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军的单兵装具经历了怎样的演变?

ayukisama


单兵装具可以解理为武器装备和保障用具的总称,这样解装具二字是非常科学的。单兵装具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到现在的新阶段,经历了非常重大的演变,用流行的话来讲就是越来越好。


可以说,我军的单兵装具包括作战类装备与生活类装备,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步兵的作战类装备通常是一支步枪,或者是冲锋枪,外加一个子弹袋,这可以从反映建国初期的一些军事题材影片中看到。


但是解放军发展到目前的新世纪新阶段,个人的武器装备配置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步兵士兵拥有了凯芙拉防弹头盔、也有了防护镜和护目镜,在海外执行任务还人圾防弹衣发放到位,更好地保护士兵的身体。如果有特种兵,还会有战术手电、吊带裤型盔甲式下摆、防弹裤式护踝、战术护肘、战术护膝等装备。 另外,解放军也开发了多功能模块式单兵战术背心,里面可以放指南针、地图、单兵型手持式战斗电台等等。在轻武器方面,解放军已经由建国初期的56式半自动步枪,发展成九五式全自动突击步枪,再带上5个自动步枪弹夹,那战力真的是虎虎生风。


以执行冬季适应性训练任务为例,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拉练,建国初期直到1990年代,官兵们也就是背上挎包水壶,扎一个武装带,后背上是被子和褥子打成的背包,没有什么特殊的,就能到野外去走了一个礼拜。但是现在,官兵们配发了大型背囊,被子褥子、生活杂物都可以放到里面,显得方便了不少。1990年代官兵拉练时背的防毒面具包,现在的拉练过程中也在使用,这个发展变化不大。

此外,单兵装具还区分为携行和运行。刚才咱们说的冬季适应性训练使用的背囊,就属于携行的物资。对于运行的物资,现在部队都配属有行军式大型旅行手挽包、中型手挽包等,里面可以装四季的军装,防止夏天出门打仗,到冬天了没有厚衣服穿。 总之,经过69年的发展建设,我军的单兵装具已经是越来越好,越来越能够吸引优秀青年参军入伍,保家卫国。


军林天下


我军在战争年代,一直在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各种装备基本上以缴获和自制相结合的方式获得,一支没有在装备上完全统一,建国后,我军的正规化建设进入了议程,特别是随着半岛战争的开始,我军的装备正规化也日渐展开。 我军的单兵装备在建国后经过了从前苏联引进、仿制、后来改革开放初期对交趾自卫反打战后的单兵装具自制到上个世纪90年代我们新型单兵装备的形成等几个阶段。



建国后我军的单兵装备还没有制式化,可谓五花八门,既有仿制德国的步枪中正式,也有缴获日军的三八大盖步枪。虽然三八式是1905年研制1907年开始量产的,到抗战时期已经服役三十年,到半岛战争时期更是达到四十五年,但性能还是并不落后。后来我军也大批装备了苏式新枪,第一种就是最著名的就是“波波沙”冲锋枪了,正式型号是PPSh41。这也是我军开始单兵武器走向制式化的开始.....



我军的单兵轻武器系列的正规化,不得不提到1956式系列半自动步枪、冲锋枪、轻机枪和重机枪等。由苏制武器仿制而来的56式半自动步枪在植被少的高寒区最利于在数百米外精确瞄准射击,单兵每一基数可携弹120发,能保障持续战斗。56式冲锋枪火力猛,400米内也有相当的精度,可称“小机枪”。56式班用机枪由100发弹链供弹,火力持续性好,能有效封锁敌地堡枪眼并杀伤远距离运动之敌。56式火箭筒在攻坚时被称为最适用的武器。这种单兵携带武器能紧随步兵冲锋,在百米内可准确打击敌方的地堡,据统计被其击中的火力点无一复活。解放军在中印边境反击战中取得了56式的实战经验。 1980年之后我国才真正走上了“自主研发”的道路。由于爆发了“对交趾自卫反打战”,国家意识到自主研发武器的重要性。之后兵器集团装备总公司于1980年被要求研发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轻武器。



