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竹玉泉聖母會熱鬧非凡,據說跟玉妃和劉秀有關

绵竹玉泉圣母会热闹非凡,据说跟玉妃和刘秀有关

川西古鎮——玉泉鎮

川西古鎮玉泉鎮距綿竹城區13公里,唐代顯慶年間(656年)名為富新村鄉,為什麼取這樣的名字呢?據《綿竹縣誌》記載和代代相傳的口碑,這裡土地肥沃、百姓富裕、安寧祥和,堪稱人間天堂。

玉泉鎮境內密佈大大小小泉凼100多個,水質優良,含有人及動植物所需的多種微量元素。這裡物產豐饒,盛產水稻、小麥、玉米、油菜,還有名揚川西壩子的“玉泉鎮葉子菸”,是製作上品雪茄的重要原料。這裡曾經有“稻麥雙穗、玉米四包”的奇異景象,米、油曾經是向皇帝進貢的御貢米、御貢油。這裡百姓用泉水餵養的豬、牛、羊、雞、鴨、鵝、兔很少生病遭瘟,而且肉質極佳,入口細嫩化渣。每逢場期,外地商家設點收購農副產品,綿陽、德陽、什邡、綿竹有很多人自駕車來此採購家庭生活用品。

绵竹玉泉圣母会热闹非凡,据说跟玉妃和刘秀有关

圖注:玉泉聖母會

這裡名優土特產品眾多,“玉泉板鴨”暢銷省內外,泉鵝羽絨享譽海內外,“川西竹海”的竹製品健康環保,工藝美輪美奐。這裡的人們常用泉水洗臉,洗得紅光滿面,姑娘面若桃花。大家用泉水做飯香噴噴的,用泉水洗腳洗得腿腳康健,百歲老人鶴髮童顏,古稀老者狀如中年。時光飛逝,清代雍正元年(1723年),因境內有名震川西的“聖母泉”(也名玉母泉)而更名為“玉泉區”,爾後的玉泉鄉、玉泉鎮都離不開“泉水”的潤澤,可渭是“泉潤一方沃土,水澤萬家百姓”。

歷經1359年的玉泉古鎮正乘著改革開放長風,展現特有的新姿。人民富足,生活美好,康寧和諧,盡忠孝、知廉恥、明禮儀,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生機勃勃的新農村景象。

“百里名泉”——古聖母泉

“百里名泉”“泉甘澤普”這是清代乾隆年間綿竹縣令安洪德為“聖母泉”和“聖母泉寺”所題扁額,還撰書楹聯二副,其一“寺外行人窺月影,門前流水映鐘聲”。其二“泉鎖橋溪鍾靈毓秀,門開左道惠賈通商”。後來,還有官紳、文人墨客遊聖母泉、拜聖母泉寺後留下了很多詩、詞、歌、賦、聯、丹青手跡。惜乎時間久遠,難以覓蹤。還是切入聖母泉的來歷吧,說起這聖母泉與古蜀王開明氏的王妃玉妃娘娘淵源很深,頗有點神秘,很有點傳奇,令人驚歎不已!

绵竹玉泉圣母会热闹非凡,据说跟玉妃和刘秀有关

圖注:聖母會祭祀大典

那是蜀王開明氏時期,蜀王到武都郡(今綿竹武都山)訪治國賢臣,聽郡太守奏報,鹿堂山下有個被農婦遺棄的女嬰,後來母鹿用鹿乳餵養長大的女孩,當地人稱她為“玉女”,“玉女”十分聰慧、賢淑,經常幫助鄉鄰,敬老扶困,對父母不計前嫌,對山中小動物愛護有加,鹿堂山的鹿兒常給她送去鮮花、野果、靈芝、磨菇等。這家農婦的五個男孩都是力大無窮的大力士,能擔山趕月的好漢,當地人稱為“五丁大力士”,聽說強秦準備侵犯我蜀國。這五丁,大王可能用得上。蜀王聽了奏報後,立即下旨召見玉女、五丁。

