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司馬懿曹操周瑜,他們的謀略祕笈被我看穿了

《三國演義》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文學作品。好作品都有一個共同點:經得起各種角度的推敲。《三國演義》也是如此,它講的是戰爭與政治,但其中很多故事的本質,都和現代社會的規律相吻合。

比如,諸葛亮、司馬懿、曹操、周瑜、龐統,都是那個時代一流的謀士,所秉持的風格卻各自不同。如果看懂了他們的思維方式,每個人都能成為他們那樣足智多謀的人。

諸葛亮司馬懿曹操周瑜,他們的謀略秘笈被我看穿了

魯肅:讓我也學學唄?

1.曹操

曹操的謀略風格,有一個最直觀的例子。

《演義》第十八回開頭,曹操與張繡在南陽二次開戰。攻城前,曹操在城外繞城觀察了三天,然後命令手下“於西門角上,堆積柴薪,會集諸將,就那裡上城”。

是賈詡一眼看破了曹操的計劃:“他見城東南角磚土之色,新舊不等,鹿角多半毀壞,意將從此處攻進,卻虛去西北上積草,詐為聲勢,欲哄我撤兵守西北,彼乘夜黑必爬東南角而進也。

諸葛亮司馬懿曹操周瑜,他們的謀略秘笈被我看穿了

老版《三國》中幾個賈詡的演員詮釋都不甚到位,演不出賈詡的老謀深算,是一大憾事

這就是曹操最慣用的手段,聲東擊西。這一招的本質,是模糊焦點,轉移對手的注意力。

曹操很早就掌握了這一招的精髓。一個非常著名的體現其奸詐的例子是:曹操幼年遊冶無度,叔叔覺得他不學好,經常跟他爹告狀。曹操於是想了個辦法:在曹叔面前突然倒地抽搐做中風狀,曹叔嚇了一跳,趕緊跑去告訴他曹爹。等曹爹來看兒子時,小曹操卻安然無恙。曹爹問他怎麼回事,小曹操說:叔叔一向不喜歡我,所以汙衊我,嗚嗚嗚……

曹爹相信了他,於是,此後曹叔再告狀,曹爹就不當回事了。

“他說我不好,但你看他才是不乾淨的那個!”

這一刻突然覺得好熟悉,像昨天今天同時在放映。

曹操一手策劃的王垕軍糧案,也是利用轉移焦點平息危機的典型案例。這件事之前寫過,參見 。

諸葛亮司馬懿曹操周瑜,他們的謀略秘笈被我看穿了

王垕:???

《演義》七十八回,曹操臨死時下令修建七十二座疑冢,防止後人找到自己真正的墓穴,也算是把模糊焦點的做事風格保持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

曹操要是生在現代,最適合做輿情機構的負責人。即便在全網關注之下,他也能找到一件事掩蓋他的真正目的。

2.周瑜

周瑜的計謀,也有一個很明顯的特色,就是表面功夫一定要做得乾淨漂亮,顯得自己沒有責任。

他算計諸葛亮,千方百計用公事刁難,因為“吾欲殺孔明,恐惹人笑”。(四十五回)

他讓諸葛亮十天造十萬支箭,諸葛亮自己把期限縮短到三天,他竟然毫不生疑,是徹底沉溺於諸葛亮“自送死,非我逼他”的快感中。(四十六回)

諸葛亮司馬懿曹操周瑜,他們的謀略秘笈被我看穿了

諸葛亮智取南郡,正是利用了周瑜這一弱點。

周瑜和劉備約定自己先去攻南郡,如果搞不定,任憑劉備去取。

他太想“落得虛做人情”了,所以被諸葛亮忽悠得一馬當先做了曹仁炮灰。兩邊打得兩敗俱傷時,劉備趁虛而入笑納了南郡。(五十一回)

周瑜所有計謀裡,最狠的一條莫過於劉備娶孫夫人後,他建議孫權把劉備“軟困之於吳中:盛為築宮室,以喪其心志;多送美色玩好,以娛其耳目;使分開關、張之情,隔遠諸葛之契,各置一方,然後以兵擊之”。(五十五回)

如果這條計策能得逞,事後周瑜一定是面帶和善的微笑對劉備說:“你們自己家鬧內訌,怎麼能怪我呢,我們只是想善待姑爺您啊!您看這事弄得,嘖嘖……”

諸葛亮司馬懿曹操周瑜,他們的謀略秘笈被我看穿了

周瑜這種風格帶有很明顯的“渣男”色彩。表面上甜言蜜語親切體貼,背地裡下手狠辣毫不留情。你找上門去質問,他還一臉無辜:是你自己……不賴我啊!

