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員在上朝時,爲什麼會有「寧可挨餓,也不吃飽」的情況?

勇戰王聊歷史


不可否認的一點是,清朝皇帝的確挺勤政的,在清朝的時候並不是需要每天都上朝,一般都是五天一次,一些重要日子必須上朝,五天上一次朝,肯定有很多事情要處理,其實清朝有資格上朝的大臣也就四十多個人,並沒有很多,而這些大臣們幾乎都是餓著肚子。

早上五更上朝,五點到七點,這些官員家住的遠的就得早早出發,最晚也得在五點之前就到指定的位置等著,上朝的時候,只有一部分大臣能夠站在殿內,其餘的都站在殿外,穿著行為都有專門的小太監記錄。

假如說這個大臣在殿內或者殿外咳嗽,吐痰,或者是內急上廁所,都會被言官記錄下來,之後就是一系列的彈劾,俗話說得好,人有三急,更何況上朝的時間,正好是人消化系統新陳代謝最旺盛的時候,這一點已經被科學研究證實,要知道清朝皇宮裡面可沒有給大臣用的廁所,清朝皇宮中如果說太監身上有異味都要被懲罰。

大臣們如果要求要上廁所,皇帝可能不會說什麼,但是同僚卻會無情的嘲笑這個大臣,認為他四書五經白讀了,有辱斯文,不僅僅嘲笑,在他要升遷的時候,其他大臣也會拿這件事來趁機彈劾他,所以大臣們上朝之前是絕對不進食的,就為了防止關鍵時刻自己想上廁所。

有趣的是歷史上曾經出現捱餓上朝,結果上朝時間太久直接昏倒的大臣,清史中更是有這樣一個記載,大臣上朝嘴裡含一小塊人參的記載。大臣們避免上廁所,就是為了避免落人把柄,畢竟上朝的時候上廁所可是不敬的事情,對於讀書人來說,在這種場合去上廁所也是有辱斯文。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主要怕上廁所!

清代上朝絕非今天公務員那樣,而是相當恐怖。在5點到6點左右官員就要上朝了,住的遠些的就要凌晨兩三點就出發了。

大臣們到了紫禁城外,還不能立刻進宮,他們要在東華門候著。

上朝以後,只有皇帝一人端坐乾清門內,其他官員按照品級分列在乾清門兩側。

一般等到見到皇上,已經是五六個小時之後了。

摘錄一段:朝會中一系列的繁瑣的禮儀規矩又是嚴峻的考驗,怎麼說話、怎麼著衣、舉手投足、站立的位置等都有嚴格的規定,更不能大聲說話、咳嗽、吐痰等等。如果有不合規矩的行為發生,隨時都有言官會記錄下來,事後會受到相應的處罰。如果大臣在上朝之時遇到內急更是麻煩,通常只能咬緊牙關,憋緊了不放鬆。萬一沒控制住,又免不了言官的一番彈劾。有個大臣面見皇上時沒憋住,放了幾個大屁。龍顏大怒,立即呵斥,這個大臣的前途就完了。

更倒黴的是紫禁城裡沒廁所,皇上都用馬桶,只有日夜巡邏的侍衛才有幾個茅廁。

自然,大臣是無法也沒時間去拉屎的。

有的大臣年紀大了,尿急控制不住就只能撒在褲子上。如果被皇上發現,又要倒大黴。

所以大臣上朝前寧可不吃飯喝水,防止惹麻煩。

當個官真心不容易!


薩沙


寧可餓死,不能吃飽,吃的太飽容易內急,一不小心還被人彈劾個大不敬,那就得不償失了。

古代的皇帝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輕鬆,尤其是清朝,為了皇位一個個搶破頭,其實做皇帝不但是個技術活,還是個嚴重的體力活。

按照慣例,清朝皇帝五更天就要上早朝,類似於今天凌晨五點打卡上班,比起那些喊著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簡直是碉堡了,皇帝都這麼努力,你還有什麼權力喊辛苦!而官員大臣往往三點就的起來梳洗打扮,然後坐轎去皇宮,住的近還好些,住的遠就麻煩大了,遲到可不是扣工資扣獎金那麼簡單,一不小心被人彈劾說不定就烏紗不保,如果十年寒窗因為一次遲到砸了,估計祖墳都的炸開!

