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战王聊历史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清朝皇帝的确挺勤政的,在清朝的时候并不是需要每天都上朝,一般都是五天一次,一些重要日子必须上朝,五天上一次朝,肯定有很多事情要处理,其实清朝有资格上朝的大臣也就四十多个人,并没有很多,而这些大臣们几乎都是饿着肚子。
早上五更上朝,五点到七点,这些官员家住的远的就得早早出发,最晚也得在五点之前就到指定的位置等着,上朝的时候,只有一部分大臣能够站在殿内,其余的都站在殿外,穿着行为都有专门的小太监记录。
假如说这个大臣在殿内或者殿外咳嗽,吐痰,或者是内急上厕所,都会被言官记录下来,之后就是一系列的弹劾,俗话说得好,人有三急,更何况上朝的时间,正好是人消化系统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候,这一点已经被科学研究证实,要知道清朝皇宫里面可没有给大臣用的厕所,清朝皇宫中如果说太监身上有异味都要被惩罚。
大臣们如果要求要上厕所,皇帝可能不会说什么,但是同僚却会无情的嘲笑这个大臣,认为他四书五经白读了,有辱斯文,不仅仅嘲笑,在他要升迁的时候,其他大臣也会拿这件事来趁机弹劾他,所以大臣们上朝之前是绝对不进食的,就为了防止关键时刻自己想上厕所。
有趣的是历史上曾经出现挨饿上朝,结果上朝时间太久直接昏倒的大臣,清史中更是有这样一个记载,大臣上朝嘴里含一小块人参的记载。大臣们避免上厕所,就是为了避免落人把柄,毕竟上朝的时候上厕所可是不敬的事情,对于读书人来说,在这种场合去上厕所也是有辱斯文。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主要怕上厕所!
清代上朝绝非今天公务员那样,而是相当恐怖。在5点到6点左右官员就要上朝了,住的远些的就要凌晨两三点就出发了。
大臣们到了紫禁城外,还不能立刻进宫,他们要在东华门候着。
上朝以后,只有皇帝一人端坐乾清门内,其他官员按照品级分列在乾清门两侧。
一般等到见到皇上,已经是五六个小时之后了。
摘录一段:朝会中一系列的繁琐的礼仪规矩又是严峻的考验,怎么说话、怎么着衣、举手投足、站立的位置等都有严格的规定,更不能大声说话、咳嗽、吐痰等等。如果有不合规矩的行为发生,随时都有言官会记录下来,事后会受到相应的处罚。如果大臣在上朝之时遇到内急更是麻烦,通常只能咬紧牙关,憋紧了不放松。万一没控制住,又免不了言官的一番弹劾。有个大臣面见皇上时没憋住,放了几个大屁。龙颜大怒,立即呵斥,这个大臣的前途就完了。
更倒霉的是紫禁城里没厕所,皇上都用马桶,只有日夜巡逻的侍卫才有几个茅厕。
自然,大臣是无法也没时间去拉屎的。
有的大臣年纪大了,尿急控制不住就只能撒在裤子上。如果被皇上发现,又要倒大霉。
所以大臣上朝前宁可不吃饭喝水,防止惹麻烦。
当个官真心不容易!
萨沙
宁可饿死,不能吃饱,吃的太饱容易内急,一不小心还被人弹劾个大不敬,那就得不偿失了。
古代的皇帝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轻松,尤其是清朝,为了皇位一个个抢破头,其实做皇帝不但是个技术活,还是个严重的体力活。
按照惯例,清朝皇帝五更天就要上早朝,类似于今天凌晨五点打卡上班,比起那些喊着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简直是碉堡了,皇帝都这么努力,你还有什么权力喊辛苦!而官员大臣往往三点就的起来梳洗打扮,然后坐轿去皇宫,住的近还好些,住的远就麻烦大了,迟到可不是扣工资扣奖金那么简单,一不小心被人弹劾说不定就乌纱不保,如果十年寒窗因为一次迟到砸了,估计祖坟都的炸开!
