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人對漢服一無所知卻拚命反對漢服?

一心肝膽


駁斥各種抹黑漢服歪理邪論

漢服是中國漢族傳統服飾,曾稱漢衣冠、漢裝、衣冠、中國衣冠、華夏衣冠等,是發展、傳承了四千多年(清代因滿清血腥殘酷剃髮易服而消亡,19世紀中葉開始復興)的服飾體系。漢服作為能代表我們的民族文化的服飾,值得被華夏子孫銘記。而且,按道理來講,漢服能體現漢民族禮儀風俗、審美品格、思想哲學等文化內涵,彰顯華夏民族認同精神,愛好漢服不僅無可非議,甚至還能起到增強文化認同、民族認同的積極作用。

漢服運動的初衷不需要我多言了。漢服復興的實質是以漢服為載體,正如唐宋時期的盛行風潮【復古潮流】和“文以載道”的宗旨一樣,漢服運動的事實並非單純的復興漢族的衣物,而是代表著一種文化的自救與覺醒。換言之,漢服只是一種外衣,一種載體,其內核是以漢文化為主,通過漢服運動來將漢文化廣而布之,重新塑造漢民族的民族意識和民族自信。

駁斥抹黑漢服各種歪理邪論

第一:某些人反對漢服,並非不知道漢服是漢民族傳統服飾,是出於惡意反對!他們不僅僅反對漢服,還飯兌換漢族極其漢族的一切,包括漢字!他們滿遺(滿清遺民,在他們眼中,大清還沒有亡),這類人經常惡意辱罵漢族漢服漢字等一切中華文化印記。第二類人,逆向民族主義者。主要有日雜,美分,公知這幾種,對於和本國有關的一切美好事物,極其痛恨中華文化復興!

第二,出於無知,不知道漢服是什麼?以為漢服就是漢朝服飾! 漢服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從皇帝時代一直延伸到明朝末年,有漢制漢服,魏晉漢服,唐制漢服,宋制漢服,明制漢服。漢服毀滅於滿清血腥殘酷剃髮易服政策,在滿清屠刀下,漢族被迫失去了自己的民族服飾!

第三,扣漢服黑帽子 ,什麼漢人穿漢服就是破壞民族團結!照他們這種說法,滿族穿旗袍也是破壞民族團結,蒙古族穿蒙父也是破壞民族團結。穿漢服就是大漢族主義,穿自己民族服飾就是大漢族主義?他們不說滿族穿旗袍,不說藏族穿藏服,不說日本人穿和服。偏偏說漢服,出發點就是惡意。

第四,有些人說漢服就是寬袍大袖,穿著幹活不方便!一部分是極其無知,漢服有禮服和常服,韓服和服也都是如此。漢服和服韓服的禮服都是寬袍大袖,這只是重要場合和儀式上穿,平常根本不穿,沒人穿著禮服是幹活。難道有人穿著禮服下地幹活?漢服中有窄袖短袖等好多種,也有很多短衣款式,比如上襦,短打等,這些是便裝,適合幹活。另外一類人出於惡意。

第六,有些人把漢服和傳統文化割裂開來,認為是作秀,裝逼,他們不會說滿人穿旗袍裝逼作秀,不會說苗族穿苗服裝逼作秀,卻大聲疾呼漢服作秀裝逼,然後開始說傳統文化什麼書法、歷史等等重要!任何一個民族服飾是其本身民族極其文化的重要象徵,比如日本和服,滿族旗袍,服飾和傳統文化本來就是表裡關係,緊密相連的關係,不是割裂對抗關係。

第七,有人說漢服不方便,不能坐車,不能吃飯,不能打字,不能拿筷子,不能喝湯!呵呵,這些人一看就沒穿過漢服,把漢服中的禮服以偏概全,很多人穿漢服打羽毛球,打籃球,坐車,玩遊戲,這樣看你穿那種漢服!至於不能拿筷子,不能打字,這樣想的就是個腦殘!

