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好轉 8月國內麥價走勢穩中偏強

需求好轉 8月國內麥價走勢穩中偏強

8月國內主產區新麥收購進度同比大幅落後,在下游需求逐步好轉提振下,麥價走勢整體呈現穩中上漲態勢;國際小麥則在全球主產國產量下降、天氣以及出口市場競爭等因素影響下,其市場行情走勢呈現先揚後抑態勢。

一、8月國內產區新麥收購進度緩慢 需求好轉提振麥價走勢

8月國內主產區新麥收購進度延續緩慢態勢,託市收購量同比大降,新麥市場化收購量同比略增,市場主體新麥採購按質論價,因流通市場新麥質量參差不齊,麥價延續寬幅度運行態勢。據統計,截至8月25日,國內主產區各類糧食企業累計收購小麥數量4295.9萬噸,同比減少2151.4萬噸;其中8月1日-25日收購量為599.2萬噸;相比之下,7月1日-25日收購量為1267.2萬噸;上年同期為914萬噸。從主要區域新麥收購情況來看,蘇皖豫三地區雖啟動託市收購,但因託市收購量同比大降,新麥收購數量同比下降幅度較大,尤其以河南地區表現最為明顯。受制於下游消費需求好轉提振,麵粉加工企業開工率提高加大新麥消化力度,大型面企相繼上調新麥市場收購價以刺激到貨量,麥價走勢穩中趨強。據市場監測,截至8月底,江蘇泰州泰興地區質優紅麥進廠價2540元/噸;安徽亳州譙城地區質優新麥進廠價2440-2480元/噸;山東棗莊滕州地區質優新麥收購價2500元/噸;河南商丘夏邑地區質優新麥收購價2380-2400元/噸;河北石家莊晉州地區質優新麥收購價2540元/噸。8月國內強麥期價走勢呈現寬幅波動態勢。截至8月31日,鄭州商品交易所強麥1901合約期價報收於2619元/噸,較7月底的2614元/噸,上漲5元/噸,漲幅0.19%,期間最高價2693元/噸,最低價2575元/噸,期價波動幅度118元/噸。

二、美麥期價走勢先揚後抑 國內進口麥成本增加明顯

8月份受主產國小麥產量下調、天氣及出口政策因素影響,國際小麥市場行情走勢先揚後抑。美國農業部8月全球小麥供需報告預計全球2018/19年度小麥供應量下調710萬噸,全球2018/19年度小麥消費量下滑510萬噸,預測全球2018/19年度小麥年終庫存量為2.59億噸,較去年創紀錄的2.609億噸減5%。國際穀物理事會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18/19年度全球小麥產量預計為7.16億噸,低於7月份預測的7.21億噸,上年為7.58億噸;2018/19年度全球小麥消費預計為7.34億噸,上月的預測為7.39億噸,上年為7.36億噸。俄羅斯知名農業諮詢機構IKAR稱,2018/19年度俄羅斯小麥出口量為3250萬噸;小麥產量預測數據從7080萬噸下調到6960萬噸。俄羅斯聯邦統計局(Rosstat)稱,截至2018年8月1日,俄羅斯農業企業、收穫企業及加工企業小麥在穀物庫存中所佔比例最大,數量達到1398萬噸,同比增加25.2%;其中包括1000萬噸制粉小麥,同比增加27%。俄羅斯農業部將在9月3日與出口商的常規會議上討論當前穀物市場狀況,生產和出口計劃。據烏克蘭國家統計局稱,截至2018年8月1日,烏克蘭倉庫及加工企業小麥庫存為490萬噸,比上年同期的510萬噸減少4%;農業生產企業小麥庫存為820萬噸,比上年同期的970萬噸減少15%。歐盟作物監測機構MARS發佈的月度報告顯示,2018年歐盟28國軟小麥單產平均為每公頃5.70噸,低於7月份預測的5.82噸/公頃,也低於過去五年均值5.97噸。加拿大統計局稱,2018年加拿大所有小麥產量料較2017年的2998萬噸下降3.3%至2899萬噸;但硬質小麥產量料增加。因不利天氣影響,主要出口國小麥出口能力受到制約;中美貿易談判未能取得進展,美國小麥出口不振,受中國進口美麥加稅影響,美麥到國內口岸完稅價格同比大幅提高。截至8月31日,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美軟紅冬小麥12月合約期價報收於546.5美分/蒲式耳,較月初的574.25美分/蒲式耳,下跌27.75美分/蒲式耳,跌幅4.83%;期間最高價613美分/蒲式耳,最低價518.5美分/蒲式耳。截至8月30日,9月交貨的美國2號軟紅冬小麥FOB價格為220.5美元/噸,到國內口岸完稅後總成本約為2592元/噸,比去年同期上漲862元/噸。

三、國內玉米市場價格漲幅有限 質差麥“量大”走貨不佳

國內主產區新季玉米產質量遭受不利天氣影響,提振市場主體看漲預期,但國家臨儲玉米持續保持高投放量制約價格上漲空間。國內出現非洲豬瘟疫情前後,國內生豬養殖行業迎來普遍由虧轉盈的利好行情。農業農村部表示,不排除出現新發非洲豬瘟疫情的可能。據農業農村部全國400個監測縣生豬存欄信息,7月份國內生豬存欄環比減0.8%,同比減2.0%;其中能繁母豬存欄環比減1.9%,同比減4.0%。下游需求不足很大程度上制約國內玉米消費量,中美貿易戰及內外價差明顯縮窄使得非主糧7月進口量同比下降。中國海關總署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7月國內進口玉米數量33萬噸,同比減少63.7%;7月國內大麥進口數量60萬噸,同比下降16.2%;7月國內高粱進口量22萬噸,同比減少62.5%。據統計,國家臨儲玉米8月累計投放數量3979.596萬噸,實際成交數量1299.965萬噸,平均成交率32.67%,周度成交均價1416-1557元/噸,最高成交價1710元/噸,最低成交價1290元/噸。截至8月底,廣東蛇口港散糧成交價格1860-1880元/噸;較月初的1830-1850元/噸,上漲30元/噸;北方錦州港玉米平艙價1778-1798元/噸,較月初的1763-1768元/噸,上漲15-30元/噸。受玉米市場價格漲幅有限及下游消費需求不足等因素影響,國內質差小麥市場銷售難度較大,市場行情保持低位運行態勢。

四、國內麵粉市場需求步入旺季 成本壓力制約麥價空間

隨著國內麵粉加工企業小麥市場採購需求升溫,麥價上漲動能不斷積聚,麵粉加工企業處於補充小麥庫存所引發的採購需求與加工成本之間的博弈中。雖然國內主產區小麥產質量下降導致有效供給下降,但因主產區小麥託市收購量同比大減,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新麥產質量下降對市場供給的影響。預計9月份在下游需求階段性好轉的提振下,國內麵粉加工企業開工率將呈現回升態勢,在成本壓力制約下,麵粉加工企業麥價承受能力不足,這將制約麥價上行空間。不同品質新麥在需求升溫情況下面臨的市場格局不一,專用粉需求增加以及面企為保證普通粉質量加大質優新麥使用力度,將提振國內麥市優質優價。建議後期持糧主體根據自身庫存糧源質量以及市場需求情況,合理安排小麥銷售計劃。

歡迎添加關注田聯網微信公眾號:tianlianwang1234 柑橘網微信公眾號: ganjuwang 瞭解更多農業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