于是1981式7.62mm自动步枪诞生了。 81和56看起来虽然二者的自动方式相同,81式自动步枪自动方式采用导气式,枪机回转式闭锁,可实施单、连发射击,使用1956式7.62毫米枪弹,用30发弹匣供弹,弹头初速720米/秒,固定的枪榴弹发射具能用空包弹发射60毫米反坦克枪榴弹,也可用实弹发射40毫米枪榴弹系列。但81采用短行程活塞式导气系统。 到1993年,兵器装备部重燃对小口径步枪的希望,于是兵器装备公司开了研制。经过两年的研制1995式5.8mm步枪出现了。并且大量生产,备部队用。全称QBZ95。由于部分相似的外形,我曾一度认为95是法国FAMAS步枪的仿制品。



但二者的设计结构和自动方式完全不同:95式突击步枪使用导气式自动方式与枪机回旋闭锁,而FAMAS用延迟后坐式自动方式。95式突击步枪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自动机采用短行程导气式活塞,机头回转式闭锁,可单、连发射击。机械瞄准具为觇孔式照门。配有降噪音、降火焰的膛口装置。外部材料大量使用了工程塑料。另外还配有3倍白光瞄准镜和微瞄准镜。下可挂40mm榴弹发射器以及枪刺。95式步枪应该是我国轻武器系列中最成功的一款。在我国收回香港驻港部队进驻的电视新闻画面上,我们才有机会第一次目睹这款新式步枪的真容。结合以上几个特定时期我军单兵武器的发展,所配套的服装等系列单兵装具也有了阶段性的长足进步,充分展示了我军作为胜利之师威武之师在各个历史阶段不同的风貌。


李三万的三万里


以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因为各种因素的原因,发展十分缓慢,在国防开支方面,也十分有限,所以我军单兵装备的更新速度和品质也比较低,和美军等发达国家武装到牙齿的级别还是有一定距离的,而且陆军在三军中的发展速度最慢。

单兵装备,就是士兵随身携带的东西,以前我们没有统一的携行具,什么武器,子弹,手榴弹,急救包,干粮在身上披披挂挂,啷里郎当的,很不方便,而且还有点累赘,到了九十年代,才研制出第一代携行具――91式,虽然解决了那些披披挂挂的零散袋子,但是也有很大的缺陷,水袋设计不合理,靠墙休息还硌腰,不利于长途行军,所以后来又出现了95式,比91式更加舒适,增加了肩带,腰带和弹夹包,防毒面具等。



从服装来看,一开始我军多是国防绿的纯色军装,连迷彩服都没有,在作战过程中的隐蔽性非常不好,后来小规模生产了一批,不过不是太好,当时是以韩国和英国迷彩服为蓝本设计的,后来又仿制美军的M81式山地迷彩服做了一批,也就是我们说的87式迷彩服,这是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批单兵迷彩服,不过仍然不能算是好的迷彩服,没有良好的防红外侦查,穿起来还比较热,还比较容易破,后来推出的新的迷彩服,仍然不能让人满意。



2007年时,进行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装更新活动,从常服到训练服都有,军服质量也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质量更好,冬季保暖,夏季透气,也不容易磨损,隐蔽性更高。

从武器来看,我国的56式步枪为第一型步枪,仿照的是苏联的AK47,此枪射击速度快,易于保养和维修,在恶劣的环境下也比较可靠,就是后坐力大,没什么准头。63式半自动步枪,以56式为基础,精度更高,是当时世界最好的步枪之一。



81式自动步枪,我国最经典的步枪,保养维修简单,可靠性和准确率高,就是枪身是钢制,太沉,携带不方便。95式步枪,是一款没有枪托的步枪,完全脱离了苏联的影响,但是性能丝毫不受影响,因为少了枪托,所以质量轻,容易携带,适合在巷战中使用,但没有空仓挂机,使用时装弹效率降低。