第八,有人說漢服就要裹小腳,剃滿清陰陽頭,搞復辟,穿原始人那樣的獸皮樹葉,穿開襠褲,我只能說這些人自己思想怪誕偏激,還臆測別人也這樣想這樣做,這樣扣帽子簡直不可理喻

第九,漢服貴,漢服是一種商業活動,呵呵,看到這種說法,有些人真是無恥至極! 平常服飾百把塊錢到幾千上萬都有,漢服也是如此,和服十幾萬的都有,蒙服幾萬多得很,你們怎麼不說。漢服有人穿,有人買,產生商業行為自然而然,他們絕對不說買賣旗袍的商業行為。有人說漢服料子很低級云云,呵呵,真是無腦,什麼樣的價錢就有什麼樣的料子。

第十,有些人說漢服沒有秋冬裝,還拿了幾張春夏季漢服進行現身說法。這些人真是腦殘,沒有秋冬裝,漢人祖先怎麼度過秋冬?這些人就是想方設法黑漢服,黑得自己腦子都沒了!

第十,還有些說漢服談到剃髮易服這段歷史是破壞民族團結,挑起民族矛盾。有些人真是用心險惡,無恥至極!漢族被大規模屠殺而失去漢服,怎麼不能談?難道還是漢族的錯?是漢族破壞民族團結?畜生被屠殺還要出於本能反抗,現在漢族還不能說,一說就是破壞民族團結!在某些人眼裡,漢族豬狗不如,活該屠殺,還不能說。某些人也擔心談論剃髮易服破壞民族團結,真是懦弱至極,魯迅陛下的阿Q不停地接受屈辱,反而引來更多的屈辱,直到殺身之禍!剃髮易服的悲血歷史要談,理直氣壯地談!。

漢服運動的初衷不需要我多言了。漢服復興的實質是以漢服為載體,正如唐宋時期的盛行風潮【復古潮流】和“文以載道”的宗旨一樣,漢服運動的事實並非單純的復興漢族的衣物,而是代表著一種文化的自救與覺醒。換言之,漢服只是一種外衣,一種載體,其內核是以漢文化為主,通過漢服運動來將漢文化廣而布之,重新塑造漢民族的民族意識和民族自信。


一心肝膽


我最早看到漢服這兩個字,大概是2003年在報紙上看到的,那時候我還是個熊孩子,成天搗亂作死,別人家孩子不敢幹什麼我幹什麼,看到這則新聞也沒當回事,誰愛穿誰穿唄。

等到再次瞭解,就是上大學的時候了,只不過那時候是通過網絡瞭解到的,可以說是真被噁心到了。你喜歡穿就穿唄,總是強迫別人穿幹嘛;而且網上的漢服黨一提漢服張嘴閉嘴剃髮易服,你說批判剃髮易服沒關係,你為何攻擊滿族。說到底,這個漢服就是裹挾民族主義的垃圾。

我的性格就是喜歡較真,在清朝之前,只有在《遼史》當中有關於漢服的記錄,只不過這個漢服屬於契丹皇帝和南院官員的禮服。現在漢服黨無視服裝發展以及淘汰,把所謂的漢人王朝的貴族服飾全部稱之為漢服(選擇性忽視了平民服裝),真是搞笑。

雖然漢服黨言之灼灼的說清朝剃髮易服導致所謂的漢服斷代,我在清朝不少畫作當中找到所謂的漢服身影。因為易服針對的是官員和軍隊的公務服裝,並不針對日常服裝,而且剃髮只有在清初統一戰爭的時候強制執行,等到天下太平後康熙就放棄了順治朝的強制剃髮,改為移風易俗。



