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巨頭的新戰場,AESC進入遠景時代

一線|巨頭的新戰場,AESC進入遠景時代

中國對日本史上最大併購事件之一,AESC如何重返舞臺中央?

文|李鳶兒

遷延兩年、與多國買家傳出緋聞的日產汽車電池業務出售大計,終告塵埃落定。

8月3日,遠景集團與日產汽車達成協議,將由遠景控股日產旗下電動電池業務和生產基地——Automotive Energy Supply Corporation(“AESC”),同時遠景還將收購NEC旗下的電池電極生產業務公司NEC Energy Devices。這些併購的資產會組建成一家新公司,日產還將持有20%的股份。

根據協議,AESC所有員工將繼續得到僱用,總部和發展中心的業務將留在日本,但會在中國無錫建設生產基地。在早前一段時間,金沙江資本還在為籌集併購AESC所需的資金,同時引起了國內多家資本與企業的跟投興趣,在經過將近一年的漫長拉鋸之後,最終卻還是由於資金籌集未果而遺憾出局。

此番遠景和日產雙方暫未披露交易的金額。如果參照金沙江資本此前與日產達成的協議,這是一個價值10億美元的標的。放到整個中國對日併購史上來看,包括白電和不動產在內,它都算得上最大的幾起併購事件之一。在中國對外投資逐漸放緩、全球保護主義抬頭的當下,這是一個巨大的聲音。

而且,和戰略性放棄白色家電不同,圍繞汽車和高端製造的核心設備,還屬於日本產經界眼中的絕對命脈產業,輕易難以割捨予外人。曾經鋰電池出貨量雄踞全球第二的AESC,更一度是其中的工業明珠。

但這兩年來,日產出售AESC之心可謂路人皆知。雙方綁定的都太過痛苦,日產需要高於市價去採購AESC的電池;而AESC受困於日產的整體戰略,也錯失了其它地區或不同行業更為廣闊的市場機會。

正因如此,近年來,博世、比亞迪等多家國際知名電動汽車商已經或者準備分拆相關資產。在電動汽車這個新興行業裡,技術的演進一日千里,專業的電池製造商更容易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更重要的是,在中國市場佔據電動汽車全球六成份額的當下,只有決勝中國,才有把握贏得未來。

對於AESC的新東家遠景集團來說,補全電池板塊,也就朝著他們打算構建的那個能源物聯網藍圖更近一步。風能、太陽能、智能物聯平臺、充電樁、電動汽車、儲能和樓宇智能終端,這個雄心勃勃的物聯網生態鏈,正是經濟學家傑里米▪裡夫金在《零邊際成本社會》中所形容的未來世界:

在能源互聯網、通訊互聯網與交通互聯網三大支柱支撐之下,物物相連,沒有孤島。

闖進新大陸

掙脫日產的束縛,借道遠景進入中國,對曾經的鋰電巨頭AESC來說,就像闖進了陌生的大陸。

過去兩年間,國內鋰電池併購大潮風起雲湧。打算進軍電動汽車和儲能行業的公司,都想在電池業務上有所作為:比克、銀隆、沃特瑪,都曾經或現在遭受追捧,市場標的良莠不齊,價格往往也不菲。

客觀來說,中國近年來突然冒出頭角的好標的並不多,眾多上下游乃至光伏等新能源公司把尋覓的視角都投向海外,有著多年技術積累與全球市場網絡的AESC在日產出售的過程中,被中國企業反覆競逐,也就並不意外。

但業界還有很多人對AESC有著深刻懷疑,他們認為:AESC早年技術是能量密度較低的錳酸鋰,且由於只供應日產,銷量被為各大OEM供貨的中韓企業甩落。而在中國市場這個全新大陸上,眼下也已滿地狼煙,產能過剩洗牌潮起,比亞迪與寧德時代兩強並立,此刻闖入,前景更是難言樂觀。

這確實是AESC包括遠景都必須直面的難題——離開日產的臂膀後,如何重新定義AESC的未來?或者說,AESC的家底究竟有多少,能否支撐起在中國的使命?

本號編輯查閱了過往幾年AESC的資料,以及日產汽車8月3日發佈的最新公告,獨家統計了最近幾年AESC的基本財務數據。在2014財年時,得益於日產Leaf的暢銷,AESC各項指標都非常好看,在國內外的主流鋰電排名中,一度排到第二的位置。但隨著日產Leaf部分轉向採購LG和CATL的電池,2015與2016財年AECS營收與利潤相比2014財年均有大幅下降。

一線|巨頭的新戰場,AESC進入遠景時代

這也是從去年金沙江資本要收購AESC起,國內業界質疑的主要數據支撐。但在日產汽車8月3日首次公佈的新數據裡,在2017年4月1日—2018年3月底的新財年中,AESC不僅銷售收入同比暴漲65%,還大幅扭虧為盈,已經完全從過去兩個財年的虧損泥沼中拔了出來。

