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案例」解决技术匮乏,蜂窝智能指导种植

管理着康佳龙生态农庄40亩葡萄园的陈元格,皮肤黝黑,体格健朗,在葡萄藤下指导工人们干活时俨然一个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这是“葡萄管家”接管康佳龙生态农庄葡萄园后,园区负责人陈元格的日常:忙时带着手机穿梭在葡萄棚下,根据“葡萄管家系统”发出的指令指导工人做农事,不忙时则在家用手机“巡园”,查看葡萄园的气象环境、葡萄的长势、工人的劳作情况。

「成功案例」解决技术匮乏,蜂窝智能指导种植

但事实上,“葡萄管家”接管康佳龙葡萄园之前,陈元格从未从事过农事管理工作,也没有葡萄种植技术和经验,这40亩葡萄园从种植地块选址、大棚搭建、农资购买、生产管理到最终的销售,都委托给当地葡萄种植经验丰富且颇有名气的葡萄生产服务团队,作为园区的负责人,陈元格并不参与生产管理,而是每年给服务团队支付20多万元的服务费。

「成功案例」解决技术匮乏,蜂窝智能指导种植

40亩地,每年20多万元服务费,看起来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服务费主要用来支付服务团队派遣专家驻守园区的生产管理费,以及农事熟练工人的劳务费。在传统依靠“纯人工”的生产管理模式下,服务团队要需要派2名经验丰富的农技人员,每周花至少5天的时间到康佳龙葡萄园进行指导种植。

这无疑是耗时费力且低效的生产服务模式,尤其是农业生产现场往往处于郊区,甚至是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更是大大增加了服务的成本。在劳动力成本日趋增高的当下,想要缩减服务费,意味着必须减少用人用工。然而一个园区农技人员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这个园区产出果品品质的好坏,而这样的人最难被培养也最难被复制的。这也是为什么康佳龙不得不支付昂贵的葡萄生产服务费的根本原因。

「成功案例」解决技术匮乏,蜂窝智能指导种植

然而,当“葡萄管家”接管康佳龙葡萄园后,事情有了转机——40亩地每年20多万的服务费,缩减成了每年每亩地1000元的服务费,外加农事工人的劳务费,40亩地一年下来的服务费减少了十多万元。这其中减少的是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的服务费用。

事实上,服务康佳龙的葡萄团队,正是“蜂窝智能管家”的前身。康佳龙葡萄园并不是不再需要技术人员,而是用“蜂窝智能管家系统”代替了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对园区进行生产管理,做出生产决策,葡萄管家农技人员每周只需要花1天的时间到园区进行现场检查与指导,其他的技术指导、农事工作、数据采集等,全部交给了“葡萄管家系统”和部署在现场的物联网设备,以及没有任何种植经验的葡萄园负责人陈元格。

「成功案例」解决技术匮乏,蜂窝智能指导种植

葡萄园在生产时,希望可以对技术人员或者是工人在每个物候期,要做什么工作,每一项工作的标准是什么,都能做出明确的规定——这是为了保证葡萄的健康与生长,保障果品的品质。但是,对于普通的工人来说,难以牢记复杂的工序,同时还要应对不稳定的自然因素等。对于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或农业专家来说,限于指导的模式单一(农业现场指导),能够服务的面积极为有限。

葡萄管家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信息技术,复制、分析和总结技术精湛的农业技术人员的经验,针对特定的葡萄品种,制定标准化的生产种植方案,进而从数据采集、病虫害防治、物候期种植技术指导等各个方面来简化生产管理流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葡萄管家可以帮助毫无生产经验的生产者快速判断物候期,并根据葡萄的品种、种植地理位置,以及部署在现场的物联网设备自动采集的大量的环境数据,葡萄管家农技员定期采集的葡萄“根、茎、叶、花、果”的生理数据,设计出一套最佳实践方案来指导生产者处理所遇到的种植问题。而这些种植指导解决方案,都是通过系统直接发送到管理员的手机。这意味着,即使像陈元格一样没有种植经验的人,根据葡萄管家提供的生产方案和具体的物候期种植技术指导,也能够像一流专家一样对园区生产进行有序管理。

「成功案例」解决技术匮乏,蜂窝智能指导种植

“葡萄管家系统”代替了原有葡萄服务团队的农技人员对园区进行管理,不仅为康佳龙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成本,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了农技服务的准确性,大大提高了生产管理的效率,并且葡萄果品的品质也得到优质的保障。

而得受益于葡萄管家的托管服务,康佳龙也将在新的一季中扩大葡萄园的种植规模。

来源:蜂窝农业物联网(www.fwm2m.com)

咨询热线:17-18-19-9899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