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喀什湖,爲何一半鹹水一半淡水?

公元701年,在巴爾喀什湖南部碎葉城誕生了一名男嬰,便是後來名滿天下的詩仙李白。如果照這樣看,寫出“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這種千古絕句的李白竟然是蘇聯人或者吉爾吉斯斯坦人?當然不是!只因在那個時代,巴爾喀什湖就是大唐延伸到中亞的邊界。

巴爾喀什湖,為何一半鹹水一半淡水?

多少次我們俯瞰地圖,往北看到貝加爾湖總是忍不住扼腕嘆息,向西看到巴爾喀什湖同樣難掩傷心之痛。巴爾喀什湖古稱夷播海,面積近兩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四長湖,也是古代中國與中亞的天然分界線。如今這個位於哈薩克斯坦東南部的湖泊以其資源豐富、面積廣闊著稱世界,尤其是湖水西淡東鹹的特點更是吸引了無數遊客慕名而來。

巴爾喀什湖,為何一半鹹水一半淡水?

巴爾喀什湖東西狹長,湖水被薩雷姆瑟克半島一分為二,中間只通過狹窄的烏澤納拉爾湖峽相連。流經中國的伊犁河最終注入湖泊的西半部分,並且佔到攝入總水量的一半以上,而東半部分則缺少淡水注入,因此這才造成了巴爾喀什湖東鹹西淡的局面。

巴爾喀什湖,為何一半鹹水一半淡水?

巴爾喀什湖以南的伊犁河流域歷來是水草豐美的天然牧場,也是遊牧民族極其鍾愛的棲息之地,歷史上大月氏人、烏孫人、康居人、大宛人都曾在這裡繁衍生息。

巴爾喀什湖,為何一半鹹水一半淡水?

而湖的北岸則是乾旱的草原地帶和半荒漠化的盆地,鑑於巴爾喀什湖長達數百公里的阻隔以及古代不甚發達的生產能力,中原王朝每每擴張至此便駐足不前,巴爾喀什湖也就成為隔絕華夏文明與中亞文明天然的地理屏障。這樣的狀態斷斷續續持續到了13世紀,直到如暴風般驟起的蒙古人橫掃歐亞大陸。

巴爾喀什湖,為何一半鹹水一半淡水?

蒙古的崛起打破了這一傳統界限,巴爾喀什湖不再是一道無法逾越的地理障礙,但蒙古的統治非常短暫,察合臺汗國崩潰之後這裡再次成為滿清王朝的西北邊界。後來俄羅斯來了,於是一切都變了,貪婪的俄國人翻過烏拉爾山之後便開始無情吞噬他們看到的每一寸土地。

巴爾喀什湖,為何一半鹹水一半淡水?

十九世紀中葉,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中亞地區向沙皇表示臣服,中國的西北邊界被迫向南後撤。1864年中俄簽訂《勘分西北界約記》,自此巴爾喀什湖以南44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從法律上歸屬別國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