上朝早只是一个问题,到了皇宫麻烦才开始,无论多大的官员,到了东华门都的在那排队候着,东华门那有个“下马碑”,坐轿的下轿,骑马的下马,然后一直等到凌晨五点开大门。
北京的冬天五点天还没有亮,开门以后所有大臣必须从东华门步行走到隆宗门,由于紫禁城消防安全法有明确规定,一律不许点灯,所以许多官员的摸着黑深一脚浅一脚往里赶,个别劳苦功高的大臣被特批可以点灯,往往跟老鼠过街一下,后边跟着一帮大臣“蹭灯”,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湘西赶尸来了。
赶上大雨大雪天,就更麻烦了,清朝就有官员因为雨天路滑不下心掉到御河里淹死的,实在是郁闷,不知道能不能给个工伤,给点抚恤金。
到达太和殿,太监鞭子一甩,提醒大家肃静,皇帝要出来了,这时候朝会才正式开始。当然,太和殿也不是人人都能进去的,电视剧中展现出来大家济济一堂开大会的情况很少出现,大多数时候大臣都是在外边候着,小部分位高权重的大臣才能进去跟皇帝面对面讨论问题。在此过程中,大家必须保持安静,如果有咳嗽吐痰大声喧哗等问题都会被值班太监记录下来,秋后算账,要是此时忽然出现肚子疼痛出宫等问题,那就麻烦大了,皇宫里可没有公共厕所,随地大小便是要砍头的,所以纵然是天大的事,你也的忍着,忍到散朝为止。
久而久之,大臣们都总结出了经验,上朝以前不吃不喝,或者少吃少喝,宁可饿死,不能吃饱,不然真的比死还难受。
当然,清朝上朝并非天天有,朝会分为三种,一种是大朝,一般在元旦,万寿节,冬至等特殊节日,所有京官都的参加,一种是常朝,每月逢五逢十,以礼仪性为主,所有京官都的参加,但会议时间也不会很长,还有一种叫做御门听政,时间地点不固定,一个月平均三四次,只有一定品级的官员才能参加。
所以纵然朝会是种折磨,但次数有限,难度大大降低。
日慕乡关
其实主要原因是:怕大不敬和紫禁城没厕所。
上朝其实很苦的
清朝时候并不是每天都会上朝。一般没有什么重要的大事,基本都是五天上一次朝。更多的时候则是皇帝私召大臣议事。
参与上朝的人数众多但是能进内殿与皇帝同处一屋檐的人数并不多,大概也就是40来人,一般都是三品及以上才能获此殊荣。更多的人是在大殿外候着随时听召。
上朝的时间也很尴尬,无特殊情况从早上5点钟就开始了,结束时间则未知。在古时候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很多王公大臣上早朝的话,3点多钟就要起床洗漱出门了,而且还不敢迟到,迟到的话轻则问罪,重则丢命。所以官员们都宁早勿晚,早早的就开始排队了。
所以上朝还是挺苦的,毕竟以现在的话来说我想跟床谈一场天荒地老的恋爱。
开始上朝了
好了,经过千辛万苦你总算没有迟到,顺利的赶上了上朝时间。这个时候皇帝作为九五之尊,你的顶头上司,一句话就能要你脑袋的人正正襟危坐在你面前。什么感觉?是不是除了感觉到铺天盖地的皇族贵气之外还有的就只剩下怕怕啦。怕就对了,要的就是这种气势。
话说人有三急,这时候你如果感觉腹中有异样,你该怎么办?憋着呗,还能怎样?为啥?你说为啥?这时候皇帝他老人家正在和你隔壁的刘罗锅商议大事,你个一举手,报告!我想上厕所。你觉得皇帝会用什么眼神看你。如果在遇上你的一个死对头趁机参你一本,说你个大不敬。你就惨了,所以能憋还是憋着吧。不要以为,你的官衔还小,不能与皇帝在同一屋檐下,在大殿外候着呢。你就可以给当值太监打个报告就去上厕所了。你可知道在外候着也不许交头接耳,也必须毕恭毕敬。这些都有诸多太监记录在案。你就想象一下考试的时候监考老师那犀利的眼神就行。如果运气更背一点,你前脚刚离开,后脚皇帝就召见了。怎么办?这可失去一次面圣的机会啊。
再说了,能混到上朝的地步上,咱们都是熟读四书五经,熟谙孔孟哲学。怎么能将屎啊尿啊的挂在嘴边呢。会被耻笑为失仪的。为了着升迁之道还是忍了吧。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紫禁城没有厕所。对就是没有厕所。你去哪里上呢?宫里的人要上厕所都有自己专属的马桶,而且有专人负责洗涮。你说你这上厕所总不能找皇帝嫔妃们借个马桶吧。估计这是要掉脑袋的事。
所以就造成了大人们上早朝宁愿饿着肚子也不吃饱!
关注为盼!谢谢!