在武都郡太守衙門,玉女與五丁大禮參拜蜀王。免禮,站起身來!蜀王一看,驚得眼前一亮,看那玉女膚如柔水,筋骨如玉,唇似抹朱,兩頰桃花,欲語還休,真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美女。再看五個大力士身長丈八,雄糾糾、氣宇軒昂,確是難得武將人才。蜀王下旨:“納玉女為妃,賜封號‘玉妃’”。玉女雖然心中不願,但王命難違,只好隨蜀王去了成都王宮。

蜀王對玉妃千般寵愛,萬般呵護,真有點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好事多磨難。一年以後,玉妃因水土不服生病了,蜀王傳遍各地名醫為她治病,醫藥無效,迴天乏力,玉妃辭世了。蜀王按玉妃臨終遺言,召回五丁從綿竹武都山嚴仙觀側挖土裝了五大筐,挖土之處清泉不斷湧出,形成一池清水,也就是現在的“五擔池”。五丁將土擔回成都,在今成都北較場為玉妃壘土成墳,墓高得像一座小山一樣,當地人稱為“五擔山、玉妃墓”。

蜀王帶領文武大臣到墓前祭奠,突然間,天上傳來仙樂陣陣,玉妃墓上一道五彩霞光飄向天空,轉眼之間又是晴空萬里,白雲朵朵。蜀王頓時醒悟,玉妃是天上的仙女下凡,她的靈魂昇天了。蜀王與眾大臣立即跪伏在地,叩頭感謝玉帝。

玉妃昇天後,玉皇大帝封為“玉妃仙女”,在凌霄殿伺候玉帝起居。

绵竹玉泉圣母会热闹非凡,据说跟玉妃和刘秀有关

圖注:仙女劇照

有一年,蜀中大旱,沱江斷流,溝渠乾涸,稻禾枯萎。

一日,玉帝早朝,眾仙家正議論如何奏請玉帝降旨司雨,拯救百姓。

玉妃越班而出,跪伏在地,啟奏道:“生養微臣的故土綿竹正在遭受一場罕見的大旱,請陛下降旨司雨。”

玉帝早知箇中緣由,開金口道,那就派玉妃去降雨。

玉妃心想,我不是龍神,怎能降雨呢?思來想去,只有用我的眼淚能否化作清泉,玉妃駕著雲痛哭失聲,淚珠兒隨風灑向川西綿竹大地,化成了數百眼清泉,玉妃的雲頭飛到了玉泉鎮上空,只聽地面人聲鼎沸,小孩子喊,姜媽媽,我們都挖了幾天還不見一滴水。

老人們說道,姜姑,你跟大家都累了幾天幾夜了,就歇歇吧!

原來是節孝女子姜姑領著眾人在此尋找水源,玉妃萬分感動,眼淚大滴大滴落到坑中,頓時,清流不斷。發水越來越大,一泓碧玉清泉流向溝渠。歡笑聲、歡呼聲接連不斷,人人奔走相告,神泉出水了!

绵竹玉泉圣母会热闹非凡,据说跟玉妃和刘秀有关

圖注:泉

泉水由玉妃眼淚所化,集靈氣、仙氣於其中,其水如綠玉,如凝脂;這泉呈橢圓形,約400平方米,水深2.5米,四季發水,泉水碧綠清澈如玉,泉底水草蔥鬱,魚兒悠遊於石、草之中,盛夏時節,涼風陣陣,來此乘涼,暑氣全消,數九寒冬,薄霧漫漫,來此洗衣,不凍手腳;這泉水終年流淌,灌溉著玉泉鎮銅瓦村、石牛村和新市鎮、齊福等地數萬畝農田,神泉潤養一方沃土,養育一方百姓。

“聖母泉”泉名是怎麼來的呢?得從“姜姑機智救劉秀,光武賜封聖母泉”開始說起。

西漢初始元年(公元9年),玉莽纂奪了政權,建立了“新朝”。當時,封在洛陽的藩王劉秀聯絡其它劉氏皇族起兵討伐,結果兵敗,王莽派兵四處緝拿劉秀。劉秀逃往王莽勢力較弱的川西避難,以圖東山再起,追兵也尾隨而至。劉秀在綿竹漢旺遭到截殺,僥倖脫逃到玉泉的一個泉凼邊,見一洗衣大嫂在泉邊洗被子,後面馬蹄聲聲、追兵將至,情急之下向大嫂求救。

