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工資是由中央出,還是地方出?爲什麼有些不同省市的教師的工資會不同?

夫子心語


首先,985,211大學,工資由教育部支出,也就是中央出;大部份二本及部份三本,大專,工資由各省教育廳出;剩下的是民營大學,大專,工資由民間自籌。

其次,各中小學教師工資由市財政負責,即地方財政;


第三:各地方財政在執行中央的教師工資時,各種補助,津貼,由於各地域的經濟不同,而形成了巨大的差距;

最後,看看大家對此事的看法:

1 強國的支柱就是人才的培養,教育雖然出不了短期的效應,但是影響是很大的,長效的,也許是一輩人,也許更久,那麼國家能經受的住這麼久的消磨嗎?所以教育必須得重視,這種重視不光是體現在學生和硬件設施,最主要是知識的傳遞者老師。

2 教師可憐的原因,就是同一項工作,分成了不同的等級,成為了不同級別的家奴。而工資不同的來源,就成了發不同工資的借囗。

3 國家出青海寧夏甘肅這些窮地方的教師工資額,作為最低保障工資,也就3~4千每一月。然後,就由各省根據自已的財政補發相當於當地平均教師工資或優於工人平均工資的錢,作為獎金或什麼地方補貼。那就差別大了,浙江能有一萬以上(14000一個月,稅前,扣掉五險一金和稅,也就1到1萬二那樣),青海可能沒有。

結束語:我們期待工資由中央統一吧!


遊戲大咖王


首先,不能籠統的說教師的工資是由中央出還是地方出,不同學校教師的工資,對應的是不同層級的財政保障。

簡單點來說,比如由教育部直屬的各大高校,其中的老師的工資大部分就來源於中央財政的保障。而數量眾多的義務教育中小學校,地方性院校,這些學校老師的工資基本上就是由地方財政保障。

很顯然,由地方財政保障的院校是佔大多數的。既然是由地方財政保障,各地經濟發展的差異必然決定了財政保證能力的差異。比如說西部地方的經濟發展,財政收入各項指標,肯定就無法與東部發達地區相比。自然,教師的工資也會有所不一樣。

再說說你關心的教師工資構成。

教師是屬於事業編制人員,其工資結構是按照事業單位工資制度來執行的,主要包括了基本工資(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津貼補貼、績效工資以及其他改革性補貼。崗位工資好理解,就是所謂的專業技術崗和管理崗。薪級工資劃分就要複雜一些,本科生起薪是七級,雙學士九級,碩士11級,博士14級,不用說,薪級越高,增長幅度越大。一般情況下,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標準,兩年調整一次。

今年,中央印發了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意見,明確要求要提高教師待遇,確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高校、大城市、經濟發達地區的學校老師我不敢說,但對於廣大基層教師來講,工資待遇,真的該漲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如果對此話題感興趣的朋友,敬請關注頭條號“大理十度半”。歡迎相互交流探討。 歡迎在評論中發表自己的不同觀點。


大理十度半


題主問的是中小學教師吧?

那我以中小學教師來回答您:教師工資原則上由地方財政支出。

省直中小學由省級財政負擔;市直學校由市級財政負擔;縣直及村小由縣級財政負擔。

因不同的省市由於經濟水平和消費水平不同,工資標準也不盡相同。在國家規定工資標準內各省市有增減權及地方補助權,當然這些都在國家規定範圍內執行的。


另外,一些國家級貧困縣,由於當地財政收入不大好,教師工資由中央、省市財政轉移一部分,縣裡再支出一部分,由中央到縣四級財政共同擔負。

照心僅知這麼多,不知您滿意否?


天中照心


教師工資財政承擔的基本原則是誰辦學誰負擔,教育部直屬學校,由中央財政負擔,省屬學校由省級財政負擔,以此類推。

一般的,詢問教師工資,大多指的是基礎教育的教師工資。基礎教育的教師工資,也是遵循上述原則的,比如設區市直屬學校,由市級財政負擔。

那麼,是不是鄉鎮學校的教師工資就由鄉鎮負擔了呢?村辦小學教師工資就由村級負擔了呢?回答是否定的。

要弄清這個問題,就要了解我國基礎教育的辦學體制。現階段,我國實行的是以縣為主的辦學體制,也就是說,基礎教育是由縣級政府負責的。所以,在縣級區域內的所有中小學的教師工資,都是由縣級財政負擔的。鄉鎮中小學也一樣。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到世紀末,我國實行的是分級辦學分級管理體制,那時候,鄉鎮中小學的工資是由鄉鎮財政負擔的。因為鄉鎮財政調度力度太弱,導致教師工資拖欠嚴重,倒逼政策上對辦學體制進行了改革。