有书荐
古代上朝的官员其实也蛮幸苦的,我们在电视剧中都是看到满朝官员排班肃列,大清早的整整齐齐的排着队走进大殿。
实际上大部分官员根本就没资格进殿。而且在上朝的时候天一般都还没亮,一般是在卯时开始朝会。所谓点卯就是卯时开始点名,卯时就是凌晨五点到七点,五点的时候大部分时间天还黑着呢。大臣们一般在4点就要洗漱准备上朝,距离皇城远的官员有时候3点就要赶着去朝会。
实际上起早贪黑的赶路仅仅是是刚刚开始,到了紫禁城并不能直接入宫。在东华门有一个下马桩,无论文臣武将官职大小都要在此下马下轿,在此等候,等候干嘛呢?等着皇城卫士的安全检查,不能携带兵器等违禁物品。检查完后依次进入。
据说紫禁城防火也比较严格,一般的大臣是没有权利在紫禁城里持灯前行的,所以要抹黑前行。据说还有因为雨天路滑,掉进河里淹死的。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来到了太和殿,但是大部分人只能在殿外候着。
在朝会上规矩更是繁多,言谈举止,一举一动都要有严格的限制。如果这个时候要是内急就麻烦,因为朝会这么一折腾可能要很久才能结束,所以只有一个字“忍”。在《清史稿》里面有记载大臣们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一般不饮不食,空腹上朝,口含人参维持体力。
在忍受如此煎熬的情况下还要完成各种仪式,这就考验一个人的耐力了。大臣们叩拜的姿势也有严格的限制,在《清会典》中提到:“大朝,王公百官行三跪九叩礼,其它朝亦如是。”所以我们看电视剧中就跪一次,叩一次的是不存在的,实际上要比电视上要繁琐的多。
而且清朝跪拜时间也特别长,叩头也比较频繁。在奏事和谢恩的时候都要叩首,有的还要叩出声响来,这就需要技巧了。李鸿章在慈禧大寿前每天都要练习三次三叩九拜大礼,帝师翁同龢则在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练习五次。
在如此苛刻的要求下,保持一个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是非常必要的,所以不饮不食是最好的办法。所幸上朝并非每天都有大时,大朝都是在重大节日的时候才会有,京城所有官员都要参加,常朝也就逢五逢十参加,御门听政除了雍正这种工作狂,其它的皇帝也没有完全执行的。
渔耕樵读
其实当皇上不容易,自从秦始皇创立了朕即天下,皇帝其实是不轻松的,不过那些腐败的皇帝除外,比如清朝的皇帝起居是必须有时节的。早晨4点起床,起床后早读,7点钟上朝,9点钟才吃早餐。而清朝,上朝并不是一种常态,一般10日一朝,有个特例是康乾二位几乎1天1朝,皇上不是天天上朝,而且上朝不是在太和殿里面,而是在殿外,清朝的皇帝叫御门听政,在乾清门听政。
图为乾清门。
皇上在门洞里坐着,三面透风,大臣在广场上,无论是零下30度的寒冬还是30度的酷暑都不做改变,比如冬天皇上里三层外三层穿袄带貂捧着手炉坐着,官员们在底下听政,那时的官员没有公款消费一说,官服都是自己置办的,有钱的官员穿皮的,没钱的穿棉的,再穷的就只能耍单了。
在清朝,三品以上文官、二品以上武官、侍卫、太监才能来到这里。
问题关键点来了,皇帝上朝都这么辛苦,起大早挨冻受饿的,底下的大臣更是在4点前就在宫门口候着了,大臣挨饿一方面是皇上都没吃自己怎么能吃呢,另一方面上朝的朝仪规制是非常严格的,比如不能喧哗、底头耳语、咳嗽、吐痰都是不允许的,上朝时不能随意走动,在队伍中横穿。
图为乾清门前面的保和殿,当年顺治结婚就在这里举行的。
如果吃的太饱,上朝时万一需要大小解,那属于在皇帝面前失仪,会被御史当场纠举,让皇帝发落惩处,并记录在案的,所以一般大臣出门前只稍吃一点垫吧一下,或者身上带点干粮,一般不喝水,就怕在上朝时出意外,所以清朝官员宁可挨饿也不会吃饱的原因,所以比起皇帝,大臣更苦。
图文绘历史
在古代,在中央政府里,上班和上朝是两码事,上班也叫坐班,是指官员在本职岗位上处理日常工作。而上朝则不是,上朝一般是根据惯例每隔一定的时间,官员面见皇帝,向皇帝汇报重点工作,并形成最终决议的活动。
上朝并不是每天都要上,在各个朝代时间也不同,一般五天或者十天一次,在清代,就是十天一次上朝,而且每一次上朝的时间就不会短,有时候从早上上到中午或者晚上那都是很正常的。
既然上朝需要面见皇帝,那么就要涉及到一定的礼仪规矩。因为大臣在面见皇帝的时候,绝不能有失礼仪,不然就会涉及到欺君之罪,这在古代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搞不好是要株连家人的。
所以大臣在面见皇帝的时候,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其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不吃饭,不喝水。
为什么要说不吃饭、不喝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准备工作呢?这就涉及到了我前面说的在面见皇帝时候不能有失礼仪的规矩。
讲个最简单的道理,大臣们在面见皇帝时候,所有参会的大臣是不能离开朝廷的,因为保不齐皇帝会问到有关于他的事情,如果皇帝问到了,结果没人回答,那就是欺君,先不说砍头,起码在皇帝的心里就留下了坏印象。
所以如果大臣在上朝的时候,因为喝了水、吃了东西而在上朝期间需要上厕所,那就麻烦了,搞不好就要出大事,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大臣们就不能在上朝之前吃东西,要不然在上朝的时候跑肚子,那可就冤死了。
落下m
官员上朝与点卯是一样的。
早上三点起床,收拾干净去上朝。而通常上朝会自5点持续至八点多,前后就是5小时,吃饱喝足之后,很容易产生厕所问题。
所以,参加面见皇帝及每天点卯,没誰敢吃饭喝水,一般都是喝点参汤,避免上厕所。早朝或者点卯结束才吃早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