3.龐統

龐統的風格,和周瑜正相反。

龐統在《演義》中戲份很少,拿得出手的謀劃也不多。最大的功勳,是赤壁之戰前進曹營,說服曹操打造鐵索連環戰船。

“丞相,您的士兵水土不服,都吐得很慘吧?也沒法作戰吧?我幫你解決好不好呀?乖,把戰船都連在一起吧。”

諸葛亮司馬懿曹操周瑜,他們的謀略秘笈被我看穿了

臨行前順手幫徐庶設計避難,也是一樣的路子。

腦補一下徐庶跟曹操請假的場景:

“丞相,西北馬騰韓遂鬧事,您很擔心吧?萬一他們打到許都,您會很慘哦!我幫您解決好不好呀?來,讓我離開這裡去鎮守散關吧。”

其實西北鬧事的風就是他放出來的。

諸葛亮司馬懿曹操周瑜,他們的謀略秘笈被我看穿了

龐統剛投奔劉備時,劉備看不上他,只安排他做一個縣令。龐統一到縣城就罷工百日,激怒劉備,派來了張飛孫乾組成的巡視組。龐統等的就是這一刻,立馬當著巡視組的面露了一手:

手中批判,口中發落,耳內聽詞,曲直分明,並無分毫差錯。民皆叩首拜伏。不到半日,將百餘日之事,盡斷畢了,投筆於地而對張飛曰:所廢之事何在!(五十七回)

有這件事打底,自己的能力才可以得到劉備集團高層的集體認可。

“三將軍,你看本縣政務都荒廢三個月了,是不是很著急啊?我一上午就能解決完,開心嗎?”

和周瑜先給糖塊後捅刀子不同,龐統總是先給你擺一個很慘的場景,等你負能量爆棚時,就會心甘情願吃下他笑眯眯遞過來的安利。

諸葛亮司馬懿曹操周瑜,他們的謀略秘笈被我看穿了

老版《三國》赤壁部分的龐統真的好萌啊!

4.司馬懿

司馬懿作為諸葛亮一生最大的敵人,段位比前幾個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司馬懿的思維,是直指人心。

在街亭慘案前,司馬懿這樣分析局勢:

吾素知秦嶺之西,有一條路,地名街亭;傍有一城,名列柳城:此二處皆是漢中咽喉。諸葛亮欺子丹無備,定從此進。吾與汝徑取街亭,望陽平關不遠矣。亮若知吾斷其街亭要路,絕其糧道,則隴西一境,不能安守,必然連夜奔回漢中去也。彼若回動,吾提兵於小路擊之,可得全勝;若不歸時,吾卻將諸處小路,盡皆壘斷,俱以兵守之。一月無糧,蜀兵皆餓死,亮必被吾擒矣。”(九十五回)

他分析問題的方式,是自己模擬諸葛亮的思路。

諸葛亮司馬懿曹操周瑜,他們的謀略秘笈被我看穿了

“如果我是諸葛亮……”

九十八回,魏主曹睿想讓司馬懿進兵西蜀,司馬懿說不行,現在主要是得防著東吳。

為啥呢?

孫權不久必將僭號稱尊;如稱尊號,恐陛下伐之,定先入寇也:臣故欲以兵待之。

又是把自己先帶入孫權的角色,才能分析出孫權的做法。

諸葛亮能以空城計擋住司馬懿,也是吃準了他這種思維方式。

司馬懿深知諸葛亮性格謹慎不肯弄險,而諸葛亮知道司馬懿知道這一點,所以才會有空城迎敵這種騷操作。

你不是懂我嗎,那我就改變自我給你看!

諸葛亮司馬懿曹操周瑜,他們的謀略秘笈被我看穿了

懿臉懵逼、懿神懿鬼、目光遊懿……

司馬懿的風格其實和賈詡很像。賈詡最擅長做的也是揣測對方心思。

跟隨張繡打曹操時,曹操何時有防備,何時無防備,他都能一一猜中;跟隨曹操打馬超時,馬超缺乏安全感的心態也被他看得透透的;曹操在接班人問題上猶豫不決,曹丕得以擊敗曹植,多虧了賈詡的教導——賈詡知道,曹操在這件事上第一怕被騙,第二怕身後不穩。所以教導曹丕收斂鋒芒裝厚道人,又用袁紹、劉表的例子警醒曹操,最終成功使曹丕上位。