《康熙南巡圖卷》




《中國服飾史》當中收錄的《康熙耕織圖》的部分內容






郎世寧《羊城夜市圖》

即便是到清末,所謂的漢服依然存在,只不過當時的人對此定位很準確——古裝。


清末關中大儒牛兆濂,一輩子束髮古裝,只不過人家是清室遺民

清遺民夏震武,同樣是束髮古裝,還被魯迅嘲諷過

清末法部大臣沈家本,因清帝退位憂憤而死清末武官鄭之材

清宮一位高級太監

而且清朝滿漢服裝一直是兩套體系,現代的唐裝本身就源自清朝民間的男子服裝,即對襟短衫。而且這種對襟短衫的特徵是立領、直襟、無開據,和滿族男子服裝不同。

一位小販的照片,從他的服裝可以看出,他穿的是立領對襟短衫,而這套服裝發展到今天就成為唐裝了。

而且很多漢服黨說唐裝源自於馬褂,不過不好意思,馬褂不屬於上衣這個範疇,它只能罩在長袍或者長衫外面,說直白點就是裝飾品。而且馬褂左右開據,這和對襟短衫就大不一樣。



劉德華

常凱申

民國政府的禮服,長衫馬褂

從女裝來說,清朝民間女裝也是源自於明朝,下圖是定陵出土的女襖,當然,這是複製品。


如下圖的清末女裝,其實也是明朝的服裝。


當然,清末女性也有古裝,下圖是清末德國攝影師拍攝的照片。

而且,清初女性袍服也是滿漢兩套體系。

上圖是清朝漢族命婦像,下圖為清朝滿族婦女袍服像,可以看出差別不小。而且,民國的旗袍也是源自於漢族命婦袍服,命婦就是女官,過去只有女官可以穿袍服,而底層婦女沒有資格穿袍服,所以旗袍就成了婦女解放的標誌。
可以說除了西方立體裁剪之外,旗袍立領和斜襟完全符合漢族命婦的袍服。

最後說一下我為什麼反感、厭惡這個漢服。如果他們只是服飾愛好者,去鑽心研究歷朝歷代的服飾的話,我完全支持。但是他們無視幾千年來服裝的自然發展,以所謂的漢服作為民族主義載體,可以說這確實噁心到我了。還有漢服黨吹噓什麼穿漢服可以強國,我真是奇了怪了,穿個破布國家如何就強大了?而且這幫漢服黨所謂的漢服,不少還是照抄島國的和服、半島的韓服,還沾沾自喜,我也是無語。

歸根結底,反對漢服的人反對的不是衣服本身,而是反對其所承載的民族主義。


北洋海軍炮手


正因為一無所知才拼命反對

其實嚴格來說我相信大部分人對於漢服的感覺更多的是:無所謂。喜歡的人就穿,不喜歡的人就不穿,路上見到穿漢服的人頂多是一句這衣服真好看,或者是這衣服真不好看。

對於大部分反對者而言,他們所提出的觀點便是:什麼是漢服?如果要推廣漢服,那還不如穿獸皮草衣?可是漢服從來都不代表獸皮草衣!廣義的漢服是從黃帝到明末清初時期的服裝。現在市面上的漢服基本上都是各大博物館能找出來的複製品,依其形式所在製成的。雖然說有可能會在花紋或者染色方面有所區別,但是個人認為只要形制正確,花紋和顏色不必過於追究,畢竟由於印染等方面的進步,也不必一成不變。

關於以下觀點反駁



個人相信這兩張圖上的問題是大部分人所提出的疑問,或者說是一部分人反駁漢服的觀點。那麼我就是簡單的並不官方的表達一下我自己的觀點

一:寬袖大袍不適合日常生活

在廣泛的漢服歷史中,並不只有寬袖大袍,認為漢服只有寬袖大袍的可能是被電視劇荼毒太久,漢服中無論男士還是女士都有那種窄袖比較日常的衣服。

窄袖漢服在日常生活中是很方便的,無論是那位所提出的打字,還是吃飯,都是很方便的,同普通的衣服是一樣的。除非你穿春秋季的長袖也會出現打字不方便或者是吃飯碰到衣服上的這種場面那就當我沒有說過。

