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校史實,他爲「莫愁湖」再修志

重校史实,他为“莫愁湖”再修志

校正上基本沒花什麼工夫,有的地方錯得離奇……

提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坊間流傳的《金陵莫愁湖志》一書,《南京莫愁湖志》編纂者吳小鐵日前接受採訪時說,“作為南京方誌人,有必要出來正本清源,為‘莫愁湖’修部權威志。”

坊間流傳“莫愁身世”的書漏洞百出

花甲之年的吳小鐵,原是南京市一家工廠的工人,後來調入南京市地方誌辦公室從事編輯工作,一干就是24年,積累了一定的修志經驗。

重校史实,他为“莫愁湖”再修志

《金陵莫愁湖志》曾公閣圖

2001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吳小鐵得到一本關於莫愁湖的書,名叫《金陵莫愁湖志》。仔細翻看時,他發現其中錯誤很多。

這本書,實際就是民國坊間根據清朝馬士圖的《莫愁湖志》木刻本,改編成的鉛印本,把《莫愁湖楹聯便覽》中的全部楹聯都收進書中,還增補了民國初期幾副楹聯。因為已不是原來馬氏《莫愁湖志》的原樣,所以改名為《金陵莫愁湖志》。這本書像歷史上一些書坊所刻的書一樣,沒有在校正上花多少工夫,特別是原書中用手跡影印的幾篇序跋,改成鉛字時,有不少字沒有認清,意思沒有搞懂就印了出來,錯誤自然是離奇的多。

——吳小鐵說

作為南京的名片,對莫愁湖應該有一本權威的記錄,展現她的“身世”,這不僅是時代的需要,也是今人的責任。因此,他萌生了要為莫愁湖重新修志的想法。

重校史实,他为“莫愁湖”再修志

南京莫愁湖志

重校史实,他为“莫愁湖”再修志

修志分官修、私修,吳小鐵為莫愁湖修志,是個人行為,屬於私修。此後,他重新對莫愁湖的史料、歷史陳跡、詩詞楹聯、歷史人物等進行了重新考證、校注,並於2003年形成初稿。

權威雜誌2次刊文盛讚

不久,吳小鐵帶著這本書,找到莫愁湖公園管理處,“但當時的莫愁湖管理處,正處於改革開放後的調整、恢復期,處處需要花錢,經濟狀況不是太好,可以說是囊中羞澀。所以第一次就根本沒提到出書的事!”後來在在其他地方尋求出書未果,再次到莫愁湖公園,巧遇時任公園管理處廣告部主任李軍。

重校史实,他为“莫愁湖”再修志

吳小鐵說,“看了我的書稿,她興趣很濃,並且說我做了一件他們一直想做的事。出書的事,他們一定會盡力想辦法,這讓我很感動!為此,他們不僅為這本書提了不少修改意見,又為我提供了莫愁湖管理處大事記等有關史料,幫助我充實這本書。”

重校史实,他为“莫愁湖”再修志

此後,吳小鐵又通過其他渠道,收集了不少有關莫愁湖的史料,並在圖書館泡了兩年時間,在原稿基礎上,對書稿內容進行了深度拓展、增補,最終形成了“一書含七書”(特別是發現了一本未經刊刻的甘元煥編修《莫愁湖志》稿本)、共58萬字的書稿,取名為《南京莫愁湖志》。

重校史实,他为“莫愁湖”再修志

《南京莫愁湖志》內頁

2005年11月,在莫愁湖管理處的大力支持和有關企業的贊助下,《南京莫愁湖志》得以付印出版。

重校史实,他为“莫愁湖”再修志

湖志出版後,中國地方誌指導小組辦公室原主任、歷史學家、方誌學家諸葛計撰寫了書評《一部力度精深的纂輯體續志》,發表在《江蘇地方誌》雜誌上,他說:“這類志書,在當代的修志中,已屬稀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由政府主持的前兩輪修志中,幾乎未見一例。”

2007年,杭州大學終身教授、歷史地理學家、《水經注》研究專家陳橋驛,在當年的《中國地方誌》雜誌第7期頭條位置,為《南京莫愁湖志》寫了書評,給予很高評價。次年,教育部高校古籍整理委員會專家、天津大學教授、歷史學家、地方誌學家來新夏,又在當年的《中國地方誌》雜誌第1期,為這本書寫了書評,稱讚這本書:探索了現代修志的新路子,是整理舊志的一種新模式。

九旬老教授圍繞“莫愁”連寫7首詩

《南京莫愁湖志》不僅對莫愁湖的歷史進行了權威校正,引起業界共鳴,也讓社會各界對莫愁湖有了更深入的瞭解,為莫愁湖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驚歎不已。

重校史实,他为“莫愁湖”再修志

“90多歲高齡的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周退密老先生,看了這本書後,特地和了我在《編纂後記》中附錄一首小詩。隨後,我跟他圍繞莫愁湖,一連唱和7首,最終,因我‘功力’不夠,停止唱和。”吳小鐵說,“我把這些詩詞發給朋友們分享,四川雅安的湯霖老先生,又圍繞莫愁湖,跟著唱和7首,一度成了朋友間的美談。”

重校史实,他为“莫愁湖”再修志

吳小鐵的一個朋友叫徐雷,在南京清涼山開了間“南京文獻館”。為了宣傳莫愁湖,他主動引進《南京莫愁湖志》,向朋友們推薦。

重校史实,他为“莫愁湖”再修志

還有一年,中國地方誌指導小組辦公室的領導同志來南京調研考察,曾專門向市志辦提出,希望能得到幾本《南京莫愁湖志》。現任莫愁湖管理處辦公室主任李軍告訴記者,日本、菲律賓等亞洲國家的圖書館,也紛紛給莫愁湖管理處打來電話,希望能收藏這本書。

吳小鐵坦言:“《南京莫愁湖志》這本書之所以有這麼大影響,除了其嚴謹、創新的編纂作風,還有一點,就是得益於莫愁湖悠久、深厚的人文底蘊。通過這本書,塵封已久的莫愁湖得以露出真容,像一顆璀璨的綠寶石,鑲嵌在揚子江畔日新月異發展的美麗新南京的額頭,誰能不愛?!

【改革開放40週年|我與“莫愁女”的故事】

系列報道七

【往期系列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