大嫂見逃難之人雖疲憊不堪,但一臉忠厚之相,不失英俊之氣,眼下王莽篡政後,官兵追殺好人時有發生,於是急中生智,叫他跳入泉邊水中,用被子蓋住頭,泉中發水不斷鼓出氣泡,不會閉住呼吸。恰在此時,追兵已至,問大嫂是否看見逃亡之人,大嫂不慌不忙用手指著新巴鎮(即今廣濟鎮的古名)方向說,就在一袋煙的時間之前,有一男子問去新巴鎮進西山的路,然後就急匆匆地走了。追兵們掉轉馬頭,塵土飛揚趕向新巴鎮方向去了。

洗衣大嫂掀開被子,劉秀跳上泉邊,拱手至謝,“大嫂救命之恩,若我能平叛逆,恢復漢室江山定當重重報答”。言罷,急忙而去。

绵竹玉泉圣母会热闹非凡,据说跟玉妃和刘秀有关

圖注:劉秀劇照

後來,劉秀聯絡成都、湖北、湖南、河南、河北等地的劉氏王族再次起兵討伐王莽,經過幾年的戰爭,終於推翻王莽的“新朝”。

東漢建武元年(公元25年),劉秀在洛陽稱帝,史稱“光武帝”。

一日早朝,劉秀想起逃難時洗衣大嫂救命之恩,當時事急,連姓名都不知道,怎麼報答呢?於是下旨,派使臣到四川綿竹玉泉鎮查實奏報。

很快,使臣查清事情後,回到都城洛陽向光武帝奏報“住在泉邊的洗衣大嫂姓姜,當地人尊稱為姜姑,丈夫王仁和,中年因病亡故,膝下無兒女,姜姑守節,侍奉公婆,冬暖被、夏驅蚊,嘗湯藥,極盡孝道。姜姑行善事,助鄉鄰,憐孤老,扶危困,濟弱小,仁心善行,感天動地。當地百姓稱讚姜姑有一顆聖母心。令人痛心的是,四年前姜姑公婆雙雙辭世,姜姑按古禮結廬守墓三載,因悲痛,勞累過度,不幸於去年三月十八日亡故,綿竹縣令與玉泉鎮鄉紳、百姓厚葬了姜姑。”

聽完奏報,光武帝悲從心生,哀嘆不已,提起御筆親書“聖母泉”、“聖母泉寺”兩塊扁額,又下聖旨“賜封姜姑洗衣之泉為‘聖母泉’刻石鐫銘,姜姑墳前立節孝牌坊,彰表節孝女子,著綿竹縣令拔庫銀修建‘聖母泉寺’塑像供奉,萬民敬仰,每年三月十八日舉辦‘聖母會’,悼念緬懷姜姑”。

欽差大臣星夜兼程趕往綿竹傳旨,與縣令共同精心操辦各項事宜。一年後,各項工程完工,欽差回京交旨。自此以後,聖母泉聲名遠播,聖母泉寺的香火越來越旺,朝拜聖母泉、聖母泉寺的人越來越多,每年的聖母會越來越熱鬧。

川西壩子聖母會熱鬧非凡

因為皇帝賜封了聖母泉,下旨敕建聖母泉寺,欽定每年三月十八日舉辦聖母會 ,代代相傳,約定俗成。川西壩子玉泉鎮“聖母會”與綿竹縣城的“遊城會”,是綿竹民俗廟會中最熱鬧,場面宏大,趕會人數最多的 。 聖母會會期訂在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一日,前後共七天,三月十八日為正會日,二十一日後休會。聖母泉灌區的農作物獲得豐收,聖母姜姑的美德孝行在玉泉及周邊鄉鎮廣泛流傳,人們緬懷姜姑,在她仙逝的三月十八日為正會日,舉辦盛大的聖母會。恰好這段時間農閒,農民有時間趕場、趕會也方便了購買春耕生產所需的物資。