不適合擠地鐵追公交?這一點我已經親自驗證過了,只要你買的漢服不是那種特別不合身,長出你實際範圍很多的那種,那麼完全不會出現擠地鐵追公交不方便的這種現象,嗯……我試著穿漢服跑步過,然後發現其實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不方便,只是上樓梯的時候要微微的注意一點稍微的提一下裙子這樣會更方便,不然容易踩到的。




二:2000多年的漢服不適應今天的生活

適不適合是需要實踐才能得出的結論,有些人覺得漢服很不適應今天的生活,因為現在的生活節奏過於的快,漢服是一個慢節奏的東西。但是我並不這樣認為,我覺得通過我的實踐而言,我覺得漢服是適應今天的生活的,那些得出漢服不適應今天生活的人我想問一句你們經過實驗了嗎?那你們是如何得出這個結論的?難道是看電視嗎?實踐才能出真知!


三:恢復貴族衣服就是要當壓榨人民的貴族

對於這觀點我想反問一句你是如何得出那些衣服就是貴族所穿的衣服?那請你通過圖片以及歷史實踐告訴我什麼是平民所穿的衣服?就算那些是所謂的貴族衣服,那麼恢復貴族衣服就是要當壓榨人民的貴族?就此觀點我們是不是可以延伸推出:當官就是要做魚肉百姓的貪官汙吏?從事商業活動的就一定是壓榨百姓的奸商?開車的人就一定會闖紅燈?買到的人就一定是殺人兇手?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四:服裝是社會、階級、行業、風俗的區別表現

現在穿西裝的不一定是白領也有可能是推銷保險或者是推銷小商品的人,穿jk制服的也不一定是學生也有可能是Cosplay愛好者。穿馬褂長袍的也不一定是文化人有可能是相聲演員。對於那些短袖長袖的衣服我實在不能想象他們到底是個什麼職業畢竟我沒有讀心術。至於風俗苗族有苗裝,藏族有藏袍,56個民族有55個都有自己的服裝可惜漢族卻沒有漢服。至於這位樓主上升到國家的象徵上面,我只想說的依舊是那八個大字: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五:保持傳統不是復辟倒退

對於這一觀點我是認同的,但是我絕不認同樓主所說的漢服是復辟倒退,而並不在於保持傳統這一行列,在我眼中漢服是傳統的一個象徵,或許你並不認同,但也決不能將它強行加入復辟倒退的行列!


傲雪襲梅


我是反對復興漢服的。原因很簡單:第一,沒有統一的標準,中國有那麼多朝代,每個朝代服飾又不太一樣,請問哪個朝代服飾代表漢服?是漢,唐,宋,明?還是三國,南北,五代?穿的不倫不類,漢朝衣服,唐朝褲子,宋朝腰帶,明朝鞋子,與其說是復興,倒不如說是在唱大戲褻瀆歷史。

第二,漢服存在著明顯而深刻的階級劃分。歷朝歷代遺留的畫作裡,達官顯貴和市井小販存在很大不同,請問哪個階級服飾是漢服的標準?穿的再好看,也不過是模仿官宦人家的錦衣玉食,滿足一下少爺小姐情懷。真正貧苦老百姓的漢服可是相當粗劣的,不是每個人都過的那麼“仙”。

第三,漢服是漢人所穿之服,但我們已經不是原來的那個漢人了。縱觀歷史,中國經歷了多次民族融合,已經沒有血統上的純正漢族這一說法了。我們現在的漢族,也是民族融合的結果,既然都是混血兒,那執著於復興漢服不是覺得可笑嚒?反過來想,我們怎麼不復興契丹,鮮卑,回紇等等參與融合的民族服飾?單單就只復興漢服?這不就是隻認娘不認爹的做法嚒?

最後一點,服飾只是民族精神的外延而非內涵,與其大張旗鼓的復興漢服,倒不如思考如何復興民族精神,用精神來定義一個民族比用服飾定義一個民族更有說服力。如果精神層面都不是漢,那穿漢服又有何意義?試想外面套著漢服,裡面穿著維密CK,吃肯德基泡酒吧,張口閉口就是Mariah,Tommy,不覺得這身漢服就跟拼多多上的高仿A貨一樣滑稽可笑嚒?


