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表现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家长们一定要防微杜渐

这种表现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家长们一定要悉心觉察、防微杜渐

导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孩子只有在成长中学会以怎样的心态面对挫折、困难,才能在日后的人生道路上披荆斩棘,战胜各种困境。

1

表哥家的孩子浩浩今年8岁,开学将升入小学二年级,小家伙白白胖胖,活泼好动,模样非常讨人喜欢。

儿子聪明可爱,人见人夸,按理说,表哥心里应该感到开心和自豪。然而,事实却截然相反,私下里,常听表哥偷偷诉苦,儿子在生活和学习上特别不让人省心,他为此感到忧心忡忡。

“只要一遇到难题,他就表现出畏惧和退缩,教他读古诗词,开始很感兴趣,撑不了一个星期,就不愿意学了,说背诵诗词太伤脑筋;见同班别的小朋友学习打篮球,他也来了兴趣,为此专门给他买了个篮球,还给他报了个篮球培训班,跟教练练球的时候却一直喊累,结果就去了两次,无论我怎么鼓励和开导,他都提不起兴致,说什么都不去了……”说到孩子的种种表现,表哥大吐口水。

“我并非担心他学不好诗歌,打不好球,我是怕他做什么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做事情遇到苦难就退缩,只怕孩子将来一事无成。”表哥一语言道出了他的忧虑所在。

这种表现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家长们一定要防微杜渐

希望情况能有所改善,表哥做了各种尝试,平常大小事上都给孩子鼓励,不惜花钱网上学习教孩子保持专注的课程,甚至带孩子去看医生。

没想到一些列的尝试和努力,最后都收效甚微。“还是老样子,遇到困难就退缩,甚至很多事情都害怕尝试。”可伶天下父母心,从表哥的眼神和语气中,我能深切感受到他的忧虑。

2

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没有父母不希望孩子幸福、快乐。然而教育孩子确是一门大学问,“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每个家庭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而只有耐心克服这心困难,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听表哥谈起浩浩的种种表现,让我不禁想起一个让人望而生畏的词汇:“习得性无助”。

这种表现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家长们一定要防微杜渐

“习得性无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赛里格曼提出来的。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在现实生活中,“习得性无助”现象并不鲜见。“反正再怎么努力也做不好,还不如不做了”、“没什么希望了,就这样吧”、“再尝试还是这个结果,真没意思”……相信这样的言论,大家多少都听到过,其实这种面对挫折和困难自暴自弃的心态,就是典型的“习得性无助”。

有些孩子存在厌学情绪,害怕去学校,害怕面对老师布置的作业,害怕与老师交流,害怕期末考试,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孩子在学习上陷入了“习得性无助”。

成绩不好的、无助的孩子更容易采取内在的归因(如自己的学习能力不足,而这种能力是无法改变的),而非外在的(某次考试比较难)、个别的(仅仅不擅长某科)的归因,他们表现出消极的感受,并预期之后也做不好,采取了无用的策略,并反复思考无关的事情。

3

“习得性无助”的可怕之处在于,它让人对挫折和困难形成条件性反射,一旦遇到阻力,往往逃避和退缩,同时还容易让人失去对生活热情、对事情的兴趣。而对于处在思维敏捷且学习力强阶段的孩子而说,一旦陷入“习得性无助”,将是一件非常让家长们胆战心惊的事。

谈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惊讶,孩子年纪小,没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怎么会陷入可怕的“习得性无助”?如果家长对此还不明就里,还真需要好好反思一下了。

研究表明,家庭的管教方式对此有着直接的影响,过度干涉或者过度溺爱的家庭,孩子患“习得性无助的几率”的几率明显偏高。

如果孩子在成年之前自理能力还比较差,不会做饭,不会洗衣服,甚至懒得打扫房间,或者在家庭的角色中,父母对孩子事无巨细进行干涉,常进行说教,那么孩子在脱离家庭环境后往往会陷入挣扎和无助。

怎样让孩子避免或者摆脱“习得性无助”,这是一件非常考验家长的事情。希望下面一些建议能带给家长们一些思考:

首先,当孩子失败的时候,要学会正向的原因,适当灵活地为孩子综合分析各类条件,不要让孩子觉得这是他自己不行。

其次,家长要适当地降低对孩子的要求标准。如果起步阶段给孩子设立目标过高,孩子会因压力而丢掉积极性,只有适当的期望才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再次,要少去指责孩子,多给孩子鼓励和具体的指导,让孩子勇于探索和尝试,并且以平常心面对成功和失败。

最后,要学会多倾听孩子的心声,以平等的心态和孩子对话,当孩子与你交心的时候,恰恰是解决问题的大好契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