绵竹玉泉圣母会热闹非凡,据说跟玉妃和刘秀有关

圖注:廟會

會首,由鎮上公開推選有能力、有錢的人擔任,重點是在場鎮工商戶中物色,還要推選若干人協助會首負責單項具體事務。農曆二月初,向川西各縣、鄉發出海報邀請參會。

辦會經費:一是全鄉農戶分攤,視其家境狀況攤派;二是自願捐贈;三是組織募化;四是場鎮工商戶和外地工商戶交納參會錢;五是新市鎮、觀魚鄉、齊福鄉等地灌溉聖母泉水的農戶攤派;六是官方資助部分。經費開支:支付戲劇演出費(辦會期間,看戲不要錢),祭奠聖母所需物資,搭建攤位、牌坊費用煙花爆竹費用,治安費用等。

三月十五日起會,場鎮設有百貨區、小吃街、農用物資市場、竹木製品市場、花鳥市場、葉子菸市場等。來自成都、重慶的八大幫安排有專用場地,擺攤銷售吸引了不少人,所謂“八大幫”是由金、銀、玉器、絲綢、棉布、雜貨、藥材、小五金等生產經營者組成的同業商會組織,在大、中城市設有聯絡點,經常到各地參加大型廟會。鄰近縣的各行業也來要攤位參會。

绵竹玉泉圣母会热闹非凡,据说跟玉妃和刘秀有关

圖注:廟會老手藝

上場、下場有兩座大牌坊,街上商戶門前燈籠高掛,形態各異,彩扎紙紮人物戲劇故事,供遊人觀賞。龍燈、獅燈、彩蓮船、高蹺、笑頭隊伍博來陣陣掌聲。茶館裡老人們品茶聽書,喜上眉梢。酒館、飯館人們猜拳行令,吃得安逸,喝得高興。雜耍、耍猴戲的場子前圍了不少人看鬧熱。西洋鏡前吸引了很多孩子看稀奇。皮影、木偶、被單戲場上座無虛席。

兩個有名氣的川劇團早、午、晚三場演出,場場爆滿,唱的劇目以忠孝、行善、喜慶、熱烈為主,如《安安送米》《姜姑救光武》《孟宗哭竹》《群英會》《鬧天宮》《麻姑獻壽》《三國演義連臺戲》《水滸連臺戲》等。

三月十七日聖母會高潮來臨,廣漢、成都、中江、綿陽、三臺、遂寧等外地各行各業趕會者聚集玉泉鎮。

绵竹玉泉圣母会热闹非凡,据说跟玉妃和刘秀有关

圖注:廟會

三月十八日上午九時,祭拜儀式在聖母泉寺舉行,司儀是綿竹德高望重的鄉賢,縣官行禮後宣讀祭文,內容是讚頌姜姑守節敬孝、機智救光武、積德行善以及對聖母泉的讚美等,然後獻禮、上香、叩拜等。

寺內人山人海,但卻無人喧譁,人們沉浸在對姜姑懷念及哀思中。儀式完畢,很多人圍繞聖母泉去轉三圈,據說能驅黴運,消除災難,喝上幾口泉水,沁人心脾,用竹筒或其它器具裝上泉水帶回家中,孝敬行走不便的老人。

街上,十餘萬人匯聚玉泉,人群熙攘,摩肩接背,萬人空巷,熱鬧非凡,在川西壩子少見這樣的廟會場面。入夜,華燈初上,如同白晝,逛夜市,品風味小吃,看大戲。晚9時許,四周煙花齊放,五彩繽紛,爆竹聲聲,直至深夜。現在,政府安排對聖母泉又進行了清淘,石欄圍護,聖母泉寺已重建,更雄偉壯觀,“聖母會”年年舉辦,數萬人齊聚古鎮,贊神泉,頌聖母,這是一種精神的延續,一個地方優秀文化的傳承,一方人民的傳統美德。(趙良友/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