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小學生總是記不住家庭作業怎麼辦?

秋天的童話樹


對於一年級的小學生來收,題主說的情況並不是個例,我家大兒子去年上的一年級,開學後的第一個月,都是老師將作業發到微信群裡,由家長告訴孩子留了什麼作業。

到了第二個月,老師就要求孩子自己記作業了,老師不會再往群裡發信息,即便是有家長問,老師也會說我已經給孩子們寫在黑板上了,言外之意,就是不告訴你,嘿嘿!

於是,有家長就覺得老師不近人情,我倒覺得很好,這寫作業本來就是孩子的事情,當然要孩子自己記了,而且之前老師已經要求家長給孩子準備一個記作業的本子。

可有的孩子感覺還沒有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老師將作業寫在黑板上,也不抄在本子上,回家就讓他媽媽在群裡問,每次媽媽都配合,習以為常,孩子自然就不會記作業了。

我不太清楚題主孩子的老師怎麼處理不寫作業的孩子,反正我家孩子老師還是蠻嚴厲的,孩子不寫作業,第二天就要受到懲罰,寫得更多,我還曾看到有的老師讓孩子趴在樓道的臺階上寫作業。

所以,大多數孩子都怕老師,如果家長狠狠心,不幫他詢問其他孩子的作業內容,讓他受到懲罰,也許下次就會好一些,只是很多家長擔心孩子被老師批評,怕孩子受委屈,就讓孩子越發地變本加厲依賴別人。

當然,有些孩子不記作業,可能是厭學的一種表現,他不喜歡寫作業,或者寫作業的時候經常會遇到不會的,有一種挫敗感,於是,就乾脆不記作業,以此來欺騙自己,欺騙家長,就可以不寫作業了,所以,家長還得找找原因,孩子到底為啥不記作業,才能有針對性的改進。


沛澤媽讀心理


如果經常這樣,說明是孩子在學習上出現了問題。

第一種情況是,孩子沒有自己的辦法去記錄作業。這個時候家長應該給孩子準備一個作業本專門記錄作業,告訴孩子如何整齊地把作業記錄好。

第二種情況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老師講作業的時候經常溜號。如果是這種情況,可以要求孩子每天放學前,找一個同學把作業抄寫下來。

第三種情況,孩子排斥作業,故意不記錄作業,這樣的孩子還不少。他們往往排斥學習,對學習感覺到痛苦,下課就是一種解脫,作業最多是應付了事。對於這種情況,家長得改變孩子對學習的認識,讓孩子能夠從學習中能夠獲得內心的滿足。

前面兩種情況,其實都是比較好辦的。比較難辦的是第三種情況,孩子主觀上對學習是排斥的。這樣的孩子,即便是你陪在身邊,也是經常會走神。當你事事監督,孩子貌似有了一點改善,可是你又發現:孩子的依賴性越來越重了。


解決這個問題,沒有猛藥。最根本還是喚醒孩子的內在動力。而喚醒內在動力,主要從四個方面入手:

1、不要情緒化的批評孩子,你可以要求孩子做具體的事情,但是不要情緒化。一旦動了情緒,往往孩子的大腦運轉的效率也就大大降低。

2、要提升孩子的成就感。孩子之所以不愛學習,是因為學習給他帶來的痛苦遠遠的超過了快樂。一是上課難懂,而是不被認可。考試不得高分,被老師批評,被家長批評,這樣的孩子是不會有成就感的。改善的辦法是關注孩子的進步,肯定這些進步。

3、幫助孩子增強理解能力。很多孩子的理解能力是不足的,這個跟天賦有關,跟早期教育也有很大關係。很多孩子在上學之前都沒有做過啟蒙教育,理解能力遠遠跟不上。對於這部分孩子,你越硬著要求,孩子越會發現自己理解不了,最後就是厭學。作為父母,如果發現孩子是因為理解能力不行厭學,一定要注意平時生活過程中提升孩子的領悟能力。可以通過閱讀,交流來提升孩子的領悟力和理解力。不要簡單的每天就是吃喝拉撒,這樣孩子的大腦會錯過一個絕佳的發展期。

4、孩子沒有獨立性,被照顧過多了。有些孩子,生活就是被寵愛過多了,以至於失去了自己的獨立的能力。孩子生活中喪失了獨立的機會,同時也經常被家人要求、命令,這樣的孩子容易弄不清楚界限,搞不明白哪些事情是自己該做的,哪些事情是不能依靠別人的。

很多家長責怪孩子沒有責任感,其實這種習慣,主要還是來源於生活中大人對孩子的錯誤引導。培養孩子的學習,不僅僅是聽課寫作業,同樣重要的還包括生活。生活中的態度和習慣,與學習有著很強的聯繫,不能忽視。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一年級的孩子記不住作業,建議買一個記錄作業本(讓孩子自己挑選喜歡的封面)老師在黑板上記錄時,孩子可以抄寫到記錄本上,如果老師沒有寫到黑板上時,孩子可以自己記錄,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代替。讓孩子養成記錄的習慣,慢慢做事會僅僅有條。



