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必须练20年,练好了才能练行草,你怎么看这种说法?

寒暑假923


说这话的人肯定是没学过行草书,或者行草书水平非常一般。

说古人练字,以楷书为主,练二十年很正常,甚至不写行草书都可以,毕竟考试看的是楷书。

所以你能发现清朝很多官员楷书能看,行书功夫不深。

况且古人5岁学书,学二十年楷书也不过25岁,稍微聪明一点的或许刚考上进士,从此再学行草学二十年才45,到了一个人书法最具有创造力的时期,也能写出好作品。

今人,不需要考试,只当书法是爱好,20岁学书法,30岁学,甚至不少45678十岁的人学书法,你让他学二十年楷书,万一身体素质不好,他还能看见行书字帖长什么样吗?

有一种教育叫“教条主义”,就是不会结合实际情况,只会死记方法。

我老师当初跟我说是你先练楷书三年,然后学行书。

这种方法是可行的,适用于大多数人。

当时我没听,我是一边练行书,一边练楷书,吃亏确实很多,不过也有一些好处。当然,如果没老师的话几乎都是吃亏的,有老师点播一两句,吃过的亏就是非常好的经验和体会。

一开始最好是先练楷书,这个基本功一定是不能少的,当然,不练楷书也行,篆书隶书这样的正书都可以,只要是为了锻炼用锋。

用锋都用不好还想写行草书,一辈子不会写好。

让一个人练五十年草书,写出来的水平不会比一个兼学楷草五年的高,这是一定的。

学书法来说,努力不当饭吃,方向和天赋占第一位,努力是其次的。

一般来说,大多数人,即使天赋不高的人,有两三年也能体会到用锋的变化,接触行草书虽然上手不容易,但是会用楷法作为基础去学习,然后慢慢脱掉楷法中不好的地方,剩下有用的东西。

这个路子是对的。

我个人觉得,楷行草可以兼学,不过一定要有合理的学习安排,我个人一开始就是因为太杂了,所以会临不会用,临帖的能力是有的,不过创作就不会用,因为学的杂,记不住。

以楷书作为基础,每日必临,有半年一年左右的用笔基础之后,行草一个星期各拿出一天学习,慢慢坚持。

如果有老师的话那就更快了,今天学楷书,明天学草书就行,不用担心走歪路。

现在的书法教育非常先进,比古人又快又便捷,唯一的缺点就是不是从小学,没有那个写字的环境,小孩学毛笔,还要兼习硬笔写作业,所以即使再努力,也不会出现像古人一样的书家。

但是努努力写的像样子,还是很容易的,只要方法对就可以。


梁宇航


学习书法是很难用时间长短来判断水平层次的。

文学家韩愈在他的《师说》中言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意思就是知道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


按照现代大白话来说,人与人之间是不能按照年龄的大小来评判学识的高低,学习书法更是如此。

学习楷书二十年再学行书是不科学的方法,也不符合书法演变发展的基本规律。只要将楷书技法基本上全面系统的掌握了,就完全可以去学习行书,关键是你自己如何把握学习方向。原则上是不建议见异思迁的,技法基础不扎实,往往会出现邯郸学步那样的情况,新的还没有学会,旧的又忘记了,起结果是连路都不会走了。


这种情况在书法学习过程中不是没有。在一家技法还不钩娴熟或运用自如的情况下,见异思迁改学其他书法,也会出现邯郸学步的情况,当然这是在对技法不娴熟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在技法娴熟扎实的情况下而且可以换贴学习,但不建议频繁换贴,就像小猴子捡苞米那样,丢一个捡一个,手中哪一个永远不满意。最后是丟了西瓜捡起了芝麻。

如果按照题主所说的那样,也就没有诸体兼善的书法家了。



翰墨书道


古人尚法,楷书法度森严。篆隶真行草 都有一个过渡时期,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由此得以变化。楷书作为新手的一个入门指引路线是不错的,楷书的要求严谨,结构搭配要适合。问题中提到楷书必须练习20年,这说话是有点问题,但可以这样说,当你对楷书学习的差不多时候就可以考虑换种书体,不能一味的练习楷书,20年不能对楷书不温习,这样你的眼界会有所提升。学过的东西,要再三练习,也会悟出其中的道理,三年又三年的功力,20年更有20年的艺术体现。学书不能脱离理论知识,应理论为基础,练习为主要,这样才事倍功半。


原居士


说这样的话的人,是很不负责任的,对于学书法,多多少少是要有一点天分的,或者说是悟性吧,悟性高的学的快,悟性差的,就学的慢,甚至学无所成。另外学习的方法也很重要,很多人学书法,只是靠临摹,临摹的时候写的很好,但是一放开字帖自己写,又打回原形了,所以说方法很重要。


荒原000


我觉得这是在扯淡,书法好像被玩坏了,神乎其技,夸大其词,混乱乖张,说白了就是拿笔写字,至于某种书体要练n年的说法我是不信,当然楷书是入门,主要练笔法和结体,熟练以后同时练写其他书体未尝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