小羅同學


超級喜歡漢服的,年輕人居多,本人不排斥,但不會嘗試。

愛狗群的組織者,一般不是賣狗糧的,就是狗販子。帶頭反捕捉鴿子的,不是鴿子商,賽鴿協會就是利益環節內的人。

所以,任何東西的突然流行,始作俑者,一定是商人,或者既得利益者。鬼子的和服屬於一直存在,並不屬於突然流行的這個範疇。

結論有些刺耳,但絕對是正確的,漢服消失了多久?怎麼突然又流行起來了,因為小年輕確實被人帶了節奏。給了你一個虛偽的定義,穿了漢服就“代表”傳統文化,是漢人就要穿漢服,怎樣怎樣,然後拋出美圖跟購買鏈接,順便賣點玉佩,紙傘,紙扇。

這就是人為的創造了一種流行。所以,利益,這就應該是事情的起因。

那麼話說回來,漢服有什麼不好?也沒什麼不好,有什麼好處?也沒什麼特別的好處。與唐裝,旗袍,馬褂,包頭巾,這些東西一樣,一種復古的流行文化吧。

但是,不要極端,你穿漢服,別人穿背心,不代表你比別人更愛國,別人穿西裝,唐裝你也沒有權利指責別人。

最後,目前一些場合指定正裝的意思就是西服,禮服,不要自己穿一身漢服,隻身赴會,宣揚什麼漢族要穿漢服,小孩要糖的手段。宣揚“個性”,反成笑柄。

現代禮儀就是西方禮儀,因為西方曾經強大,代表著“文明”與“先進”,所以民族自尊不是穿一件衣服就有了的。

國家的強大,民族的繁盛,才是真正的“漢服”而不是一件衣服。



娘中帶剛


前幾天寫了一篇關於推廣漢服的文章,目前共有十一萬二千七百多人次閱讀,二百多人贊,約有三十人左右反對,說明大家對於漢服復興的事件應該是靜觀其變或樂觀其成,並不反對。同時也有網友提出漢服在歷代式樣較多,漢服如何定位的問題。或者有認為漢服的袍袖較大,日常生活不方便的問題。本人在自己所知範圍內進行了解釋,希望能讓大家理解漢服的意義。隆重的漢服在古代也是文人墨客和大家閨秀的最愛,如何適應現代社會,推廣漢服的團體應該進行設計和改良,我在頭條上看見有個北辰的漢服設計師很有創意,大家可以留心看看視頻。

出於好奇,看了看反對者的平時網上言論,基本上有個共性,這是對中國社會的一切都不太滿意,什麼都要罵上幾句,可能是生活狀況不理想,對一切都很消極。而贊成漢服的人士大都是多才多藝,詩詞文斌優美雋永,平時言論都是充滿友善溫暖。

可能漢服的發展也要跟隨著社會的進步而逐步發展吧!希望我們中國人的生活會越來越好!








雲靈問道


“北洋軍海炮手”真是高賤啊!禁我回帖 那麼怕我~按你的高賤,原來300多年前成百上千萬國民寧死不從 拼死抵抗而保衛的漢服,是被高大上白富美的旗裝自然淘汰的!“胡服蹄袖,作禽獸狀,衣冠禽獸,金錢鼠尾”作何解釋——300多年前的人們的省美觀還是正常的!