上朝早只是一個問題,到了皇宮麻煩才開始,無論多大的官員,到了東華門都的在那排隊候著,東華門那有個“下馬碑”,坐轎的下轎,騎馬的下馬,然後一直等到凌晨五點開大門。

北京的冬天五點天還沒有亮,開門以後所有大臣必須從東華門步行走到隆宗門,由於紫禁城消防安全法有明確規定,一律不許點燈,所以許多官員的摸著黑深一腳淺一腳往裡趕,個別勞苦功高的大臣被特批可以點燈,往往跟老鼠過街一下,後邊跟著一幫大臣“蹭燈”,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湘西趕屍來了。

趕上大雨大雪天,就更麻煩了,清朝就有官員因為雨天路滑不下心掉到御河裡淹死的,實在是鬱悶,不知道能不能給個工傷,給點撫卹金。

到達太和殿,太監鞭子一甩,提醒大家肅靜,皇帝要出來了,這時候朝會才正式開始。當然,太和殿也不是人人都能進去的,電視劇中展現出來大家濟濟一堂開大會的情況很少出現,大多數時候大臣都是在外邊候著,小部分位高權重的大臣才能進去跟皇帝面對面討論問題。在此過程中,大家必須保持安靜,如果有咳嗽吐痰大聲喧譁等問題都會被值班太監記錄下來,秋後算賬,要是此時忽然出現肚子疼痛出宮等問題,那就麻煩大了,皇宮裡可沒有公共廁所,隨地大小便是要砍頭的,所以縱然是天大的事,你也的忍著,忍到散朝為止。

久而久之,大臣們都總結出了經驗,上朝以前不吃不喝,或者少吃少喝,寧可餓死,不能吃飽,不然真的比死還難受。

當然,清朝上朝並非天天有,朝會分為三種,一種是大朝,一般在元旦,萬壽節,冬至等特殊節日,所有京官都的參加,一種是常朝,每月逢五逢十,以禮儀性為主,所有京官都的參加,但會議時間也不會很長,還有一種叫做御門聽政,時間地點不固定,一個月平均三四次,只有一定品級的官員才能參加。

所以縱然朝會是種折磨,但次數有限,難度大大降低。



日慕鄉關


其實主要原因是:怕大不敬和紫禁城沒廁所。

上朝其實很苦的

清朝時候並不是每天都會上朝。一般沒有什麼重要的大事,基本都是五天上一次朝。更多的時候則是皇帝私召大臣議事。


參與上朝的人數眾多但是能進內殿與皇帝同處一屋簷的人數並不多,大概也就是40來人,一般都是三品及以上才能獲此殊榮。更多的人是在大殿外候著隨時聽召。

上朝的時間也很尷尬,無特殊情況從早上5點鐘就開始了,結束時間則未知。在古時候交通不便的情況下,很多王公大臣上早朝的話,3點多鐘就要起床洗漱出門了,而且還不敢遲到,遲到的話輕則問罪,重則丟命。所以官員們都寧早勿晚,早早的就開始排隊了。

所以上朝還是挺苦的,畢竟以現在的話來說我想跟床談一場天荒地老的戀愛。

開始上朝了

好了,經過千辛萬苦你總算沒有遲到,順利的趕上了上朝時間。這個時候皇帝作為九五之尊,你的頂頭上司,一句話就能要你腦袋的人正正襟危坐在你面前。什麼感覺?是不是除了感覺到鋪天蓋地的皇族貴氣之外還有的就只剩下怕怕啦。怕就對了,要的就是這種氣勢。