雖然現在實行的是以縣為主的辦學體制,但也不是縣級以上財政對於縣級政府辦學的基礎教育教師工資全部不管,而是通過支付轉移對財力薄弱的縣區進行補助。在全國範圍內,中央財政對西部一些經濟不發達省份給予轉移支付,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省級財政會對經濟落後縣區進行轉移支付,以保障教師工資的發放。

也就是說,中央財政和省級財政是通過轉移支付的形式,來分擔財力不足地區教師工資的。

至於說到不同省市工資不同,那是因為各省市經濟發展是不平衡的,而教師工資標準中,有國標、省標和市標,國標就是國家標準,這部分工資全國統一,而省級標準、實際標準不同省市當然是不同的,這部分工資標準不同,工資總額也就不同了。


教師妹子一枝花


中央出教師的基本工資。其它農村補、偏遠地區補、生活部、績效工資由省市縣出。教師總收入的差距就在地方財政和地方政策。很多教師說待遇差,很多網民就說他們工資高,其實就是教師自己誤解自己行業了,自己所在地方待遇差以為全國所有待遇都差,自然會有待遇好地方的網民表示他們貪心不足


等待33757832


中國是全國人民的中國,教育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很重要,許多職業比教師更危險更累更忙碌!廣大工人農民警察醫生公務員清潔工司機營業員人民子弟兵等等人員都要活下下去的,不要每天教師教師的!


那抹綠色29891208


基本是誰辦學誰負擔,農業大縣中央財政轉移支付除外。工資差距的原因也在這裡。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先得說清楚教師的工資構成。一般講,教師工資由四大部分構成。崗位工資,薪級工資,津貼和績效工資構成。另外各種補助等等名目繁多。這四部分中,前三部分基本全國無差別。這三部分實際是老師經常曬出來的工資部分。大學本科畢業後到退休,基本就是三千四到五千多(這部分與基層公務員基本相近)。差距在績效工資。績效工資的人均額度由各地制定。各地根據當地的財力以及供養人數,按照自己的承受能力確定(這部分類似於公務員工資中的地區差)。富裕地區的人均績效工資有高達兩千多,一般為一千多。相差大概一千左右。這是規定必須要有的部分。下來還有明目不等的各種補貼補助。比如菜籃子補助,午餐補助,這些明目國家沒有統一規定,但總體上要求壓縮項目和數額,執行力度各地也不同。地區差別在兩千到三千。班主任費國家規定了底線為二百元,卻沒有規定上線,條件好的地區也會有所提高。超課時補助,各地差別就更大,從三五十到二三百。晚自習輔導因為在八小時以外,折半發放課時補助。早讀一般安排在八小時內,只有二十分鐘,不安排輔導,班主任巡查,基本沒有補助,也有地區發放補助。這些名堂的補助,地區間也有高達兩三千的差距。還有年終一次性獎勵(不是績效工資的百分之三十獎勵),各地也相差很大,有一次性發三萬多的,西安去年是人均兩萬二,也有不發的。差別又是月均兩三千。三個兩三千,地區間的差別就有六七千了。還有鄉村生活補助,最低的五百,最高的北京四千,相差也在三千多。合計差別接近一萬。這是理論數據。實際上一個地區不會是每一塊都是最高,也不會是每一塊都是最低,拍出錯位差,地區間的收入差距也會在五千以上。分析完了差別的類別,實際上,差別基本不在工資而在於補貼。這些補貼不僅名目繁多,而且相差懸殊,懸殊到正經工資都可以忽略不計。當然,說自己全部收入不到三千塊的老師,不是臨時代課老師就是撒謊說假話。因為人力資源部編制的事業單位工資序列中,四項必須有的工資之和都在三千四以上。


雨軒品茗2


目前還沒有全國統籌。只是門一上教育部制是標準,由地方視情況酌情掌握執行。有的連省統籌都沒達到。這是造成全國冬地教師工資不一樣的主它一原因。有的縣一級,縣教育局機關和尚直屬校執行高標準,農村及非直屬校執行低標準。有什麼辦法?


1合法用戶人民教師


教師,一個應該是非常普通的職業,在國內卻引起高度重視為哪般?是擔心什麼?為何不敢全面放開市場自由競爭?既公平,又省錢,又合理,又高效。不必操心,把精力和資金放在其他事業上多好(比如扶貧或免費醫療等)。


實事實話


教育工資有兩種區別。一個大學教師,一個是中小學教師。我不知道你問的是什麼類型的。我就談中小學教師。如果是市級學校,比如我們南京市。就有南京市財政撥給區財政再發給南京市中小學教師,標準一樣。如果是某縣學校,就由縣財政發工資,這個標準是縣裡面統一的。當然偏遠山區的補貼也是的。有人說全國應該是一個樣。那麼省級市級縣級幹部都沒有全國一個樣。教師能會有嗎?財政發工資的高低是看當地經濟發展程度。好的財政收入高,工資就高,特別困難的只能是中央補貼,但是標準和公務員對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