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舟石瓢是怎樣誕生的?它的背後,一段鮮爲人知的佳話

景舟石瓢是怎樣誕生的?它的背後,一段鮮為人知的佳話

石瓢壺,歷來為文人雅士所鍾愛。坊間常有“玩壺以百計,無石瓢而枉然”之說。

石瓢壺,自蘇東波貶之蜀山地區起,始有之。時名石銚,後人稱東坡先生用紫砂制之“石銚壺”名為“東坡提樑”。此為最早的石瓢壺。

至清代,又出曼聲石銚,子冶石銚壺,顧景舟大師,取“溺水三千,只取一瓢飲”之意,將“石銚壺”改名為“石瓢壺”直至今。

顧景舟大師,在上海工作期間,在知名陶器店“鐵畫軒”談笑鴻儒,往來雅士,結識了當時上海的藝術界人士“吳湖帆、唐雲、江寒汀、來楚生“等。期間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藝術交流和探討,彼此之間形成了深厚的友誼。

1948年,顧景舟做了六把石瓢壺(後燒壞一把),與“吳門畫派”傳人、著名畫家吳湖帆、著名畫家江寒汀等進行合作,將詩畫,金石篆刻藝術,與紫砂藝術進行了完美的結合,製作而成的經典壺型——後稱“景舟石瓢”。五把景舟石瓢的歸屬如下:

景舟石瓢是怎樣誕生的?它的背後,一段鮮為人知的佳話

第一把景舟石瓢

景舟石瓢是怎樣誕生的?它的背後,一段鮮為人知的佳話

第一把景舟石瓢

第一把壺:歸顧景舟

壺之一面,畫風動疏竹。款:湖帆。

另一面題詩:但為清風動,乃知子猷心。款:景舟先生,吳倩並題。

景舟石瓢是怎樣誕生的?它的背後,一段鮮為人知的佳話

第二把:歸戴相民(後稱相民石瓢)

第二把壺:歸戴相民

壺之一面,修簧翠影,風舞勁姿,款:湖帆。

另一面題詩:為君傾一杯,狂歌竹枝曲。款:相民先生,吳倩並題。

此後,此壺在紫砂界被稱為“相民石瓢”,名頭山響。後期曾拍賣出1230萬元的天價。

景舟石瓢是怎樣誕生的?它的背後,一段鮮為人知的佳話

第三把景舟石瓢

第三把壺:歸唐雲

壺之一面:竹影清芬,冰心肌骨。款:湖帆

另一面題詩:無客盡日靜,有風終夜涼。款:藥城兄屬,吳倩並題。

景舟石瓢是怎樣誕生的?它的背後,一段鮮為人知的佳話

第四把景舟石瓢

第四把壺:歸江寒汀

壺之一面:薰風瀟竹,婆娑平安。款:湖帆

另一面題詩:寒生綠尊上,影入翠屏中。款:寒汀兄屬,吳倩並題。

景舟石瓢是怎樣誕生的?它的背後,一段鮮為人知的佳話

第五把景舟石瓢

第五把壺:歸吳湖帆

壺之一面:雪梅枝頭,孤雀傲立。款:湖帆道兄正畫,寒汀。

另一面題字:細嚼梅花雪乳香。款:倩自題

這五把石瓢,由顧景舟製作完畢後,託當時上海“鐵畫軒”陶瓷店來宜興窯廠的運貨船帶去上海,經鐵畫軒店主戴相民先生,轉交吳湖帆,在壺身書畫,其中第五把壺,由江寒汀為吳湖帆畫“梅、雀”,其餘四把為吳湖帆書畫。

此五把壺書畫完畢,由顧景舟邀請當時的陶刻名手,其表弟談堯坤鐫刻。而歸屬於吳湖帆的壺,則由顧景舟親自操刀。

顧景舟的景舟石瓢與曼聲石瓢、子冶石瓢的對比,業界的評價是:綿綿浩氣,月盈中天。顧景舟的大石瓢,恰似文氣穩重的君子,骨架遒勁而不失圓潤,身桶剛挺不失柔和。與曼聲石瓢相比,秀逸古樸俱在,圓潤勝之。與子冶石瓢相比,峻拔不怠,而幽玄勝之。(《布衣壺宗》如是評論)。

本文部分內容來自《布衣壺宗》一書,向執著於藝術創作,一絲不苟的偉大藝術家、大師顧景舟先生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