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30年,「數」瑤鄉巨變

——“粵桂媒體大化行”之自治縣30年成效紀略

大化30年,“数”瑶乡巨变

七百弄鄉的瑤族同胞敲鑼打鼓歡迎媒體記者到訪。

本報訊(記者 唐龍)為進一步營造大化瑤族自治縣30週年縣慶氛圍,宣傳推介大化,提高大化在全國的知名度,在30週年縣慶到來之際,由大化縣委宣傳部主辦,廣東德謙傳媒有限公司承辦,粵桂兩地媒體共同參與的“粵桂媒體走進大化”採訪活動於9月3日至6日順利開展;粵桂兩地50家媒體61人組成採訪團,圍繞“脫貧攻堅、旅遊發展、康養美食、城市建設、民族文化、鄉村振興”等方面開展采訪活動。其間,記者隨採訪團走進大化鎮春興生靈生態養殖場、廣西大化康豐七百弄雞育種專業合作社、大化藍興無公害種養專業合作社、大化電廠、大化生態民族新城農民工創業園、大化電商城、達吽美食小鎮,品大化長壽美食,走七百弄八里九彎,登千山萬弄觀景臺,入七百弄布努瑤族人家,看天下第一弄,目睹瑤鄉30年鉅變。

大化30年,“数”瑶乡巨变

有“天下第一弄”美譽的甘房弄如今通了“天梯”。

大化30年,“数”瑶乡巨变

媒體記者在採訪山羊養殖合作社負責人瞭解扶貧產業。

脫貧攻堅成效明顯

開展脫貧攻堅以來,通過全縣各級各部門及廣大貧困群眾的共同努力,大化貧困人口從2010年底的20.71萬人下降到去年底的7.1萬人,貧困發生率降至17.64%。其中較為顯著的有六大方面的成效。一是該縣成功打造了全區扶貧生態移民示範項目。大化累計投入30億元,建設易地扶貧搬遷生態民族新城、拿銀、古江等16個縣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目前已有2768戶12728人搬到安置點居住。二是創新開展校準提質“十個一”,全面核查扶貧對象漏評、錯評、錯退等問題,提高扶貧對象精準率。三是持續開展大接訪大回訪活動,提升扶貧工作精準度和群眾滿意度。四是開展了“沉底靠前,逐村研判”工作,精準解決扶貧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五是出臺了最嚴扶貧政策,以從上到下連帶扣績效獎的辦法推進“三個全覆蓋”,即推進有勞力貧困戶家庭增收渠道全覆蓋、貧困戶住房保障全覆蓋及公共服務保障全覆蓋,提高貧困群眾的脫貧質量。六是結合“精準脫貧攻堅”戰役,實施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新建或改擴建硬化屯級道路512條932公里,73007名農村群眾出行難問題得到緩解。建設集中供水工程100處,家庭水櫃2848個,解決了44548名農村群眾的飲水困難問題。實施危房改造5369戶,24000多群眾住房條件得到改善。

大化30年,“数”瑶乡巨变

媒體記者在聽取大化電廠部門負責人介紹電站運行情況。

大化30年,“数”瑶乡巨变

媒體記者採訪大化藍興無公害種養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瞭解扶貧產業。

旅遊開發風生水起

被稱為“五區八鄉”【“五區”即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國家重點扶持的貧困山區、水電站庫區、紅水河——七百弄喀斯特(岩溶)風景名勝區;“八鄉”即水電之鄉、硅石礦之鄉、淡水養殖之鄉、世界瑤族文化之鄉、中國觀賞石之鄉、中國長壽之鄉、中國長壽特色美食之鄉、中國綠色食材之鄉】的大化旅遊資源非常豐富,大化七百弄國家地質公園喀斯特地質奇觀、紅水河百里山水畫廊、巖灘湖光山色景區、大化彩玉石、大化和巖灘兩座國家級大型水電站以及濃郁的壯瑤民族風情,構成大化“美景、美食、奇石、養心、養生、瑤鄉”等資源特色。

從2008年開始,大化把旅遊業確定為四大支柱產業之一,後又以“康養福地·美食之鄉”為發展定位,打造紅水河長壽特色全域旅遊。近年來該縣出臺加快旅遊業發展扶持辦法,每年安排2000萬元獎補資金支持旅遊業發展。