究其原因,主要得益於日產全新Leaf從去年下半年以來的良好表現。但同時,AESC在新業務上的拓展,如在日本家庭儲能上的佈局,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和外界對AESC還停留在錳酸鋰上的印象不同的是,AESC雖然在2015年前的主流技術是錳酸鋰,但自2016年後開始廣泛採用高鎳三元NCM正極材料,目前以NCM532改進版(類NMC622)軟包電池為主,並且在NCM811技術上也有相關技術儲備和驗證數據。他們在高鎳三元技術上的應用與儲備,並不比主要競爭對手滯後,這在市場主要方向轉為三元,以及三元軟包當下節節居上的形勢下,尤為重要。

一線|巨頭的新戰場,AESC進入遠景時代

一旦落地中國,這家已經改換中資身份的鋰電老玩家,很可能會成為市場上一家不可小覷的對手。據日產披露的數據,自2010年推出以來,AESC的鋰離子電池已為34萬輛日產Leaf(聆風)電動車提供動力,共計行駛超過70億公里,且未出現一起嚴重事故。這種安全性能與電池管理能力,將是它們逐鹿中國市場的最大底氣。

此外,與金沙江資本當時要全資收購AESC的協議不同,遠景控股之後,日產還會持有新公司20%的股權,這意味著,AESC將繼續鎖定日產的電池採購,為未來業務開拓奠定基礎。日產之所以改變之前的自給自足主義,與電池的投資競爭保持距離,按社長西川廣人的話來說,是“能專注於純電動汽車的開發和生產”。而AESC需要做的,是通過在其它市場充分的競爭過程,把成本降下來。

物聯網使命

傑里米▪裡夫金不僅寫過《零邊際成本社會》和《第三次工業革命》,還是《同理心文明》的作者。這位年輕時候就是反越戰、反化石能源的先鋒老頭,在2016年來中國參加活動時,說了一段感性的話:

對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來說,生活都是非常艱難的。但無論是一隻螞蟻還是一隻蜘蛛,它們都渴望活著,渴望繁榮。

一線|巨頭的新戰場,AESC進入遠景時代

傑里米▪裡夫金是全球知名的未來經濟學家,與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國決策層關係甚篤。他所著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定義了當下所處的時代,引發全球巨大回響。

傑里米▪裡夫金期待的未來世界,是擁有同理心和物物相連的世界,因為這是“繁榮”的基礎。物聯網變革所帶來的改變,會讓世界經濟趨向於“零邊際成本社會”。遠景集團CEO張雷在活動中對裡夫金說出了他的理解:“在零邊際成本的時候,你真正做的是指揮者和管理者,而這個時候,什麼時候被調度、被指揮,或者優化,才是未來能源世界最重要的元素。”

很難說裡夫金的書籍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張雷,但張雷的遠景,卻正如裡夫金在《零邊際成本社會》中所描繪的新型能源巨頭那樣,正在做一場全新的實踐。

從遠景官方微信的名字變更和介紹來看,遠景已經從一家智能風機公司,通過生態邊界的拓展,成長為一家能源物聯網集團,集團下有專注智能風電的遠景能源,提供智能軟件解決方案與服務的遠景智能,還有遠景創投板塊。

他們構建了全球最大的能源物聯操作系統EnOS™ ,連接協同全球5千萬個風電、光伏、儲能、充電樁、電動汽車和樓宇智能終端。

最新數據顯示:遠景集團下屬的遠景能源2017年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同比增幅均超過50%。2018年遠景能源的目標吊裝容量是比2017年增長50%以上,預計4.5-5GW。

搜索遠景過去幾年的佈局,可以看到,本次AESC的收購併不是遠景進入儲能與電動交通領域的第一個動作。遠景此前已經戰略控股了全球最大的家用儲能技術服務公司Sonnen,投資了北美最大的充電網絡科技公司Chargepoint,國內的電動汽車生產商威馬汽車以及電動方程式賽車維珍車隊等。

一線|巨頭的新戰場,AESC進入遠景時代

遠景的策略顯而易見:他們收購AESC,是想通過掌有電池資產擴大碎片化的智能應用終端。同時讓電動汽車同能源系統有機融合,尤其是讓電動汽車為將來碎片化的可再生能源系統提供智能動態平衡,進而推動電動汽車融入他們正在構建的全球智慧能源體系。

而在這個智慧能源體系中,儲能的角色日益吃重。

今年7月初,國家發改委發佈《關於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其中提出要完善峰谷電價形成機制,利用現代信息、車聯網等技術,鼓勵電動汽車提供儲能服務,並通過峰谷價差獲得收益。這是一個明顯的信號,也是電池多重賦能正在開始的趨勢。

除了匹配電動汽車之外,AESC與家用儲能公司sonnen、充電樁企業Chargepoint的業務銜接性十分明顯。而隨著可再生能源併網,以及工商業、電網側儲能業務的進一步活躍,遠景已經掌握的眾多風場、樓宇等終端,也將把自身的儲能需求提升起來。

這也意味著,AESC的品類會日趨多樣化。作為遠景物聯網生態的必要一環,AESC需要提供與各個場景相匹配的電池。

相應地,這對AESC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紛繁多樣的產品開發之外,還需建立起深刻理解行業、理解區域差異的全新團隊,這些留給遠景和AESC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