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厅说9级地震发生几率40%,你觉得日本会沉没吗?

手机用户72666275338


地震发生地区道路受损,

火灾频发,令人担心的是,

北海道泊核电站外部电源失灵,

现在在靠外部发电,

幸好核燃料冷却目前还算正常

据悉,电力完全恢复需要一周

6级地震,震中强度6.9

晃起来真的吓死人

日本网友在家里拍下了地震时刻

一边拍一边说

“不好不好,完蛋了完蛋了”

地震发生于9月6日凌晨3点

被评为“世界第三大夜景”的函馆夜景

地震的一瞬间就陷入黑暗!

受灾最严重的恐怕是

住在山脚下的住户们

山体滑坡非常严重

山脚的家直接被冲垮

9人被活埋

正在等待救援

直升机航拍的这一片山

目之所及全发生了山体滑坡灾害

直升机搜索掌握被害情况

被四面山体滑坡埋葬的小屋

被大片山体滑坡冲垮的房子

路面只能看见房顶

不知道住户是否安全逃脱

山体滑坡

对房屋简直是粉碎性打击

今日一早就展开救援

可以看见滑坡树木极其高大

救援难度也不小

而市区内

路面液化严重!

室内家具、超市商品架子、

建筑房屋都受灾严重

行人车辆陷入泥潭,

多处路段已经无法通车

土壤液化(英语:Soil liquefaction)是地震工程的一个术语,指土壤因地震的压密作用,造成原本在深层土壤的水分被挤压到表层,土壤颗粒间的有效应力下降为零,土壤失去剪应力强度,呈现如液态的状况。

室内更是一片狼藉

北海道新千岁机场天花板大面积掉落

地面也有不少积水

大批游客被困机场

游客在机场席地而坐

等待航班恢复

住民家里家具倒成一片

超市饮料、酒类倾洒满地

从仅存的广告牌来看

应该是手机卖场,

已经面目全非,天花板全部掉落

电器卖场

建筑倒塌严重

房顶整个被震歪、倾倒

超市门外顾客大排长龙准备食物补给

井然有序

据悉地震后

日本零售商永旺AEON

宣布店内食物饮品全部100(约6人民币)

日用品一律200(约12人民币)

受到网友一致称赞

同时

网友称,“那些趁危机涨价丧良心

的企业今后绝对不会购买”

安倍今日凌晨召开发布会称,

已经派出4000自卫队员,

今后共计派出25000自卫队员参与救援

平成最后一年的2018,

日本遭遇了

1-2月暴雪灾害(西日本迎来32年来最冷寒冬)

4月岛根县5级地震

6月大阪北部6级地震

7月遭遇平成年来最大暴雨洪灾导致200多人死亡

8月酷暑最高气温刷新历史记录

9月遭遇平成年以来最强台风,北海道6级地震

平成年号的结束

真的是太不太平了

大阪本来是全球排名第三的宜居城市

我说大阪是2018最惨城市

没人有异议吧?

地震来临,

还是要强调已经强调过无数遍的安全问题

人在日本

保命技术一定要过关

强调多少次都不为过

另外,小编一直怀着侥幸心里没买防灾包

今年这么不太平,

还是建议大家有备无患!

防灾包预备起来

平成最后几个月,

我的愿望是

世界和平!!

别再来灾害了!!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日本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 日本 (ID:riben66666666)。了解更多你不知道的深度日本文化。


看日本


祈祷不要震这么大,当年汶川八级地震全中国都有感,日本要是九级地震,我国肯定也是大部分有感,沿海城市还可能海啸,日本核泄漏作为临近国没好处,日本火山多真的九级地震喷发物对我国影响也不会小,后期人道主义接收日本难民也是有可能,真心祈祷日本别大震.


焦糖丸子么


1、最近日本政府地震调查研究推进本部今天发表的最新消息说,在未来 30 年以内,北海道千岛海沟发生 8.8 级以上超巨大地震的概率已经达到了 40%,而且地震即将发生的警报可以拉响。日

本历史上同等规模大的地震最近一次是2011年,试问这次日本还熬得住吗?

2、回想起2011年的地震,给日本造成了严重伤害。此次地震会导致地面下沉,以至于日本岛地震震区沿海部分地区沉到海平面以下,沉没部分面积相当于大半个东京。在日本“3·11”大地震中确认死亡及失踪的人数已达到18502人。除此之外,因震后的避难等造成的震灾间接死亡人数在日本全国已经超过3000人。如果加上这一数据,因震灾导致的死亡和失踪人数将超过21590人。损失金额高达近350亿美元,成为史上代价最昂贵灾难,这还未计入海啸造成的损失。据统计,震后日本由于燃气泄漏等原因,共有84处地点发生火灾。总之,地震给人带来的伤害实在是太大。很多人都难以承受这样的伤痛!

3、没有在损失清单中的更可怕,在地震中,日本茨城县以及千叶县沿海岸地基下沉数10厘米,而宫城县牡鹿半岛则下沉了1.1米。城市发生了沉降!如果有下一次地震,就很可能发生沉没的事件!回想起2011年的日本大地震,引起的海啸,核泄漏危害了多少人的性命!如今包括东京在内的关东南部地区发生直下型地震的概率也变得更高了,预计今后4年内高达70%。这次的预警是30年内会再次爆发,先距离上次重大地震已经7年了,还有二十多年时间会过得很快的。听到这样的预警是人都会瑟瑟发抖,惊恐不低于2011!

