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中國:好幾代中國琴童的「雲老師」

今晚古典音樂界傳來噩耗: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國去世了。在無數中國人的記憶中,小提琴這個樂器都是和盛中國這個名字聯繫在一起的。更不用說,他的唱片、錄像和演出影響了中國近四十年,整整幾代琴童。

直到七十歲高齡的晚年,盛中國與他的日籍夫人、鋼琴家瀨田裕子每年仍要在國內、國外演出100多場。盛中國說:“人不能不吃飯,但人絕對不是為了吃一口飯而活著的。人是有理想、有追求的。我覺得我在國外做所有的事情只有一個願望:展示中國的風采,讓他們感到我們國家非常美好;讓他們通過演奏家的一言一行,覺得今天的中國確確實實是一個令人矚目的國家。我欣慰的是,通過小提琴這個載體,我在國內外聽眾心中撒下了藝術的種子和對美的追求。”

盛中國對於中國的藝術普及工作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而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他對中國作品的演繹和推廣。

不僅有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的唱片流傳於世,他在演奏會上也是格外青睞中國民族作品,例如馬思聰的《牧歌》、《春天舞曲》、《思鄉曲》;施光南的《瑞麗江邊》,張靖平的《慶豐收》等等大家耳熟能詳的曲目。

針對西洋樂器、音樂在中國普及的情況,盛中國認為把手伸向西洋是對的,但更應關注和扶持本民族的音樂文化。就是像小提琴這樣的西洋樂器,也要儘可能的表現本民族的東西,具有民族魂。“人有靈魂,國家有國魂。國魂是從文化上體現的,所以要像辦教育一樣扶持它。”他感覺民族的東西託舉得還不夠高。

盛中國先生不僅是傑出的演奏家,也是一位非常有想法的小提琴教育家。他的演繹非常注重音樂的整體性和情感性,並在演奏和教學當中灌注了他的教育思想:教琴首先是教育人。琴童們是從考級曲目的示範視頻中認識了盛老師,而盛老師卻始終教育我們,學琴練琴絕不是為了功利與外在的考級,而是出於一種美育的作用,使接觸到藝術的孩子成長為更好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