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類APP花式操作,就是要明目張胆偷你隱私

近段時間漫天遍地皆是OV兩大手機品牌廠商先後發佈的年度旗艦機型NEX與Find X的廣告,隱藏式前置攝像頭則是它們最大的賣點之一。可誰也沒想到,隨後引發最大爭議的卻是“藏”在隱藏式攝像頭背後的另一個話題。就是可檢測App應用是否在“偷窺”用戶的隱私。若手機應用偷偷在後臺調用了攝像功能,這種隱藏式攝像頭就會“突然”伸出頭來。

各類APP花式操作,就是要明目張膽偷你隱私

此類話題早已不是什麼新聞,但是用戶們往往都沒有太過在意這些話題的真偽。然而現在這種彷彿靈異事件般的事實讓手機用戶們不得不重視起來,尤其是多款主流應用軟件均被“檢測”出疑似在後臺調用手機前置攝像頭。或許,有不少應用已經是“習慣性”在訪問我們手機的聽筒、攝像頭、通訊錄甚至是更為隱私的財務信息。那麼,這些應用的研發、運營機構對我們手機上關鍵部位和信息的訪問,究竟是無心之舉,還是另有所圖呢?

很多APP在啟用的時候都會請求獲取一些權限,如儲存空間權限、短信讀取權限、獲取定位等,一些權限是應用自身運行必須的如高德地圖等地圖類應用需要獲取定位信息才能準確定位你當前的位置,但是某些權限則不是。比如某款手機記賬應用, 起初,這只是一款簡單的記賬軟件,只有讀取、寫入手機存儲空間兩項功能權限,而且安裝時需要用戶許可。然而,經過了數次升級改版之後,公司高層與產品經理一再要求研發部門在應用中加入更多的權限。雖然被授權的僅僅是短消息權限,但平臺卻可以從用戶短消息中知道大量有用的信息。如該用戶銀行卡和支付賬戶的餘額,在電商平臺上購買的商品類型,經常使用何種應用軟件等等,都可以通過篩選短消息中的內容來獲取。

各類APP花式操作,就是要明目張膽偷你隱私

僅僅有姓名、電話號碼的用戶資料,黑市交易也已經叫賣到了好幾元一條。而這一類信息詳實的資料,價格自然不會低,大量貸款、保險、房屋中介機構都會樂於購買這種資料。而信息相對完善的資料通常的交易價格在30-50元(每條)之間,部分含有信用卡額度、用戶地址等信息的個人資料,甚至可以賣出近百元(每條)的高價。

用戶自身有不注意的地方,現實中,類似這種竊取用戶個人隱私權限的手機應用並不少見,但卻很少有用戶發現其中的貓膩。一大串隱私授權提示,很多人看也不看就盡數“同意”,大量的個人資料都被“同意”上傳到應用企業的服務器上。

各類APP花式操作,就是要明目張膽偷你隱私

然而,不管是將用戶隱私用於變現、研發還是推廣,說到底都是為了一個“利”字。企業為了儘可能多的謀利,會想盡一切辦法“獲取”用戶的個人信息,其中很多方式也令用戶防不勝防。對於我們用戶而言,除了在授權的時候多一些心眼之外沒有太多防範的方法。

原文網址:http://www.ahytrk.com/dongtai/view-226.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