話說人有三急,這時候你如果感覺腹中有異樣,你該怎麼辦?憋著唄,還能怎樣?為啥?你說為啥?這時候皇帝他老人家正在和你隔壁的劉羅鍋商議大事,你個一舉手,報告!我想上廁所。你覺得皇帝會用什麼眼神看你。如果在遇上你的一個死對頭趁機參你一本,說你個大不敬。你就慘了,所以能憋還是憋著吧。不要以為,你的官銜還小,不能與皇帝在同一屋簷下,在大殿外候著呢。你就可以給當值太監打個報告就去上廁所了。你可知道在外候著也不許交頭接耳,也必須畢恭畢敬。這些都有諸多太監記錄在案。你就想象一下考試的時候監考老師那犀利的眼神就行。如果運氣更背一點,你前腳剛離開,後腳皇帝就召見了。怎麼辦?這可失去一次面聖的機會啊。

再說了,能混到上朝的地步上,咱們都是熟讀四書五經,熟諳孔孟哲學。怎麼能將屎啊尿啊的掛在嘴邊呢。會被恥笑為失儀的。為了著升遷之道還是忍了吧。

其實還有一個原因,紫禁城沒有廁所。對就是沒有廁所。你去哪裡上呢?宮裡的人要上廁所都有自己專屬的馬桶,而且有專人負責洗涮。你說你這上廁所總不能找皇帝嬪妃們借個馬桶吧。估計這是要掉腦袋的事。

所以就造成了大人們上早朝寧願餓著肚子也不吃飽!

關注為盼!謝謝!


有書薦


古代上朝的官員其實也蠻幸苦的,我們在電視劇中都是看到滿朝官員排班肅列,大清早的整整齊齊的排著隊走進大殿。

實際上大部分官員根本就沒資格進殿。而且在上朝的時候天一般都還沒亮,一般是在卯時開始朝會。所謂點卯就是卯時開始點名,卯時就是凌晨五點到七點,五點的時候大部分時間天還黑著呢。大臣們一般在4點就要洗漱準備上朝,距離皇城遠的官員有時候3點就要趕著去朝會。


實際上起早貪黑的趕路僅僅是是剛剛開始,到了紫禁城並不能直接入宮。在東華門有一個下馬樁,無論文臣武將官職大小都要在此下馬下轎,在此等候,等候幹嘛呢?等著皇城衛士的安全檢查,不能攜帶兵器等違禁物品。檢查完後依次進入。

據說紫禁城防火也比較嚴格,一般的大臣是沒有權利在紫禁城裡持燈前行的,所以要抹黑前行。據說還有因為雨天路滑,掉進河裡淹死的。經過九九八十一難終於來到了太和殿,但是大部分人只能在殿外候著。


在朝會上規矩更是繁多,言談舉止,一舉一動都要有嚴格的限制。如果這個時候要是內急就麻煩,因為朝會這麼一折騰可能要很久才能結束,所以只有一個字“忍”。在《清史稿》裡面有記載大臣們為了避免這種情況,一般不飲不食,空腹上朝,口含人參維持體力

在忍受如此煎熬的情況下還要完成各種儀式,這就考驗一個人的耐力了。大臣們叩拜的姿勢也有嚴格的限制,在《清會典》中提到:“大朝,王公百官行三跪九叩禮,其它朝亦如是。”所以我們看電視劇中就跪一次,叩一次的是不存在的,實際上要比電視上要繁瑣的多。


而且清朝跪拜時間也特別長,叩頭也比較頻繁。在奏事和謝恩的時候都要叩首,有的還要叩出聲響來,這就需要技巧了。李鴻章在慈禧大壽前每天都要練習三次三叩九拜大禮,帝師翁同龢則在每天晚上睡覺前都要練習五次。

在如此苛刻的要求下,保持一個良好的身體和精神狀態是非常必要的,所以不飲不食是最好的辦法。所幸上朝並非每天都有大時,大朝都是在重大節日的時候才會有,京城所有官員都要參加,常朝也就逢五逢十參加,御門聽政除了雍正這種工作狂,其它的皇帝也沒有完全執行的。