4、虽然一些日本私人机构、公司也面向普通用户推出灾害预警服务,其中包括地震预警手机软件等,用户甚广。但这种仪器也不一定都准确,只能说是信其有把!现在日本气象厅规定两个以上监测点监测地震波后才会面向大众发出警报。此外,地震速报和地震波抵达之间的时间窗口很短暂,靠近震中的地区获得的预警时间更短,甚至还没收到速报就已遭受地震袭击,如果这次日本地震厅预告准确的话,日本人这次惨了!经济受到的损失不计其数!那今后日本又该如何继续强国的旗号?还是继续靠别国的资源继续发展呢!

点击右上角关注【爱飞乐游】,得知更多日本资讯。


爱飞乐游


这则消息是最近日本政府地震调查研究推进本部发布的:“在未来 30 年以内,北海道千岛海沟发生 8.8 级以上超巨大地震的概率已经达到了 40%,而且地震即将发生的警报可以拉响。”但是,我认为这还不足以来导致日本沉没!

首先,由于“地球的不可入性、地震事件的小概率性、地震孕育规律的复杂性”,地震预测到现在都是世界难题。因而不是日本政府地震调查研究所发布一个地震消息就一定会发生地震。因为,地震预测不仅短期预测是世界难题,中长期预测同样可靠性很低。因此,大家不能被所谓的美国、日本官方机构的所谓地震预测信息所误导。虽然日本是世界上地震风险最高的国家,但是从大地震的发生来推测日本沉没,还是没有可操作性!

其次,日本沉没这样一个大的地质事件,其发生必须有大的地质事件。但是,近几十年地球发生大的地质事件的概率极低。这一点从现今的地质活动情况就可以看出。近年来由于通讯手段的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近两年自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得地震信息广为传播,从而给民众一个地震增多的错觉。其实,世界地震活动性并没有增强。而各种官方机构急于出来发表关于发生大地震的预言,本质上讲就是为了哗众取宠,其背后没有任何理论支撑!

总之,日本在短期内沉没,现在看还是一个伪命题!

注: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地震博士


佛教说,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按理,日本人祖先干了那么多丧尽天良、罪恶滔天的事,这些罪恶必将应在子孙身上!!所以,地震海啸掉进海沟,日本国遭到天谴,沉入海底,亡国灭族,我一点都不会感到意外!!


百鸟之声


哪个政府都不会说实话。呵呵,如果说很快就有9级地震到来,日本全国会怎样?所以说这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非常值得期待!


油爆吉了


爷只想说,沉没是百分之百的,最终我们只需要关注的是,能有多少日本人能幸存下来,他们还准备建国,复国吗?或者,将来日本这个国家还存在吗?将来怎么称呼日本的未亡人?原日本人?倭遗人?


你的名字是唐诗


这是肯定的。日本沉海这是大自然沧海桑田地壳变迁,板块运动造成的,谁也没办法阻止地球板块活动,这是地球自身运动规律决定的,没有这种地壳活动,地球板块一但停止活动,地球也就步入火星的后尘,将成为一棵死去的星球。那可就万劫不复彻底走向死亡了。

关于地震,日本可能今年下半年的晚些时候有较大强烈地震。上半年环太平洋促使地震的地下能量已经基本释放完,因此,不会再出现七级认上的地震了。也就是说环太平洋今年上半年的地震已经彻底结束。


碧雲6


想不通 地震为啥就要沉没

地震是破坏力最大的自然灾害 在高度发达的日本造成的破坏损失就更严重了

但这个和沉没没有关系

地震带一般在板块结合部 比如日本 印尼 美国西部 这些因为太平洋板块和陆地交界 比较明显 其实伊朗 巴基斯坦 阿富汗地震也是因为板块交界处 四川地震亦然 这些宏观上看 属于印度板块向北冲击亚欧板块

另一个地震多发 就是大洋中脊 前几年新西兰 基督城大地震就是因为新西兰是大洋中脊

这两种地震带 共同的特点 就是陆地隆起 多山 越地震 板块碰撞剧烈 反而更高

也就是更加不会沉没 只会越来越大

简单的结论就是 日本会变大

至于有人说日本会滑向马利亚那海沟 这更是无稽之谈 马利亚那海沟 是因为太平洋 洋壳很重 欧亚板块大陆架比较轻 板块碰撞 洋壳俯冲进入大陆架下面 客观效果是抬高大陆架 也就是日本所在的大陆架 日本同样收益 会变大

所以非但不是沉没 而是变大呢


xiaocao2084


如果日本确实是地震频繁国家,而且又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并且曾经也发生过强震,那以后再发生大地震是很有可能的。日本是个岛国,如果遇到强震,塌陷,下滑,下沉,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为历史曾经有过整个城市,因为地震沉入海底的记载。日本暂时不会沉入海底,随着地震频繁,面积会变的越来越小是必然的!如果安时间来推测,日本在世界地图上消失既有可能!日本人要想生存必须另辟蹊径了!如果真的验证了专家的推测,发生超强9:0级左右的地震,日本将不复存在,终结海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