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陰死戰而沉的抗戰中國海軍最強艦:逸仙號輕型巡洋艦小傳

江陰死戰而沉的抗戰中國海軍最強艦:逸仙號輕型巡洋艦小傳

閃擊波蘭,英法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這場人類歷史上最殘酷戰爭的導火索究竟是什麼?希特勒又為何會對猶太人如此仇恨?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戰爭中的啟示與實錄......


▼▼▼

提起民國時期的海軍建設,恐怕很多人第一時間想起的就是熟悉的“寧平二海”。這兩艘巡洋艦在當時可以算得上是中國在當時最具戰鬥力的艦船,然而這兩艘“中國造”卻帶有強烈的日本血統。從圖紙到武器可以說都和當時的日本海軍脫離不開關係,真正由中國設計師造出的巡洋艦,乃是當時航行在長江之上,以孫中山命名的逸仙號輕型巡洋艦。

江陰死戰而沉的抗戰中國海軍最強艦:逸仙號輕型巡洋艦小傳

▲民國時期擔任海軍部長的陳紹寬無疑是推動現代海軍建設的重要任務。而他也在1926-1936年期間提出了所謂的“海軍黃金十年”這一思想。按照他的思路,民國海軍倘若有足夠財力和人力,甚至可以建造出有航母的海軍!然而,缺金少銀的民國海軍到了戰前,所能依靠的中堅力量也就是兩艘“日本混血”的巡洋艦,以及中國設計師自行建造的逸仙號巡洋艦。

江陰死戰而沉的抗戰中國海軍最強艦:逸仙號輕型巡洋艦小傳

▲逸仙號巡洋艦在噸位上甚至和當時的驅逐艦差不多。只有1600噸。而其武備則主要是依靠一門152毫米單裝艦炮和後置的一門140毫米單裝炮,但逸仙號輕巡也代表了當時中國造船業的最高水準:一方面適合在長江內河道航行,而另一方面也適合進入遠洋作戰。

淞滬會戰打響後,為阻擋日軍沿長江繼續向南京方向推進,中國海軍採取沉船設防,試圖阻擋日軍。但由於艦艇數量過少,同時遭到日本諜報人員的暗中阻撓,“長江防線”實質上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在此之下,三艘中國海軍主力艦艇為保衛位於江陰的封鎖線,以己方全部戰沉的代價,阻擋了日軍推進的腳步。同時,江陰一戰也使得中國後方後勤機構能及時撤離戰區,為保存有生力量奠定了基礎。但寧海,平海和逸仙號三艘巡洋艦則永遠的留在了長江內。

江陰死戰而沉的抗戰中國海軍最強艦:逸仙號輕型巡洋艦小傳

江陰死戰而沉的抗戰中國海軍最強艦:逸仙號輕型巡洋艦小傳

▲由於日軍缺乏艦艇作為補充力量,寧平二海以及逸仙號在被日軍轟炸機擊沉後,隨即在1938年被日本海軍打撈扶正,送回其本土的吳港基地維修,按照日本海軍的標準接受改造。日本人甚至為這艘中國血統的戰艦加裝了一個醜陋的艉樓!並將主炮換成了日式的三年式120毫米火炮。在接受了一系列的“換裝”後,這艘輕巡在1939年正式入列日本海軍,還有了一個“阿多田”的名字。

逸仙號輕巡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都是作為日本海軍訓練船使用,沒有參加過什麼大戰。在抗戰勝利後,1946年8月25日,作為賠償的一部分,逸仙號輕巡終於回到了誕生它的中國土地。曾經在侵華戰爭中的主角“八雲”號裝甲艦也在此時被拆解。而逸仙號的歸來也不是一無所獲的:至少在它的內部還留有一套奢華的日本木製傢俱。

江陰死戰而沉的抗戰中國海軍最強艦:逸仙號輕型巡洋艦小傳

江陰死戰而沉的抗戰中國海軍最強艦:逸仙號輕型巡洋艦小傳

▲重新接受改造後的逸仙號輕巡重新返回了故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