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馍(民间习俗)

在周口市淮阳以北太康以南的广大地区称呼姑娘有一个别致的叫法:大馍篮子。为什么呢?这得从这里的一个民俗送大馍说起。

大馍(民间习俗)

这里的广大农村地区,每到春节都有晚辈给长辈的送大馍的风俗。春节走亲戚都叫送大馍。就是晚辈给长辈拜年拿的礼物中大馍是必备的,长辈的也必须给晚辈的回一个枣花儿。所以这里的人们一到春节前夕,蒸大馍蒸枣花儿成了这里的人们忙碌的重点。若春节不送大馍了,那就意味着要断绝关系,不相往来了,所以这里的长辈们若要不想和某个晚辈来往了,最文明最含蓄的做法就是春节送大馍时不留晚辈送来的大馍,不留大馍晚辈就知道这是不想往来了。这送大馍最初的来源还是闺女给爹娘送大馍。

大馍(民间习俗)

大馍,实际上就是大个儿的馒头,里面煲点儿红枣或荸荠之类的东西,再在大馒头上面插一个红枣,以示美观,娘家回的枣花儿也是用面做成的各种花样,无论大馍还是枣花儿都必须用小麦面做,不得使用杂粮面。

枣花儿大馍还有许多讲究,结婚头一年的姑娘给爹娘那的大馍必须出众的大、漂亮,娘家给闺女回得早花儿也必须大,俗称枣山。因此一到大年初二,闺女到娘家走亲戚,闺女们便串着门儿看谁家的大馍又大又漂亮,谁家的大馍大,那么闺女便觉得很光彩,若谁家的大漠蒸小了,说不定小两口儿回去还会生气呢。

若要追问者送大馍倒底有多少年的历史了,无从考问,只知道古来有之;若要问这送大馍到底有什么意义,不知道,可能是闺女为了孝顺爹娘,给爹娘做的特别礼物吧。(因为古时候小面面十分稀罕)

大馍(民间习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