目前全縣共有國家4A級景區1個,2A級景區1個,四星級酒店2家,三星級鄉村旅遊區2處,三星級農家樂7家,旅遊賓館飯店168家,總床位5004張,旅行社及分社2家;在建3個四星級酒店、2個4A級景區、1個自治區級旅遊度假區。2015年至2017年接待國內外遊客人數分別為96.86萬人次、118.34萬人次、144.46萬人次,同比分別增長18%、20%、22%;旅遊總消費分別為9.84億元、14.14億元、18.07億元,分別增長22%、29%、27.79%,並持續保持健康發展勢頭。

大化30年,“数”瑶乡巨变

貧困戶勞動力在農民工創業園內的加工廠上班。

大化30年,“数”瑶乡巨变

大化電商城負責人向媒體記者介紹大化電商發展情況。

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除了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帶來了農村的大變化,該縣不斷加大城鄉綠化、美化、亮化力度,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在實施縣城區“兩縱六橫”主要街道環境綜合整治的基礎上,該縣著力開展縣慶項目建設大會戰。重點加快推進生態民族新城一、二期工程和拿銀、古江安置區建設,配套建設美食廣場、美食步行街、休閒酒吧街等功能區,完善市政廣場、醫院、學校、車站、道路等公共服務設施,不斷拓展城區框架,著力將安置區打造成集“搬遷、安居、文化、就業、商業、旅遊”於一體的新城區。同時,緊緊圍繞民族文化、長壽文化、美食文化、奇石文化獨特優勢,充分利用縣慶契機,配套建設了民族博物館、奇石美食文化園、紅水河水族館等,不斷推進民族文化保護與繁榮的發展。此外,結合鄉村振興建設,該縣對巖灘、都陽、北景、古河、雅龍等5個鄉鎮的風貌改造,打造鄉鎮優美的人居環境,提升鄉鎮品位,推動鄉村旅遊發展。

鄉村振興舉措有力

除了強力推進脫貧攻堅以奠定小康社會基礎,實施全域旅遊發展規劃以創建全國康養美食旅遊目的地,呵護綠水青山生態家園以創建美麗宜居鄉村外,大化還主要通過狠抓區域特色農業產業發展以推動鄉村振興。

至2017年底,該縣核桃種植總面積23.79萬畝,長壽·生態·富硒農產品6.0674萬畝,“三特”水果5.23萬畝,油茶0.52萬畝,糖料蔗7.05萬畝,桑園0.881萬畝,肉牛出欄1.95萬頭,肉羊出欄2.64萬頭,香豬出欄3.6094萬頭。其中,七百弄雞、淡水魚養殖規模逐漸擴大,特色農業示範區建設增點擴面逐步形成“三區”產業佈局,在石山區重點發展七百弄雞、大化白玉薯、山葡萄、核桃等特色種養業;在庫區重點發展淡水養殖及旅遊業;在城鎮區重點發展新型工業、電商、旅遊、三特水果等產業。

大化30年,“数”瑶乡巨变

較完善的基礎設施讓旅遊發展後勁更足。

電子商務發展迅速

該縣在巴懷農民新城建成了中國紅水河流域長壽養生電子商務城,著力構建紅水河流域電子商務中心。在該城建成線下生態食材交易中心,為扶貧產品提供展示、銷售基地並搭建線上商城銷售產品,拓寬扶貧產品對外展示渠道。對接了紅水河流域140個商家,上架了71個商家共230多種商品。通過線上平臺,促使扶貧產品獲得更廣範圍的宣傳與推廣。2017年,該縣被評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目前,入駐電商城的廣西匯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先後與雅龍、古河、六也、羌圩、大化(鎮)、北景、板升、都陽8個鄉鎮簽署簽約訂購8類農產品,訂單總額達2000萬元。

大化30年,“数”瑶乡巨变

美食的吸引力將助推旅遊發展。

產業實現轉型升級

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條件,大化大力發展生態食材和美食產業。目前已有“大化大頭魚”、“七百弄雞”“七百弄羊”“大化白玉薯”等農產品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認證。全縣“三品一標”農產品已達26個。無公害農產品基地面積13.93萬畝,綠色食品基地面積5萬多畝、長壽生態富硒農產品1.05萬畝。種植“三特”水果面積達5.23萬畝、糖料蔗7.05萬畝。此外,擁有旱藕粉、豆類、火麻、紅皮花生等一批生態農產品。2017年,該縣榮獲“中國綠色食材基地”稱號,被自治區農業廳、財政廳確定為“廣西耕地質量提升和化肥減量增效技術示範縣”。

大化生態特色優質農業的發展,帶動了特色美食、旅遊、電商的融合發展。在去年南寧·東南亞國際美食節美食大賽中,該縣榮獲22個獎項,成為獲獎最多的縣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