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娘化」的社會現象,媒體評:多元社會,開放包容

中國傳統的男女性的標準是“女性柔美,男性陽剛”不過近些年來,許多人對於現在社會上的“陰柔之風”盛行,而且在青少年之中蔓延的範圍很廣,所以引起了不少人的擔憂。

關於“娘化”的社會現象,媒體評:多元社會,開放包容

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什麼叫“娘化”也就是所謂的男子穿著女性服飾或者進行裝扮之後達到女性的外貌,他們的五官大多十分精緻,所以在變成女性之後也有很強大的美貌屬性。

通俗一點就是大家所說的“男扮女裝”,古代那些名伶有很多就是這樣的,唐代的有個人就很出名,雖然年過五旬但是打扮之後就和少女一樣,惹得很多人為他著迷。

關於“娘化”的社會現象,媒體評:多元社會,開放包容

不過社會上對於這種現象還是很焦慮的,甚至出現了“拯救男孩”的話題,許多培訓機構還有此類的課程。其實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是因為近些年來,很多年輕的男演員在屏幕上的形象大都是服裝和髮飾都有點“娘化”,讓性別之間的界線越來越模糊。當然有人也是認為這是一種社會的進步,不必多慮。

關於“娘化”的社會現象,媒體評:多元社會,開放包容

不過最近一名很有名的歌手在某檔選秀節目的時候也是說,男性就應該找回男性的荷爾蒙。在隨後調查當中,對於“陰柔之風”是否蓋過了“陽剛之氣”的調查當中,認為蓋過和沒有的都佔了兩成,中立的居然有四成。

其實我們也可以思考一下,中國傳統制度男性的地位很高了把,所謂的木蘭從軍,想要建功立業都得是男子的身份,但是就是在這樣的傳統中國下,隋唐的時候,對於男扮女裝就很盛行。

關於“娘化”的社會現象,媒體評:多元社會,開放包容

其實所謂的多元社會,指的不是現象級的多,而是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如果每個人都存在於一種生活方式,那麼這個社會是多麼的無趣?

男性不單單只是孔武有力,有這陽剛之氣,男性就不可以打扮了麼?但是凡事都要有個度,不能超過這個度,如果青少年全都偏向這種“陰柔之美”的特性之中,負面影響也不可小覷。所以應該適當矯正,合理引導,幫助青少年全面發展。

與其談論外貌,不如關注實質。“男子氣”,自有其積極進取、敢於冒險、敢於擔當的一面;但是,“中性化”,甚至“陰柔些”,那種包容、低調、溫和的處事態度,也有其積極意義。不偏重一方,才是正理。

網友評論

確實應該多元化 很多年以來剛強就是男人的代名詞 而柔弱就應該是女人的特徵 是因為封建社會男性需要支撐起一整個家庭 現在提倡男女平等 平等的不應該只是某些方面 我覺得男性女化佔的還不是主流 在中國佔主流的男人是 懶散不思進取貪圖享樂 成日裡酒桌吹 先解決這個再說別的

是啊,女性陽剛一點就大受好評,男性陰柔一點就是不男不女,玩得一手好雙標。 都2018年了還要講這些

首先看看現在的小鮮肉這些明星,男不男女不女,沒有一點陽剛之風

你看看現在的明星是啥樣吧先

人各有所長,全中國的男的都是鋼鐵直男,你不覺得很可怕嗎?

現在有多少女性是喜歡娘化的男人,貌似很多吧!!呵呵,審美觀都出問題了,談不了,想法不一樣!

現在得影視綜藝節目更多的偏向於陰柔,好多偽娘 ,真還不如我們以前看的硬漢,宣貫意氣那一類,最起碼男人要有男人的樣

現在有些電視劇題材明明蠻好的,弄的畫眼線塗口紅的不男不女在裡面演,基本不會再看了,因為你基本分不清那個才是真正的溫柔體貼,那個才是陽剛之氣!

不要只知反對,大家沒有想想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嗎?首先是中國男性長久的不修邊幅,鬍子拉碴,很長一段時間以為粗魯就是男人味,中國女性早就受夠了。第二是現在學校從幼兒園到小學初中高中,都是安全第一,本來這無可厚非,但現在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體育課跑個步摔跤、打籃球扭到,本來很常見,但家長們不依不饒,學校膽戰心驚,哪裡還敢調教男子漢氣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