如:

語文作業:1.大練習冊《朱德的扁擔》

2.《難忘的潑水節》生字一號本

3.預習,備song

數學作業:口算25-27頁

這事我家孩子記錄的。

我覺得遇到這樣的情況,首先不要批評,教訓,甚至罵孩子,和孩子一起想辦法,解決問t題,讓孩子明白:任何問題都可以找到解決的辦法。

我是七歲男孩的媽媽,我用親身經歷記錄孩子的點點滴滴。我的頭條號:宇軒媽育兒,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歡迎你評論,點贊,轉發。


宇軒媽育兒


我孩子也上一年級。我們常說,小學是培養習慣的階段,那麼正好借這個記作業的事幫孩子建立起良好的習慣。

我來說下我這邊的做法。

首先,讓孩子準備個作業記錄本。

剛開始老師是把作業發家校群的,後來強制要求每個孩子準備個記錄本,自己記錄,不再發群。所以孩子們的作業,全仰仗這個作業記錄本了。作為家長,我想為老師點贊!作業記錄本不但是記作業神器,還有更多好處。後面我會提到。

其次,鼓勵孩子有條理記錄作業。

當然實際操作上,剛開始會有些困難:比如說孩子剛上一年級,還不太會寫字,基本上是"畫字";再比如內容太多,孩子記錄不夠快,記錄內容自然不連貫。所以很多家長看不懂孩子記錄的作業。但是記錄作業的條理性是可以引導的。比如語文一頁紙,數學一頁紙。再比如,一條作業寫一行,這樣看下來一目瞭然。

我家苗苗就經歷過這個階段。如圖。

上圖是10月份苗的作業記錄。是不是看得雲裡霧裡?她同學的翻譯版如下:

對於苗苗這份作業記錄,苗媽給了八個字:言簡意賅,條理清楚。雖然有調侃的成分,但苗媽卻看到了其中的閃光點,並認為苗苗的記錄效果並不比她同學差。為什麼這麼說呢?第一,她把作業中重要的信息寫下來了,雖然有錯別字但是她看得懂。第二,她特地把一頁紙做了劃分,語文和數學作業一目瞭然。說明她做事有條理。

再次,學齡前要培養的專注力很重要。

另外,我也注意觀察了,這樣的記錄方式並沒有影響她的作業質量。每天她都對照作業記錄本,作業都有效完成。這說明她雖然手頭書寫功夫暫時很弱,但是她的作業沒有遺漏,說明老師佈置作業時,她肯定認真傾聽並牢記在心了。這就是專注力在發揮作用。而這個專注力的培養,可不能等到孩子上小學了再做。學齡前就應該有意識做起來。

最後,作業完成後,提醒孩子在完成項上打勾。

不要小瞧這個步驟哦,這正是在強化孩子做事有始有終,總結回顧的好習慣。這一環節,讓孩子做到心中有數,踏踏實實。看看,這是3個月後苗苗的作業記錄。漢字會寫的更多了,字也寫得漂亮多了。記錄依舊有條理。對不對?

所以鑑於我家的實踐,建議這位家長:

1.讓孩子自己選一個他喜愛的小本子,最好有條紋格的,字可以寫大點的,做作業記錄本。

2.剛開始不要太介意孩子的字寫對了沒,寫得好不好,主要是他自己能明瞭。

3,幫助孩子梳理思路,引導他建立起做事有條理,有始有終的習慣。這才是記錄作業最重要的意義。

4.不要忽略了孩子的專注力培養,這會影響孩子一生。


苗媽說


是孩子真記不住?還是不想記住呢?我咋感覺是後者呢?!

會不會是父母老盯著孩子的作業,讓孩子對學習產生了恐懼,失去了學習興趣呢?

建議家長不要盯著作業不放。要把注意力放在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只有孩子自己真正喜歡,才會愛上學習,才會快樂學習。


睿媽媽在成長


回答這個問題,我真的好辛苦,這是第三次打字了。一轉身找圖片,回來打的字就沒了,保存了草稿的,也找不到!

我既是老師也是家長。我一般是這樣做的:

一、給孩子準備一個記錄家庭作業的本子。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大人還需要備忘錄呢,孩子年齡小,更應該動筆記錄下來。別以為一年級孩子不會抄作業。我一般是先讓他們照著我的抄,畫下來都行。然後帶著他們讀幾遍。這樣,既認識了字,又記了作業。

二、檢查孩子抄家庭作業的情況。

有許多孩子嫌抄家庭作業麻煩,但自己又根本記不著。我就讓他們抄好後交給小組長檢查,然後自己抽查。發現沒有抄,就和小組長一起抄幾遍。哈哈,我罰了孩子不怕被有些人噴,真的是為了孩子好!

