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以爲朱棣多牛!他起兵的成功率一直都是0,如果再來一次他必敗

明朝的靖難之役,是自朱元璋統一之後明朝的第一次內戰。這一場內戰是因撤藩引起。建文帝朱允炆繼位以來,一直對於各個藩王深以為懼,於是加緊了削藩。削藩比較順利,前後好幾個藩王都被削了。但到了燕王朱棣這裡,事情開始出現變化。

別以為朱棣多牛!他起兵的成功率一直都是0,如果再來一次他必敗

朱棣不甘心,於是打出清君側的旗號,起兵。這是典型的以地方挑戰中央的行為,中國歷史上不少,像西漢的吳楚七國之亂。但統計一下整個歷史上這種情況,像燕王朱棣這樣的,在太平之世起兵對抗中央的,沒有一個成功的案例。朱棣在做的是一件前所未有的事情。

沒有成功的案例,就代表成功率為0嗎?

基本。

朱棣起兵是迫不得已。如果不是他和建文帝朱允炆叔侄間早就心照不宣,互相列入黑名單,如果朱棣尚有太平日子過,他很難打起精神來搞這種謀反之事。

現在,我們後人都知道朱棣成了最終的贏家,創造了歷史,所以一致對於燕王朱棣歌功頌德。但從朱棣起兵的整個過程來看,他的成功率真是無限接近於0。

別以為朱棣多牛!他起兵的成功率一直都是0,如果再來一次他必敗

靖難之役的前兩年中,朱棣和李景隆、耿炳文、盛庸、平安等打了無數仗。這裡面就存在很多意外的因素。

首先,老天爺多次幫忙,在戰爭懸而未決的時候,來一場妖風攪的天翻地覆,朱棣趁機大舉進攻獲勝。第一次是白溝河之戰,當時燕軍已經瀕臨崩潰,南軍準備大舉奮進,一場妖風把南軍主帥李景隆的帥旗刮斷了,軍心震動,朱棣趁機反擊得勝。第二次是夾河之戰,兩軍部好陣勢準備進攻,天降妖風吹得盛庸帶領的南軍睜不開眼,而朱棣的燕軍背對著風,不受影響,於是大破盛庸軍。第三次是滹沱河之戰,朱棣在與平安的對戰中處於劣勢,但妖風一起,聲如雷震,朱棣馬上藉機反攻獲勝。這些都是偶然因素,朱棣運氣太好了。除了第三次的滹沱河之戰規模不算大。前兩次的勝利就對於朱棣而言非常重要了。任何一戰,如果沒有妖風幫忙,朱棣可能就歇菜了。

其次,朱允炆對於將領們下達了“勿使朕有殺叔之名”。這條命令對於朱棣而言作用極大。朱棣知道後,一直在作戰中利用這一點,衝鋒陷陣、斷後掩護,無所不能。而南軍將士面對朱棣都不敢下殺手,唯恐違背了皇帝的聖旨。如果沒有這道命令,南軍將士不顧一切見人就殺,朱棣早已多次死於亂戰中。

別以為朱棣多牛!他起兵的成功率一直都是0,如果再來一次他必敗

再次,是資源問題。辛辛苦苦打了兩年的仗,朱棣在最終的結果上是勝多敗少的。但是,因為兵力有限,他所攻下的地方無法鞏固,往往都是打下了又放棄,朱棣所能完全控制的地區一直停留在北平、保定、永平三個地方。這就是以一己之力對抗中央帝國的結果。到這裡為止,朱棣的勝算還是0。帝國太龐大了,朱棣太渺小了。帝國百戰百敗也不怕,朱棣卻經不起一次失敗。到了靖難之役的後期,朱棣覺得自己的實力已經萬難跟朱允炆打消耗戰。

選擇了長驅直入、直搗應天的計劃,想要一戰定乾坤。朱棣的這最後一擊,看似雷霆萬鈞。但只要朱允炆部署得當,朱棣是很難有作為的。而且他這個計劃一旦受挫,將會深入重地、進退失據。朱棣軍一路南下,打敗了平安後,卻又被徐輝祖打敗。這個時候的朱棣軍再次陷入困境。燕軍將士紛紛要求撤兵回北平,只有朱能一個大將支持朱棣,軍心面臨崩潰的危險。朱棣哪有什麼勝率可言?

別以為朱棣多牛!他起兵的成功率一直都是0,如果再來一次他必敗

再再次,對手建文帝朱允炆水平實在太差。之前的將領選派就存在非常嚴重的失誤。但到了這裡之後還是建文帝的南軍佔優的。但朱允炆認不清形勢,繼續作出錯誤判斷。朝廷裡面傳言燕軍已經失敗,京城不能無良將。朱允炆信以為真,就把徐輝祖調回京城防守。這個人事調動,使得南軍失去了一個有力的強援,在靈壁之戰中南軍終於潰敗。靈壁之戰成了靖難之役的最終決定性戰役。此後,朱棣就再無敵手,建文帝失盡人心,李景隆開門納敵,江山易主。

作一下總結吧。建文帝朱允炆的失敗,全都是偶然的因素,任何一個缺少了,朱棣都難成功。朱允炆運氣也是差到爆了,換成任何一個無能的皇帝都未必會敗。但是諸多的偶然因素堆積在一起,就產生了一個必然因素,那就是朱允炆自身的能力不足。

而朱棣用自己超乎尋常的勇氣和頑強完成了逆天改命之舉!

讀歷史,思人生,歡迎關注,我是:劉弘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