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女人長得雖丑,卻對袁世凱有大恩,她死後全國降半旗致哀

清朝是最受後人看不起的朝代,這並不是說它是由異族建立的,而是清朝到了末期,皇帝一代不如一代,那些男兒一個個變得膽小怕事,把所有事情都壓在女人身上,從慈禧開始就是這樣了。

清朝末年皇族的男性不知怎麼的,對慈禧一個女人怕得要死,一個個唯唯諾諾,那些貴族子弟為了自己的利益,一個個出賣良知,慈禧在世時還勉強有個精氣神,慈禧以去世那些滿清貴族全都沒了活氣。

這個女人長得雖醜,卻對袁世凱有大恩,她死後全國降半旗致哀


慈禧死後溥儀繼位,當時溥儀只有三歲,所以讓隆裕太后聽政,當時她跟溥儀的父親載灃一起管理朝政,可沒多久爆發了辛亥革命,清朝成為全國人民反對的目標,這時載灃看出事情不妙,提前退出政壇,就還剩下隆裕太后苦苦支撐。

隆裕太后是光緒帝的表姐,也是慈禧太后的侄女,光緒帝在慈禧的壓迫之下,娶她當了皇后,因為隆裕長得太醜,據說光緒帝從來沒碰過她,據說直到光緒帝去世,她都沒被破身,因為光緒帝的精力都放在珍妃那邊了。

這個女人長得雖醜,卻對袁世凱有大恩,她死後全國降半旗致哀


辛亥革命爆發後,整個清朝的重擔卻壓在這個醜女人身上,在這種生死攸關的時刻,清朝的皇親國戚都躲得遠遠的,他們都想著該如何保全自己的財產和性命,而溥儀退位勢在必行,頒佈退位詔書的責任,自然要就落在隆裕太后肩上。

退位詔書一頒佈,就相當於清朝滅亡,誰頒佈了詔書誰就是千古罪人,這個亡國的罪名誰也不願背,而隆裕太后沒辦法,她只能硬著頭皮上,她知道自己逃不掉,但也不願就此“從”了孫中山,她提出了一系列條件。

這個女人長得雖醜,卻對袁世凱有大恩,她死後全國降半旗致哀


當時的進步人士想要推翻封建制度,建立合法的政權,必須要有清朝皇帝退位詔書,隆裕太后看準這一點,她怕宣佈退位後,孫中山直接突襲把清朝一鍋端完,所以在詔書上她明確表示,要袁世凱來做新政權的繼任者。

袁世凱原本是清朝大臣,是歷經同治帝、光緒帝的兩朝元老,隆裕認為至少袁世凱對清朝還有些香火之情,由他當任新政權的掌權者,至少能保證清朝退位後,還享受富貴,不被革命分子趕盡殺絕。

這個女人長得雖醜,卻對袁世凱有大恩,她死後全國降半旗致哀


由此可見隆裕太后雖是一介女流,但也是個“心機婊”,而孫中山對於隆裕太后的條件,竟然無條件答應了,他宣佈辭去大總統的職位,並傳位給袁世凱,後來袁世凱果真成為民國大總統,隆裕太后算是對他有大恩。

根據民間傳說,袁世凱當大總統後,本來想娶了隆裕太后作為報答,可最終還是嫌這個女人太醜了沒要,隆裕太后頒佈退位詔書後,或許內心愧對清朝皇室的列祖列宗,第二年就去世了,時年46歲。

這個女人長得雖醜,卻對袁世凱有大恩,她死後全國降半旗致哀


隆裕太后去世時,袁世凱非常傷心,畢竟這是一個對他有恩的女人,所以袁世凱命令全國各地均要降半旗致哀,當時各國駐京公使也紛紛效仿,接近降了半旗,可見隆裕太后對中國近代史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