賈詡後半輩子的心眼全用在了保全自己身家性命上。如果這老妖精跟司馬懿一樣有上進心,三國會不會歸於司馬家之手,還真不好說。

司馬懿和賈詡活在當今,絕對是最優秀的產品經理。他們能準確發掘出用戶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絕不會提出“APP主題隨手機顏色改變”這種荒唐的需求。

5.諸葛亮

最牛的人,當然要放在最後說。諸葛亮的謀風,與前面幾個人大不相同。

舉個最小的例子:劉備攜民渡江後到劉琦處避難,正好江東魯肅來訪,聲稱為劉表弔喪。

即便此時諸葛亮最期盼的就是能跟東吳搭上線,但依然沒有直接請魯肅進門,而是向劉琦提了一個問題:往日孫策亡時,襄陽曾遣人去弔喪否?

劉琦回答:“江東與我家有殺父之仇,安得通慶弔之禮!

好了,現在諸葛亮可以做出判斷:魯肅之來,非為弔喪,乃來探聽軍情也。(四十二回)

諸葛亮司馬懿曹操周瑜,他們的謀略秘笈被我看穿了

這就是諸葛亮的風格,把事件相關的前因後果、所有影響因素都考慮進來,最終做出準確判斷。

草船借箭,十天要交出十萬支箭。一般人只會從材料、人工等方向去想,這就無計可施。而諸葛亮,能把天氣和曹操都考慮進來為自己所用。

劉備娶親,是個人就能看出來東吳不安好心,這娶親肯定是假的。但諸葛亮能把喬國老和東吳百姓的輿論力量拉進棋盤,成功破局。

諸葛亮就是那個時代的大數據建模專家,收集最大範圍內的情報,建立最精準的模型,做最合理的決策。可惜以一人之力,實在分析不完全世界所有的局勢,最終只能過勞死。倘若在今天,有計算機和各種程序的幫助,恐怕世上只有阿爾法亮,沒有阿爾法狗。

諸葛亮司馬懿曹操周瑜,他們的謀略秘笈被我看穿了

一個心力交瘁的老丞相

一部《演義》上百謀臣,唯一能和諸葛亮比肩的,只有郭嘉。

郭嘉的風格,是小事不管,只看宏觀。最著名的就是曹操與袁紹決戰前,他的“十勝十敗論”。雖然是戰爭局勢分析,但十項對比裡,只有一條和武力值相關。他所考慮的,是形而上的勝負。這個層面有了結論,餘下的細務根本不在意。

諸葛亮司馬懿曹操周瑜,他們的謀略秘笈被我看穿了

論“十勝十敗”的郭嘉,眼裡閃著席捲天下、包舉宇內的光芒

他評價孫策:輕而無備,性急少謀,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於小人之手——猜中√

曹操北征烏桓前,別人擔心劉表和劉備會趁虛而入,只有郭嘉堅信劉表才不會徹底信任劉備,他倆根本沒可能合作發兵——猜中√

他能遺計定遼東,是看準了公孫康最怕別人算計自己地盤,如果曹操展示和平的誠意,他自然會主動拿下袁熙袁尚——猜中√

著眼於細節會把人帶到溝裡,但把宏觀局勢分析透徹,就不會犯大錯。

可以說,如果郭嘉不早亡,諸葛亮絕不能獨自閃耀於那個時代。

諸葛亮司馬懿曹操周瑜,他們的謀略秘笈被我看穿了

曹操與郭嘉的最後一面。曹老闆對奉孝真的是真愛……

郭嘉如果活在今天,一定是當代唯一靠譜的智庫學者。當然,這話不敢讓郭嘉知道。他要是知道,一定會怒斥我:

你才智庫學者!你全家都智庫學者!

————————

曹操之謀詭,周瑜之謀毒,龐統之謀惠,司馬懿、賈詡之謀深,諸葛亮之謀全,郭嘉之謀大。

謀詭者,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賈詡周瑜諸葛亮都讓曹操吃過這種虧;

謀毒者,難免反噬自身,周瑜被氣死是從一開始就註定了的結局;

謀惠者,一旦遇到不需要你施以恩惠的人,就無計可施,龐統面對川軍就是這種窘境;

謀深者,會不停地與身邊所有人的心思纏鬥,終其一生沒有一刻不算計,說是疲於奔命也不為過。

唯有著眼全局、能判斷宏觀大勢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