虽然我们和发达国家之间武器装备还有差距,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防力量的不断强大,终有一天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的伟大的复兴指日可待。


军事一点通


单兵装具一直是各国军队装备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我军同样如此。

建国之初,我军的装具其实比较杂乱,比如缴获国民党军的、布制的、皮制的等等,而且由于供弹具不同,外观也有很大的差异,难以规范化。

后来我军开始使用著名的五六式系列武器,因此诞生了配套的装具,比如五六式冲锋枪弹匣胸挂、五六式半自动步枪胸挂、手榴弹包等,这些装具彼此分离,穿戴比较麻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使用到了80年代左右。

而在这期间,还出现过给63式步枪配套的63式携行具,其将弹匣袋、手榴弹带等结合起来,使用方便,但是由于63式步枪表现不佳,最终随着63式步枪退出部队。

此后在80年代,随着81式步枪的服役,81式携行具开始使用。而且由于两山轮战的实际需要,很多士兵自行设计出了“战术背心”,不过由于各种原因,这种战术背心没有得到发展,我军后来还是以携行具为主要装具。

后来,我军学习了美军的ALICE系统、FLC背心等装具,设计出了91式携行具、95式携行具等等,已经变得更加现代化和实用化。不过此时我军采用的也是携护分离的设计思想,将携行具和防弹衣分开设计。

后来,将携行具和防弹衣的战术背心开始流行,我军也研发了一些新式装具。比如06式战术背心、15阅兵战术背心等等装备,比如我军的维和部队使用的就是06式。并且近年来,很多部队也自行装备使用了一些非制式战术背心(自行采购或者定制),使用效果非常不错。


战争之王


为了保证一个士兵能够做好准备投身战场,除了身上的衣服和手里的武器以外,各种零零碎碎的东西都需要使用携带具来将其带入战场——这些步兵装具需要保证士兵能够将需要的东西全部挂在身上,还需要保证它们不会因为士兵的战术动作而东摇西晃,或者全部落在地上彻底丢失,而且还需要在士兵需要使用它们的时候能够快速的被取出来。所以说,对于步兵来说,单兵装具是非常中非常很重要的东西来着。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资金和观念的问题,单兵携带装具基本上都是士兵自己制作,因陋就简来进行应急处理的产物。即使是在抗美援朝,甚至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时候,所有的士兵所携带的单兵装具基本上都没有考虑过人体工学设计,基本上也就是一个包加一条带子,大块头的东西直接三横二竖直接打包上肩带,直接背走,等要携带的东西多起来,先不说挂载的麻烦程度逐渐增加,而且这样子挂很容易遗漏物品,甚至因为载荷不合理,导致士兵严重疲劳和受伤,战术动作被阻碍,以及行动当中引起各种不必要的响动,导致作战出现问题。

在80年代中美蜜月的时段,中国参考了美国单兵携带具系统的设计,将装具全部全部重新发设计,保证其符合人体工学,并且能够满足士兵对于装备根据任务的需要不断变化而进行更换的需求。通过新式携带具高度模块化的设计,可以保证士兵在携带各种不同的物资的同时,都可以自己组合出一个最省力,最不占据空间,动作妨碍最小的解决方案。


紫龙防务观察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军单兵装具从日常到战时逐步趋于合理化、精简化。体现出我军后勤保障体系的日趋完备,士兵载荷下降明显。

1949前的人民军队装备“万国造”,部分正规军种能够勉强凑齐行军和作战装备。单兵携带主要是食物和弹药。(模特身形不太好,诸君请自动忽略)

建国后,各军区装备依然不是良莠不齐,但是基本固定在武器弹药数量均化,自带饮用水源(水壶),服装制式统一,食物给养增量,御寒以棉被为主的“标准”装备(自持7天,抗美援朝时期被美军称为“礼拜攻势”)

