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利己並利他者,是上等的世間事業

有人在一次訪談中問我,你認為西部男人如何,他們是不是全都是卑微地真誠?

我告訴他,真誠不是卑微的,所有向上的真誠都是值得我們尊重的。我覺得,只要一個人真誠且向上,即使她是一個妓女,也照樣很高貴。但非常可悲的是,這個時代有太多的虛偽,很少有真誠。真誠是無價的。一次,我對一個朋友說,一個女人,最美的衣服是質樸,最閃光的品格是真誠,最令人厭惡的是自作聰明。

在家裡,我每次吃飯的時候,都會很真誠地感激我的老婆:“哎呀,你做了這麼好的飯。”我覺得,她把她非常寶貴的生命時光用來給我做飯,所以我從心底裡感激她,真的。這不是什麼哄她開心的話。我從來沒有像有的男人那樣,埋怨她沒做好飯,或者埋怨她做的飯不合我的口味。為什麼呢?因為我知道,做飯需要時間,而時間是她生命的組成部分,她本來可以用這些時間來做一些其他的事情,但她選擇把一部分的生命時光用來照顧我,為我做飯。當她用她的生命來為你奉獻的時候,不管她做得好還是壞,你都應該感激她。同樣的道理,當一個老師用他的生命時光來給你上課的時候,不管你喜不喜歡他講課的風格,你都要感激他;當一個人積極向上的時候,不管他能飛多高,你都要尊重他。

這也便是我對一位曾狠狠批評過我的批評家仍心存感激的原因。雖然他說的話很難聽,但我尊重他的態度。只要他有一顆真誠的心,哪怕他是在用一種詛咒的形式幫我,我也是會感激他的。後來,那位批評家誇獎我很有風度。我說我不是有風度,而是我是真誠地感激你。一來批評是最有效的傳播,你的批評讓更多的人知道了我;二來你是真誠地想為我好,雖然我們觀點不同,但你真的是想為我好,所以,我才會真誠地感激你。他感嘆道:雪漠是真的活明白了。

能利己並利他者,是上等的世間事業

每一個被虛偽和功利思想醃透了的人,總會嘲笑真誠,嘲笑高貴,但有趣的是,他們的嘲笑,不但不能減少自己的煩惱,反而是對快樂、自由的一種拒絕。在這個世界上,有誰會拒絕快樂、拒絕自由呢?它們是生命本具的一種追求。但很多人都在不知不覺中扼殺著自己的快樂與自由。

我舉個例子,我的學生說,她有一個親戚,自己開了個小店,收入還不錯,但很耗時間。有一次,他向我那學生訴苦說,他們一家人的所有時間都耗在那小店裡,全家人都非常累,他老婆也說很想休息,很想再要一個小孩。自從那小生意開張以來,他和老婆就再沒看過一場電影——雖然他們以前很喜歡一起去看電影。我那學生勸他,要不,每個星期都定期休息一下吧,讓大家都喘口氣。但他說,那小店生意還不錯,少開張一天,就少一天的錢,他捨不得。他的理想是賺夠錢之後帶家人環球旅遊,但那計劃在看不見的未來。

為什麼當初我能毅然決然地轉讓我那非常賺錢的書店呢?就是因為我知道生命是無常的。我知道,我們每一天都比昨天更接近死亡,我們根本不知道明天自己是不是還活著,更不知道自己有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實現自己的夢想以及對未來的所有計劃。有的人計劃在兩個月後要孩子,但他突然死了;有的人計劃在半年後換一份更有意義的工作,但他突然就死了;有的人計劃兩年後離開一個城市,回到家鄉,但他突然就死了……生命在無聲無息地消失著,好多人不能從心底深處意識到這一點的原因,在於他以為死亡是很遙遠的事,跟自己毫無關係。但死亡怎麼會跟你毫無關係呢?世界上有著太多的未知因素,每一天,都有無數種可能性,下一分下一秒永遠都是未知,更別說明天,或者幾年之後。

能利己並利他者,是上等的世間事業

人的慾望是永無止境的,或許你最初僅僅是為了帶家人去環球旅遊而追求金錢,但是慢慢地,你就會產生更多的想法,比如你還想買一部車,還想買一棟房子,還想買好多名牌的衣服、好多先進的數碼產品……當你手裡有了一定的金錢之後,你會發現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你買不起、但又非常吸引你的東西,這些東西會讓你忘記自己是為了什麼而來到這個地方的。所以我說,好多為了某種非常美好的原因而追求金錢及其他慾望的人,最終都會被慾望吞噬,無法在夢想的路上走得更遠。

我的意思並不是說一個人應該逃避金錢,仇視金錢,而是說你應該看淡它,應該明白它是一種強大的工具,但也僅僅是一種工具,它不是幸福本身,它所換取的東西,也不是幸福本身。它們僅僅是若干種給你帶來有漏之樂的可能,甚至不是幸福的先決條件。如果你明白這一點的話,它就不會對你的心靈造成束縛,你就會有一種微笑拒絕它的力量。

當然,能利己並利他者,是上等的世間事業。我舉個例子,比爾·蓋茨創造了大量的財富,同時他又將大部分的財富回饋給社會,建立了慈善基金會,解決世界上的疾病、貧窮、教育等各種問題。當他能用這麼大的一筆財富回饋社會的時候,一定有成千上萬的人得到了一種看得見的幫助,這是非常好的。從佛教的角度來看,這也是一種承載了菩薩精神的行為。而且,佛教認為,財施是積累福報的有效法門,許多時候,對社會的貢獻,是需要一定的財施來體現的。不過,財施跟福報有關,跟功德關係不大,功德出自清淨心。福報是有漏的,就是說,金錢和物質解決不了根本的問題,它們都是會耗盡的,所以由它們帶來的快樂與幫助也是有條件的;而功德卻是無漏的,因為功德是一種歲月毀不去的價值,是一種精神的東西,它是不需要依託任何條件而存在的——當然,這種“無條件”是相對人類而言的,假如整個人類,甚至整個地球滅亡,我們也就沒有了討論這個問題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因為,人類的永恆追問,其實是相對於人類自身的。

能利己並利他者,是上等的世間事業

佛菩薩身上承載的大善精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而且這種精神從未因為某個人的死去或者某件事的結束而告終,只要有人類存在,就肯定有對大善的嚮往,一代又一代的人死去,但大善精神本身卻是不會消亡的。佛菩薩本身也會成為大善精神的符號和圖騰,隨著這種精神的不斷傳承而實現一種相對的永恆。所以說,功德是無漏的。

當你明白世上一切都不可靠,都會消散的時候,就會想要尋找一種相對永恆的東西,但只要對象是因緣和合之物,我們就不可能讓它永恆——實際上,連我們自己都不可能永恆。唯一能相對永恆的,只有精神。所以,真正看破紅塵的人,才不會再被虛幻之物所誘惑,他們會用有限的生命和所有的真誠,去追尋一種真精神,而不願讓那些功利、機心的東西,汙染自己心靈的純淨,給自己增添很多看似享受、實則負擔的東西。這樣的真誠,無疑是值得珍惜的。

文:雪漠 (xue mo)

摘自:《光明大手印:參透生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