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落地新政,能給你省錢還能漲養老金

據國家財政部、稅務總局、人社部、銀保監會、證監會於今年4月份聯合發佈的相關通知,自2018年5月1日起,我國將在上海、福建和蘇州工業園區實施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試點期限暫定一年。

如果試點成功並開始正式推行,這意味著咱們的養老錢包從此又多了一筆收益啦~

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是啥?

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是由保險公司承保的一種商業養老保險,納稅人購買符合條件的商業養老保險產品的支出,可以在個人所得稅前扣除一定額度,對養老金賬戶積累階段的增值收益免稅,等個人領取時,再按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

繳納的保費准予在申報扣除當月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予以限額據實扣除,扣除限額按照當月工資薪金、連續性勞務報酬收入的6%和1000元孰低辦法確定。另兩項稅收優惠規定為計入個人商業養老資金賬戶的投資收益,在繳費期間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以及對個人達到規定條件時領取的商業養老金收入,其中25%部分予以免稅,其餘75%部分按照10%的比例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通俗來說,就是你在青壯年時期投保可獲稅收優惠,到退休領取保險金時再繳納個人所得稅,由於投保和繳稅這中間隔了20-30年,綜合考慮通脹和個稅起徵點的變化等因素,等於把保費的個稅給稀釋了,也就是給你大大的省錢啦。

既能省稅,又能增加養老金的神器

現在大家對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已經有了個初步的瞭解,但它具體有什麼好處,繳納標準又是啥呢?相信不少人還是一知半解,來,小編給你舉個例子好好算一下就清楚啦~

假設,拉叔今年30週歲,在上海工作,稅前月薪10000元,上海市“五險一金”個人繳費比例合計為19%,沒有繳納補充公積金。那麼,拉叔原應納稅所得額=10000×(1-19%)=8100元,應交個人所得稅=(8100-3500)×20%-555=365元。

現在拉叔購買了一份收延型商業養老保險,60歲退休,繳費期限為30年。

拉叔現應納稅所得額=10000×(1-19%)-10000×6%=7500元,應交個人所得稅=(7500-3500)×10%-105=295元,每月節稅額=365-295=70元,一不小心就省了兩場電影的價錢。

我們再來看遞延到領取養老保險時,假設不考慮工資增長,即未來30年每年節稅額不變,每年累計賬戶年化利率為5%,按照年金公式計算,拉叔60週歲時保險賬戶累計總額達49.12萬元。

到拉叔退休時,以累積賬戶價值一次性領取養老金,則:應交個人所得稅=49.12×75%×10%=3.6841萬元,假設折現率為5%,考慮時間價值,即繳費期每月節稅額按照折現率為5%年金折現到期初,一次性領取繳稅按照5%同樣折現到期初,節稅總額為4736元。

由上述測算可見,對於普通工薪族而言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對於月薪未達到免徵額和每月節稅額低於領取時一次性繳稅額現值的個人,實質作用不大。

雖然說節稅額並不是特別多,但這一舉措無疑是對養老保險第三支柱進行的一種有益探索,有了第一步必定會有第二步的優化,您的個人所得稅改革正向你快馬加鞭的奔來,我們完全可以期待個人所得稅領域更多的惠民禮包。

這個落地新政,能給你省錢還能漲養老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