不喜歡漢服的人只有三種

第一 胡人,不願意看到漢服復興,華夏復興,估計佔全國人口5/100吧

第二 不明真相 不識甲申恨 剃髮易服恥的歷史盲 或者人云亦云的低能兒,主要是上年紀的人或者年少學識不夠的人,佔全國人口65/100

第三 認為穿民族服飾屬於復古的心理扭曲變態的賤人 佔全國人口10/100

漢服復興 任重道遠 漢服因為滿清殖民政策而消亡,如果沒有國家政策的支持,靠民間是不可能實現的

漢民族傳統服飾,統稱都是漢服。也可以這樣定義:不管秦服 唐服還是明服,300多年前殖民者侵佔中華後,用屠刀禁止中國人所穿的服飾就是漢服。漢服被禁是每一位炎黃子孫和華僑華裔的靖康恥。如果你樂意世世代代揹負恥辱,隨意


漢未央


別瞎猜!不喜歡就是不喜歡,不喜歡還需要理由嗎?還需要了解嗎?那是想給別人洗腦。總體上感覺就是特孔二,特傻帽,戲子,老土,,,,,,傳統文化在現代文明裡,簡直就是一泡屎!因為孔老二的存在,它很土,很爛,很封建。如果說這是道家文化,大家還覺得自然灑脫些,在現代文明裡還顯得清新一些。這是久違了的一份寧靜和自然!


現代論語


其實漢服這個水真的很深,大部分都是學生時代入坑,起初對漢服起興趣應該都是因為看古裝劇,仙俠劇,覺得戲服很漂亮。但是呢,中國歷史很長,很多朝代,服裝都不一樣,而且到後來還有斷代,並不像日本韓國這麼連續單純,所以就非常混亂。歷史條件造成我們對漢服的認知就非常混亂,歷史那麼長,非專業人士根本搞不清楚。

反對漢服的人說的也沒錯啊,漢服穿起來確實很麻煩,不方便日常。

然後如果你去漢服貼吧逛逛就會發現戾氣很重,非常壓抑,本來是因為好看入坑的,但是很多所謂的專業人士整天噴噴噴,到處撕逼開戰,我曾經關注過一些公眾號,有一個是專門懟各個電視劇的造型的,每一部熱門古裝片她都點評,而且放出對應時代的服裝古圖,但是說實話那個復原圖好醜,我們也看不懂,看多了覺得很煩躁。

我曾經想自己做漢服,去搜圖樣,結果就是很多人說必須按照復原圖那樣做完全復古的,曾經有過一些改良的圖樣都被封殺了,本來很熱鬧,很多人做漂亮簡單的衣服的分享都被刪帖逼走了,漢服貼吧變成只能復古的古板組織,挺魔性的。(給人的感覺就是:不是復刻的都是異端,都該被燒死)

然後對漢服樣式的死板復古之後,肯定就會有另外的人跑出來科普這些衣服是在什麼場合穿的,絕對絕對不能在別的場合穿,(不然你就是異端,就該被燒死)

好多人被罵怕了,不敢喜歡漢服了。

有些人就是不碰這個領域了,有些人就因愛生恨變對立面。

所以反對漢服的就是討厭漢服對漢服一點不瞭解的人嗎?不是,是退圈的漢服小仙女啊!沒穿過的怎麼知道熱不熱,麻煩不麻煩。

其實我很希望不要有人跟教導主任一樣嘰嘰喳喳的跟你撕逼什麼對不對,只要好看就好了。


貓薄荷12


我吃飽了撐的來抵制你穿漢服?

抵制的不是漢服,而是打著民族復興的幌子搞漢服,抵制的是把商業行為冠上某些名頭!

穿漢服就穿漢服,別把商業行為扯得那樣高大上。復興?你知道我們真正該復興的是什麼嗎?絕對不是什麼形式上的東西,強行賦予在任何物商業性質的物品上,都和邪教性質差不多!

需要復興的是骨子裡面的東西,民族優越感,民族脊樑,而這些,牽扯到的面就多了!抵制的不是漢服,更不是民族復興,抵制的只是用復興的名頭謀取私利,還整得那麼高大上!

我們使用的工具,我們的穿著,甚至生活習慣,會與時俱進,這些都隨時代變遷而變遷,不變的是骨子裡的一漢頂五胡的民族自豪感,是威壓四海的雄心!這才是漢之立族之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