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对违规补课教师零容忍 严查校外培训机构超标教学行为

我省作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第三批试点地区,高考综合改革工作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以综合素质评价为主的高考改革已经到来。

9月6日,辽宁省人大常委会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省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调研情况,省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委员戴茂林介绍,从6月下旬到7月上旬组成两个调研组分赴沈阳、抚顺、本溪、铁岭四市,对我省中小学生课外负担情况开展了深入调研。

经过调研发现,“以分为本”的高考指挥棒是造成补课风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快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正在从知识考试为主向综合素质评价转变,但改革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目前尚无根本性改变。

对于如何破除人们思想认识中“以分为本”错误观念的问题,戴茂林表示,要通过大力推进高考改革和正确舆论导向使人们认识到“以分为本”的严重危害。虽然高考改革是一项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但近年来大力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已经在浙江、上海和北京、天津等地进行了两批改革试点,我省作为第三批试点地区,高考综合改革工作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以综合素质评价为主的高考改革已经到来。

培训机构提前教学、超纲教学严重冲击课内教学

调研发现,我省中小学生课外负担方面存在校外培训机构鱼龙混杂,过多过乱,“提前教学”“超纲教学”等严重冲击学校的正常教育;校内课后服务未全面开展,导致很多学生走向校外培训机构;高额的补课费用成为普通市民家庭的最大支出;中小学生因负担过重导致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堪忧;个别公办教师仍然铤而走险违规补课。

建议严查校外培训机构强化应试、超标教学行为

戴茂林介绍,针对问题,调研组提出对策建议:抓住高考改革的有利契机扭转舆论导向。要通过大力推进高考改革和正确舆论导向使人们认识到“以分为本”的严重危害,把教师和家长引导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国务院2018年8月6日下发的《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将具体的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权下放给了各省,我省应抓住契机,由省政府出台最严格的设置标准,严查校外培训机构“强化应试、超标教学、超前教学”行为。

鼓励和支持广大中小学校结合实际积极作为,充分利用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在学生家长自愿的基础上,借鉴湖北省的经验,按照广大家长的诉求,允许学生在校上晚自习,允许家长委员会聘请教师为学生答疑,自愿缴纳必要费用。

通过奖励举报人等方式有效查处各种名目的违规补课。对诱导、胁迫或变相胁迫学生参加补课的教师实行零容忍,一旦查实,严肃处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