成為眾矢之的,冒天下之大不韙。當李自成所部處於被吳三桂的大軍痛擊之後,牛金星居然策劃李自成登皇帝位,自己則當上了丞相。此時在中國的南方,還有一個南明小朝廷呢,這種做法對於大順軍來說無疑是自斷後路。

牛金星已經被自我價值的實現衝昏了頭腦,試想,一個舉人做到了丞相,這絕對空前絕後吧。牛金星不思出謀劃策,在大順軍退出北京後,牛金星還在路上向李自成金讒言,害死了李自成的重要謀士李巖。另一個叫做宋獻策的謀士,是牛金星推薦給李自成的,再也敗退途中被牛金星逼走。同時被逼走的還有大將劉宗敏,劉宗敏對於大順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這樣牛金星成為李自成唯一的重臣謀士,但是李巖,宋獻策和劉宗敏功勞很大,在軍中很有威望,三人一死二走之後,軍心開始渙散,事實上最終也走向了不歸路。

李自成在九宮山被幾個鄉民誤殺之後,牛金星就不知所蹤。關於牛金星的去向有兩個說法,一個是牛金星隱姓埋名之後,去了深山老林當了道士;另一個說法是,牛金星有個兒子叫牛佺,牛佺投降了清朝,還當上了黃州知府,牛金星在李自成被殺之後就與牛佺一起生活。

不過牛金星的生死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牛金星代表的落魄文人集團,確實是實現過自我價值,但是最終還是失敗了。究其原因,是因為這一類人有一個很致命的侷限性,那就是他們的一舉一動並不是為國為民,而是完完全全的自私自我,失敗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圍爐煮酒話春秋


牛金星是李自成手下的重要謀士,李自成戰敗後,牛金星向成謎,有的說他歸隱深山做了道士,有的說他隨兒子降清。

牛金星其人

牛金星出身於知識分子家庭,其父曾做過“紀善”負責講授,印象中吳承恩好像也當過這個官,八品小吏。

牛金星20多歲中秀才,三十多歲中舉人,按理說也是不錯的成績,後來“以事忤同邑之巨紳”被革去舉人,發配至盧氏充軍。

輔佐闖王

1640年李自成率軍在豫西征戰,牛金星投入軍中,因其足智多謀,頗有才學而得到闖王的重用。

在李自成奪取天下的過程中,牛金星可以說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當農民軍攻破京城,面對巨大的勝利,牛金星卻第一個迷失了。

作為重要的謀士,未能出謀劃策幫助李自成守住天下,反而因為心胸狹窄掀起內鬥,加速了大順軍的分崩離析。

去向成迷

李自成戰死後,牛金星去向成迷,歷史上關於他的記載很少。

說牛金星降清的,主要佐證來自於《清史稿·季開生傳》的一段記載“賊相牛金星,弒君殘民,抗拒王師,力盡始降。

像牛金星這種級別的大順軍官員一旦降清,必然會被大加利用,可是歷史中卻沒有記載。

有些史籍中也有牛金星“遁亡”的記錄:“牛金星、宋企郊,皆遁亡。”

還有些記載支持了牛金星在其子牛栓府中隱居的記載,由於牛金星口碑極差,投降後並沒有安排任何職位,牛金星最終隱居而死。

牛金星的一生也充滿了傳奇,從高中舉人到發配充軍,再到大順軍丞相,最終不知所蹤,可謂大起大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