1958年开始,国产装备大量入役(苏联援助项目),我军逐步转化为“机械化”部队。单兵装备逐渐军种化,主力步兵军团开始配备后勤车辆。这时作战钢盔,军衔制实施,装备初步制式化。

1970年前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随着国力的提升,开始制式化全部作战武器装备。全军单兵装备集体制,吸取历次解放后战争的经验,用来改善入役单兵装备。但是由于没有大的战事,这个时期的单兵装备是质量最差的一批。

1984年的装备,部分吸取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成果。同时,国家军力让步于改革开放。仅仅进行了小范围的调整。

1987年恢复军衔制,并且开始强化整顿军纪军规(政治10年的问题)。单兵装备开始出现飞跃式进展。

87年大换装前

87年大换装后

1996年,我军装备逐渐恢复机械化水平。士兵装备开始融入现代科技技术,区分礼仪服装和战时服装。

2005年,大批国产新型装备配发部队。电子化作战的夜视仪,对讲机、战术手电、关节护具等等安全细致的装备不在是“稀有物品”。同时作战服的口袋配置合理,作战背包的人体工程完备,大大降低战士行军时的疲劳程度。

如今,防弹背心、战术护膝、夜视装备、凯拉夫头盔、战术皮靴、护目镜等等这些“精致”的单兵装备,我军诸军种皆有配备;医疗自救用品也是人人必备;先进的单兵作战信息集成数据链更不在是高级货。

建国69年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精神没有丢,装备更是日趋完善。可以让战士们发挥出更加强大的战力来!


军武数据库


说到战斗装具,我军多年也简陋,没有国力基础做支撑,发展较为缓慢,长期以来挎包水壶武装带,三压二背包一打,背杆枪就出发,说者简单,新兵都怕紧急集合打背包,身上零碎自不少,如雨衣纹帐子弹带手榴弹防毒面具针线包急救包等等,穿戴起来林林总总十几件,有规定,什么左肩右夸等,一丝不乱,一般单兵好点,重装备士兵如机枪手,迫击炮,无后座力炮手就重得多,难怪听见哨音就紧张,这种状况持续几十年,走起路来很不方便,别说装具,就是基本的军装,往往又大又肥,多有不合身。再看看现在,这个叫06式单兵战斗装具,非常人性化,非常符合人体工学设计,护肘护膝防弹背心战术防护手套加上睡袋吊床野战食品等,对保持战斗精力多有影响,为减负大伤脑筋,各国皆如此,步兵身上越来越重,开启外骨骼设计, 如何呢?魂舞大漠多不看好这种思路。

大阶段。从红军时期到建国初期,是一个大阶段,最初的米袋子,子弹袋子,手榴弹带子,从衣服到鞋帽,全然自家缝制,枪靠战场缴获,有枪无弹,有弹无枪,一直战斗到建国,士气旺盛,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开启我军伟大传奇。太行山冲下八路军,能打善拼,苦仗、硬仗、恶仗,没吃少穿,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此际的我军谈不上装具,军装补丁落补丁,草鞋自个打,没有军帽吗,自家想办法。就是这样,老蒋尤责备我军游而不击呢,啥都没有的叫花子队伍,打胜仗靠得正是战斗意志和决心。开了国有了制式装具,有了正式的军装,53式步骑枪、56式冲锋枪成为普遍装备,其中63式装具可圈可点,可快速固定与脱离。制式化是最大的特点,别的说不好。

过渡期。91式、95式、01式,对外军多有借鉴,不再打背包,有了制式背包,注意防护有了战术背心,但设计自有不少随心所欲处,如91式的水壶袋子放在腰椎处,战士靠坐、翻滚极不方便,平时取水也甚不便利,制式背包也不防水,极容打湿弄脏,95式虽有进步,但其兜袋不能脱卸和改变位置,取物多有不变。并不能根据战斗任务调节自载特性,三款装具明显就是个过渡,但逐步在完善适应,配件丰富的单兵装具系统开始形成雏形,应该说这是一个积累经验,在材料、工艺和细节不断摸索的一个过程,你懂得,我军自有作战思想,装具应符合我军特点,所以这一过程变得非常积极,没有这个过程,一套科学合理的装具造不出来。变化大而快,是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多少此前没有的装具都被打造出来,如睡垫、睡袋等。