三、家長檢查孩子抄家庭作業情況。

家長檢查孩子有沒有抄家庭作業。如果沒有抄,想點辦法讓他們抄。家長的辦法肯定有的。

四、家庭作業信息不給孩子看。

老師一般都會通過家校聯繫平臺給家長髮作業信息。這裡的作業是作為給家長檢查的依據。這個信息沒有特殊情況不要給孩子看,免得養成依賴的壞習慣。

五、勾選已做作業。

作業做完一項,勾一項,不容易漏做。並且讓孩子養成了有條理學習與做事的習慣。

你也可以找老師交流一下孩子記不住家庭作業的情況,看看老師還有更好的辦法沒有。希望對你有沒有幫助。我是小學語文老師和班主任,可以關注我,共同探討孩子的教育問題。


教育初心



我是老師,比較瞭解一年級的孩子。一是他們沒有記作業的習慣,二是他們年齡小,自我管理的能力比較差。對這樣的孩子不能埋怨,要想辦法解決記不住的問題。我是這樣做的,每天的作業很有規律,不會一天一個樣,即便有不同類型的作業,也會盡量在學校完成;其次是佈置作業的時候儘量簡化。一年級學生認字有限,寫字困難,作業佈置不要繁瑣,例如讓寫拼音a,我直接在黑板上寫:a 5次。強化多次孩子就記住了,而且還認識了“次”這個字。一段時間之後再換別的內容,循序漸進,孩子以後就直接記腦筋裡了,不用筆記了。


最是花香


這個應該不是難題,說說我們家孩子上學老師是怎麼留作業的吧。

我家大寶從小學一年級開始住校,所以每週帶回家的作業就是週末作業。

學校給每個孩子都備有成長手冊,成長手冊上面有很多的內容。

比如孩子一週在校表現,由語數外任課老師填寫並簽名,孩子週末在家的表現由家長填寫並簽名。

這個小冊子上面還有一項很重要的內容,那就是每週佈置的作業情況:分語數外三個欄位。孩子自己把老師佈置的週末家庭作業填在對應的欄位下。

家長需要簽字,包括孩子完成的作業。同時各課老師也會把佈置的週末作業在班級群裡面發佈出來。

方便家長核對、監督。如果你孩子的學校沒有這樣一個小冊子,你可以給孩子買一個小本本,讓孩子把每天老師留的作業都記下來,然後回家再一個一個完成。

所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嘛,孩子剛剛從幼兒園進入到小學,肯定有些不適應。多提醒孩子並且相信孩子,孩子會越做越好。


家有倆寶湊一好


一年級小學生總認識字吧,我小時候,是用鉛筆在書上把作業一劃,就可以了。現在的孩子作業複雜,簡單的劃一下不夠,就用別的辦法。

比如:1,可以用一個小本子,專門記作業用,每次作業都記這上面。2,可以讓孩子問同學的電話,讓他自己打電話問同學。3,家裡住的距離近,可以讓他自己去同學家問。



發現沒有,以上的方法全部都是讓孩子記,讓孩子問,沒有讓家長去微信群打聽,打電話問。大人可以幫忙把孩子送同學家,但是不要越俎代庖。不要四處問作業,這不是大人的事情。

每個人管好自己的事情,不要越界。越界會把別人的事情變成你的事情,遲早會出力不落好。



記住作業是孩子的事情,不是大人的事情。只是,教會年幼的孩子記作業是大人的事情,教會了,剩下的就得他自己負責了。你在陪伴孩子的時候,一定牢記,不要把孩子的事情變成自己的事情。否則,你會越來越累,越來越心梗。

以上就是回答,誰還有想法呢?不妨在評論區直說

天藍姐:育兒專家,情感專家,個人公號“天藍姐”。


心師天藍姐聊家事兒


我女兒今年也上一年級,他們老師在開學之初就建立了班級聯絡群,所有家長都在裡面。這個群專門是老師發佈重要通知的,包括每日作業、繳納書費飯費什麼的。家長只要每天在孩子放學後及時查看群消息,肯定不會錯過家庭作業的。這一點上,老師這麼做,孩子和家長都省了心。


您家孩子的老師如果沒有這樣或類似的機制,孩子又記不住作業,那絕對是挺讓人頭大的。建議:1.孩子應該已經學拼音了吧?給孩子準備一個本,讓孩子用拼音把老師留的作業記下來,形成習慣。實在不行,用畫畫的方式也可以,只要他自己能明白、能複述給家長聽;


2.在生活中鍛鍊孩子的複述力、記憶力和責任心。孩子記不住家庭作業,總是跟這三點有關係。家長可以特意鍛鍊孩子對自己的事情多操心、多上心,家長有意識放手和考察,慢慢地孩子的能力就會提升。


歡迎您關注我,我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平日喜歡思考和總結育兒經驗,很樂意跟您分享育兒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