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为王的时代,我们该如何陪孩子一起成长?

不谈恋爱好多年


近日,朋友圈疯传《改革|语文新改革,让人冒冷汗》一文,将语文改革再次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自去年九月份,我区中小学都已更换教材,开始使用“部编本”的语文教材;2018中高考,语文阅读难度增大,古诗文占比加重。而近期,各大培训机构在语文学科教育方面积极布局,“大语文”成为教育领域的又一“风口”。

教材的变化、高考的变化、学科重要程度的变化,还有这几年《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等语文节目爆红……所有现象似乎传递一个信息:语文为王的时代已经到来。

要让孩子学号语文,要先弄清楚语文学科改革的方向。

语文学科:正在进行很大改革

暑假已经过半,但网络上的段子手关于语文考试还是吐槽不断,“语文难出了新高度。”“我经历了一个假高考。”据统计,今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的字数由去年的七千余字增至近一万字的量级,阅读题目增加、古诗文考察比例增加、总分占比变高……

由此可见,2018语文高考难出了新高度,今后语文究竟会有多难?“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曾公开表示“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

目前,全国各地中高考政策中,语文的地位和所占分值都与数学、英语相当。而逐渐覆盖至全国的“新高考”制度则让语文成为了必争之地。语、数、英作为必考科目满分为150分,3门选考科目则各占100分。由于英语可以参加两次考试,所以只有一次考试机会、占分不少的语文成为了拉开差距重要的关卡。

象贤中学语文老师陈隆辉告诉记者,此前高中学生最容易“放弃”占分不少的语文。“高中时间要精打细算。语文和英语、数学不一样,要花大量时间阅读,下了功夫却并不能保证提分。有功利心态的学生花功夫没效果,就不愿意了。”陈隆辉说,为了快速提高考试分数,学生只能用抄写、背诵这种机械的方式保证“基础分”不会丢,很难花时间提升阅读、作文成绩。

但近年来教材、考试制度的改革,让语文成为愈发受重视的学科。

2017年9月1日,部编教材已经在全国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开始使用,至2019年,这套教材将覆盖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新教材最大的变化就是增加了阅读量,特别是古诗文阅读。小学、初中阶段选入了124篇古诗文。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则将推荐背诵的古诗文从14篇增加至72篇,增幅多达五倍。

课外机构:发布“大语文”产品

随着教材变化和中高考改革,语文不仅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关卡,也成为最具区分度的科目,曾经归属于数、理、化的名言也换了说法:“得语文者得天下。”

语文的难度、广度变大,让原本不温不火的语文培训开始重获关注,还衍生出名为“大语文”的课外辅导新概念。“大语文”,简单而言,就是有别于传统的应试语文,旨在提升学生整体文学素养的语文教育。

过去一个月,新东方、学而思、立思辰先后布局了大语文新产品。新东方的大语文课程筹划两年,目前已在3-5座城市落地;学而思大语文与喜马拉雅达成合作,产出免费音频;立思辰旗下控股子公司中文未来发布了立思辰大语文3.0版本。

据财经网5月报道称,未来的主科竞赛将只剩下语文。这意味着语文不仅在考试制度内成为香饽饽,在课外加分赛道上也会成为一枝独秀的满分选手。

大石中学的语文老师徐高岭表示,语文的含金量在走陡形上坡路,未来会成为最拉分科目,没有之一。市桥中心小学一位五年级家长跟记者说,现在的孩子几乎都在外面上数学培训班,很多成绩较好的孩子,校内数学考试根本不相上下。反而是语文,从低年级甚至幼儿园就能坚持有效阅读的孩子并不多。而阅读的优势往往到高年级才逐渐显现,所以,在优等生之间,往往是语文拉分厉害。

教育人士:提升语文是个过程

语文那么重要,变化那么大,该怎么学?

“语文,是最难学好的一个科目,是见效最慢的科目。”大师新联小学原露施老师表示,阅读习惯将成为学生小学入学前后第一重要的习惯,并将一直持续下去。

作为北片教师微甜读书联盟的创始人,她努力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大力推动“共享阅读”。阅读派对是她任教班级的主题派对,师生共读、亲子阅读、制作班级书、好书分享会、班级图书漂流活动等深受孩子们喜爱。在她看来,从小学阶段培养阅读习惯,一旦阅读习惯养成,阅读对孩子来说就像呼吸一样自然,不用家长督促,他们会自动阅读。

语文的提高需要长期积累,小学不抓,中高考就会后悔,到时候想抓也来不及。徐高岭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所有科目都将考验语文水平,确切地说是阅读水平”。

初中阶段名著阅读已经是必考内容,并有指定书目;小学新教材里也增加大量课外阅读要求。“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是读书。”徐老师提醒学生,学语文不阅读,再多的刷题和应试技巧也救不了,光读好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读好书、读经典。

(番禺日报记者 麦裕玲)


大洋网


苏步青担任复旦大学校长时说,“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考试,我的意见是第一堂课就考语文,考后就批卷子。不合格的,以下的功课就不要考了。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

近年来,语文越来越被重视,语文作为基础学科的地位空前提高。据说,高考语文的分值还要提高。语文学习的内容包罗万象,如何激发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成为困扰广大家长的问题。

其实,在我看来,语文为王的时代,陪伴孩子成长陪伴孩子学好语文的最好方法就是陪着孩子阅读。

据报道:“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甩下了一句“耸人听闻”的话,“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

他说,“高考命题方式正在进行很大的改革,而且正在悄悄地改”。

他说,“ 阅读速度,以前卷面大概是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有可能增加到1万字."

