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手握兵权,李世民敢逼宫李渊,为何朱棣在朱元璋死后才造反?

用户64324579


先说李世民,李渊在位时,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水火不容,李世民要么等死,要么政变,没有选择。再说朱棣,朱元璋在位时,朱棣燕王当的很安稳,没有受到任何威胁,也没有必要造反,当侄儿朱允炆登基后,实施削藩政策,朱棣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势必造反。

李渊晋阳起兵,推翻隋朝,建立并稳定李唐王朝。这个过程中,李世民劳苦功高,手下猛将如云,手握重兵。在得知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要夺他的兵权,又要取他的性命的时候,李世民被迫采取政变的手段来保全自己。这个过程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政变,李世民通过政变,杀死了对手即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一不做二不休,手里又有兵权,直接逼父亲退位,李世民登基后开创了贞观之治。

朱元璋在打江山的过程中,四儿子朱棣还小。所以,明王朝的建立过程中,与朱棣没有关系,或者说关系不大,大明王朝建立后,朱元璋封藩,朱棣被封为燕王。朱棣当燕王的过程中是比较成功的,北方边疆在朱棣的镇守下比较稳固。朱棣虽然燕王当的比较成功,但他仅仅是个藩王。对于身经百战的朱元璋来说,朱棣一不敢造反,二不想造反,燕王当的挺舒坦。朱元璋死后,朱允炆即位,情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朱允炆要削藩。藩王势力最大的就是朱棣,受到危害最大的也是朱棣。不造反就等死,造反或许会成功。所以,朱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起了靖难战役。生性柔弱的朱允炆被叔叔朱棣赶出了南京城。

说到底,李世民不是造李渊的反,是被哥哥逼的和哥哥火拼了。拼成功了,让老爹当个太上皇得了。朱棣不敢也没有必要造朱元璋的反,朱棣是造侄儿朱允炆的反。



霜晨月7805


我来说下个人的看法。

感觉这两个人没有可比性。只说一点:李世民在帝国统治中心掌握兵权!当他经过“玄武门之变”后开始接管首都长安的军队(包括禁军),此时李渊除了退位又能做些什么呢?

朱棣,当时在北方做燕王,远离明帝国的统治中心应天(今南京)。

即便最后因为他出色的军事才能被他老子朱元璋任命为北方边境的重要守护者,手下也就十几万人的样子,当时全国军队总数应该维持在百万以上。朱棣同学是学过算数的咱们就不用为他担心了,正常情况下他是不会造反的。尤其是造他老子的反。

总结来说,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

,朱元璋新手创立的明帝国,经历过大小数百战,自身的军事素质过硬。朱棣怎么想都不会想跟他老子来干一场。

其次,他敢起兵,他的各位兄弟们会非常卖力地打自己,很简单好处(造反成功)都是你的,坏处(之前跪自己老子,现在到好还得跪你?)却是我们的?!并且朱棣他老子的造反对于封建伦常来说是不能接受的,即使后期进行靖难时也是打着朱元璋曾经给藩王的规定进行的。

朱元璋曾经封了自己二十六个孩子为王朱棣旁边就有晋王、宁王等人,尤其是宁王非常勇猛,打起仗来朱棣都怕。

最后,朱棣起兵也是因为自己的侄子建文帝要进行削藩,这些藩王要么等着被抓(监禁、贬为平民)要么就用自己的一切来拼一把。对于经常打仗的朱棣来说,这个决定也好下。


江枫渔燚


讲真即便是朱允炆当皇帝的时候朱棣也不怎么敢造反,而且朱棣以一隅对抗全国能造反成功本身就有很大的运气成分。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李世民和朱棣本身的地位有很大差距,李世民为大唐江山的创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被封为天策上将,可以拥有自己的官署,同时当时的朝臣也根据支持李世民还是李建成分为两派,这一切就代表着李世民不仅手握兵权同时在当时的朝局中也具备很大的能量,正是有了这一基础他才可以在逼宫之后顺利掌握朝局。而反观朱棣呢,他虽然作为一个比较有势力的藩王坐镇北京,但其对朝局的影响是非常微弱的,另外朱元璋立有明确的太子,君臣有别,朱棣可以说是毫无对抗的希望的。

其次,他俩的处境也完全不同,大唐初立再加上李渊本身优柔寡断,所以未能对各个藩王的权力进行限制而且各个藩王也没有离京就藩,这才给与了李世民轻松通过小范围军事行动就完成政变的机会,而反观朱棣,他远离南京而偏居于北京,要想造反只能通过大型的军事行动来跨越半个中国,而朱棣显然是没有这个军事实力的。

最后,发动政变的对象也差距很大,李渊其人优柔寡断没有主见,立了太子居然还没有立刻削弱李世民的势力,这就给最终的动乱埋下了巨大的隐患,而反观朱棣就完全不同,他确立了太子之后就严令各个藩王就藩,使得他们远离了朝廷的中心,这就给藩王们造反造就了不可逾越的困难,另外朱元璋对于朝局的把控能力远超过李渊,而这也使得底下的人不敢轻举妄动。

综上所述,李世民所面临的局面远远好于朱棣,即便是在朱允炆当朝的时候朱棣的形势也非常不利,也正因为这种力量的悬殊差距才使得朱棣得以成就千古的传奇。


英勇的少年大侠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死自己的大哥,逼迫父皇李渊让出皇位(手段非常强硬)


而明朝的朱棣呢?同样是手握重兵,甚至是太子朱标早逝的情况下,都不敢造反,还是等到朱元璋死后才起兵造反。

愿因何在?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李渊和朱元璋。

李渊优柔寡断,最初起兵反隋还是在李世民的鼓动下才下定决心。起兵后都是李世民在前线领兵打仗,而李渊坐镇后方。可以说当时的李唐天下几乎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其个人威望、军功等可以说是无人能比。


朱元璋是从最底层摸爬滚打起来的平民皇帝,杀伐果断,如果一旦发现朱棣有何异动,自然是手起刀落。(朱元璋怕孙儿朱允文登基后镇不住场子而大肆杀戮,来为孙儿铺好路)

李渊父子是父弱子强,逼宫造反的成功率极高。而朱元璋父子是子强父更强,朱元璋是亲自打江山的人,就问你朱棣感动不?当然不敢动!


左将军


李世民身在京城,又有众亲信鼎力相助,有天时地利人和,而朱棣远在北京,与都城南京万里相隔,且当时藩王无诏不得入京,一起兵必然会与全国为敌,再者朱棣在朱元璋在世时也不敢有不臣之心,只是后来朱允炆削番削到宁王朱权头上,才把朱棣逼反的,否则朱棣可能会为朱允炆看一辈子北大门,可是历史不会重演一切都已注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