成熟期。战术背心通用化,不再有亚型,生活携行具实行高度模块化,组合式背囊使大部分功能得到整合,标准而统一,向轻巧、灵活、快速要战斗力,应该说已臻成熟起来。这也是我国国力上升的一个标志,不但满足自家用,战术背心卖遍了全世界,咸说防护力强,穿着轻巧而舒适,价格成为白菜化,成为是实力的另一种体现。我军单兵装具从无到有,发展几十年,越来越好,令人可喜。昨天满满的无奈,今天最新最全最齐备,受到军队的喜爱。


魂舞大漠


所谓单兵装具就是为了保证士兵在战斗中随身物资(包括战斗物资和生活物资)所制造出的携带工具。而要说起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军单兵装具的发展演变,那简直就是一部屌丝逆袭高富帅的励志小说!


小米加步枪

人民军队在最初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依靠的就是小米加步枪,小米袋就是全部的生活物资,步枪加子弹带就是所有的战斗物资,稍微奢侈一点的还可以配个木柄手榴弹带。就是这么简单甚至可以说是简陋的装具,我们爬雪山过草地,我们打垮了日本侵略者,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打跑了美帝国主义!

长期停滞的雨衣挎包水壶三大件

不得不说,从建国后初期装备制式化一直到八十年代,我军的单兵携行具没有取得长足的进步,随着防止AK系列步枪而带来的苏系装具也仅限于简陋的弹药装具,仅能放置几个弹匣和几枚手榴弹。而单兵所需要携带的其他物资一直停留在简单的绳索捆绑状态,比如最重要的被褥,我们也需要三横压两竖捆绑打包,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还不防雨防潮。对于雨衣、防毒面具、水壶这类单兵物资,我们所采用的也是极其简单粗暴的方法,那就是做个布兜,然后加根带子,只要能背起来就可以了,丝毫没有考虑人体工程学。这种方式极其容易遗漏物品,而且不方便战术动作的展开,各种东西相互撞击引起的声音也不利于隐蔽,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这种局面持续了几十年之久!



九十年代单兵装具的革新

八十年代,我军通过总结实战经验以及对外交流,开始逐步重视单兵装具的研发制造。这就诞生了91式单兵装具,于1995年开始列装全军。该装具主要分为战斗携行具(战术背心)和生活携行具(背包)两部分,战斗背心片由快速抽拉式尼龙绳锁定,可以适应不同士兵体型。塑料卡扣也让弹匣袋和手榴弹袋开启非常迅速。而91式背包的出现让士兵可以快速方便的收纳被褥衣物,有效的减少了不必要的体能消耗,也大幅提高了部队应急反应能力。




新时代单兵装具的跨越发展

不管是91式还是后来的95式,它们采用的都是固件功能设计,实现装载功能的都是缝制在背心上的固定兜袋,这样的设计功能单一,灵活性也太差,不能随着兵种和战场环境的改变而调节自身功能,我军在充分吸收了美军的设计优点后,推出了06式通用单兵携行具系统,该携行具采用模块化设计,战斗部分由背心和各种附件袋组成,可以根据不同需要加装或减少附件袋(不同尺寸的弹药袋、电台袋、护颈、护裆等等),适用我军所有地面兵种。



而06式的生活携行具同样高度模块化,根据需要可以可以灵活搭建的背架组件(背架、肩垫、腰垫)与多个可组合背囊(主囊、侧囊、睡袋携行袋等)等设计,无论士兵携带物资轻重多少,06携行具都能提供一种最省力,占用空间最小的方案!就是这么骚!可以说06式单兵装具的出现不仅使我国追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也是对长期雨衣挎包水壶的最好弥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