温儒敏还说,阅读题量也增加了许多,今年要做完的题的体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

许多老师和家长恐慌起来,语文为王的时代我们该怎么做?其实很简单,让孩子和学生坚持阅读就好了。

别再说什么为了应付考试没时间阅读!现在你的孩子不阅读,根本应付不了以后的考试!

2017年高考全国卷Ⅱ卷作文题,没有传统文化的积累没有平时的阅读根本无从下笔。

为了孩子的人文素质,为了孩子的语文素养,为了孩子的语文成绩,让我们陪着孩子阅读,帮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这是我们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快乐开心教育


首先,语文不是长期积累的产物,是可以快速开窍提高升华上去的母语工具!之所以长期,是因为学校在其它科目上占去了学生过多时间,並且教材编制远离学生与真实生活!

这个长期,很多原因从一开始就是人为的,而非业内学习所必需!

最荒唐的就是把语文定位成阅读水平!这充分说明了教育部上下空虚无人!语文,是学生自发情感与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抒发,阅读只是一个辅助性工具,语文的真正水平是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创新自我认知乌外界认知的完整情商智商的人文情怀和思考水平,需要很多书本之外真实生活层面的大量体验实践与批判能力的激发培养!现在的语文太狭隘畸型,整出来的都是人格不完整的嘴片子,笔杆子,用过就扔的书袋子!这不是语文,是科举市侩批发生产!!!!


老开77


语文为王的时代, 我们该如何陪孩子一起成长,做一个五年级孩子的家长,我是这么做的,从一年级开始慢慢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每天坚持读书,背诗,经常带孩子出去游玩,然后让他把所见写出来,不管写的多长,只要写就有进步。 特别是诗词大会出来以后 每集必看,边看边聊天 增加他的记忆。


惟乐12


我觉得既然要重视语文,就来点真格的,现在这些题型对培养修养没什么帮助。

1.古文不能丢,但也不宜过多,了解即可。

2.既然要推广普通话,拼音题不会过时

3.一定量成语的掌握很关键

4.适当增加繁体字,认识非常重要,但完全会写有些过分,常用的会写就行

5.阅读题可以考阅读速度和精确度

6.重点在最后要写几篇文章。对于时事的评论,对于文章的品读,一篇围绕论点或题目的完整写作。

语文本来就是判卷难度最大的,如果两分钟判一张卷子,改不改革没什么区别。



AR起风


表达需要一些基础:

1.有自己的观点(有广泛的知识、经历,才会有感而发,形成观点)

2.想表达的意愿(不吐不快)

3.表达的能力

表达能力我认为分几个层次。

1

观点、方向正确(相对)

2

清晰,逻辑正确

3

有感染力,让听(读)者感同身受,引起共鸣

4

高效,了解对方的理解力,不讲废话

表达有很多应用:

陈述一件较复杂的事;沟通一个产品需求,一个客户意向;一场演讲;一个实施方案;一个电影剧本

这个社会有三种工作,一种是技能,另一种是沟通,最后是技能+沟通

表达能力是社会生存的基本能力,一点简单的事情说不清楚,啰哩巴嗦的人是多数

阅读,写作是提升沟通表达的有效方法。

提升阅读写作,不做陈述,只表达一个观点,孩子阅读写作的提升要得到家长的正确认识、重视、引导。

教育家长很重要,家庭教育很重要。

当好家长是一门学问,大家都没有毕业。


王鑫罡


我不看好……教育应该全面……而不是过分强调某一个方面……语文最重要的时代只考八股文……

青少年应该接受全面平衡的知识教育……过分强调语文也有很多弊端……这样做能解决芯片、发动机等等的燃眉之急吗?……能提高综合国力吗?

语文很重要……有密切相关的文化更重要……但是不应该因此就忽视其它知识……数学不重要?……科学不重要?……英语不重要?……体育不重要?


手机用户60669424220


家长陪伴孩子学好语文的最好方法就是培养孩子读书兴趣,陪着孩子一起阅读,读经典,读名著,让孩子逐渐养成读书的习惯,常常有主动买书的冲动。远离手机,拒绝网络游戏。也可以带领孩子去人文景观旅游。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