漁耕樵讀


其實當皇上不容易,自從秦始皇創立了朕即天下,皇帝其實是不輕鬆的,不過那些腐敗的皇帝除外,比如清朝的皇帝起居是必須有時節的。早晨4點起床,起床後早讀,7點鐘上朝,9點鐘才吃早餐。而清朝,上朝並不是一種常態,一般10日一朝,有個特例是康乾二位幾乎1天1朝,皇上不是天天上朝,而且上朝不是在太和殿裡面,而是在殿外,清朝的皇帝叫御門聽政,在乾清門聽政。

圖為乾清門。

皇上在門洞裡坐著,三面透風,大臣在廣場上,無論是零下30度的寒冬還是30度的酷暑都不做改變,比如冬天皇上裡三層外三層穿襖帶貂捧著手爐坐著,官員們在底下聽政,那時的官員沒有公款消費一說,官服都是自己置辦的,有錢的官員穿皮的,沒錢的穿棉的,再窮的就只能耍單了。

在清朝,三品以上文官、二品以上武官、侍衛、太監才能來到這裡。

問題關鍵點來了,皇帝上朝都這麼辛苦,起大早挨凍受餓的,底下的大臣更是在4點前就在宮門口候著了,大臣捱餓一方面是皇上都沒吃自己怎麼能吃呢,另一方面上朝的朝儀規制是非常嚴格的,比如不能喧譁、底頭耳語、咳嗽、吐痰都是不允許的,上朝時不能隨意走動,在隊伍中橫穿。

圖為乾清門前面的保和殿,當年順治結婚就在這裡舉行的。

如果吃的太飽,上朝時萬一需要大小解,那屬於在皇帝面前失儀,會被御史當場糾舉,讓皇帝發落懲處,並記錄在案的,所以一般大臣出門前只稍吃一點墊吧一下,或者身上帶點乾糧,一般不喝水,就怕在上朝時出意外,所以清朝官員寧可捱餓也不會吃飽的原因,所以比起皇帝,大臣更苦。


圖文繪歷史


在古代,在中央政府裡,上班和上朝是兩碼事,上班也叫坐班,是指官員在本職崗位上處理日常工作。而上朝則不是,上朝一般是根據慣例每隔一定的時間,官員面見皇帝,向皇帝彙報重點工作,並形成最終決議的活動。

上朝並不是每天都要上,在各個朝代時間也不同,一般五天或者十天一次,在清代,就是十天一次上朝,而且每一次上朝的時間就不會短,有時候從早上上到中午或者晚上那都是很正常的。

既然上朝需要面見皇帝,那麼就要涉及到一定的禮儀規矩。因為大臣在面見皇帝的時候,絕不能有失禮儀,不然就會涉及到欺君之罪,這在古代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情,搞不好是要株連家人的。

所以大臣在面見皇帝的時候,需要做很多準備工作,其中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不吃飯,不喝水。

為什麼要說不吃飯、不喝水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準備工作呢?這就涉及到了我前面說的在面見皇帝時候不能有失禮儀的規矩。

講個最簡單的道理,大臣們在面見皇帝時候,所有參會的大臣是不能離開朝廷的,因為保不齊皇帝會問到有關於他的事情,如果皇帝問到了,結果沒人回答,那就是欺君,先不說砍頭,起碼在皇帝的心裡就留下了壞印象。

所以如果大臣在上朝的時候,因為喝了水、吃了東西而在上朝期間需要上廁所,那就麻煩了,搞不好就要出大事,所以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大臣們就不能在上朝之前吃東西,要不然在上朝的時候跑肚子,那可就冤死了。


落下m


官員上朝與點卯是一樣的。

早上三點起床,收拾乾淨去上朝。而通常上朝會自5點持續至八點多,前後就是5小時,吃飽喝足之後,很容易產生廁所問題。

所以,參加面見皇帝及每天點卯,沒誰敢吃飯喝水,一般都是喝點參湯,避免上廁所。早朝或者點卯結束才吃早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