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將爲民改革進行到底

「声音」将为民改革进行到底

夏末秋初之際,“放管服”改革的最新“大禮包”如約而至——公安部部署進一步深化改革、提升交管服務便利化,自9月1日起全面推行機動車全國“通檢”、小型汽車駕駛證省內異地“通考”等20項交通管理改革新措施。這意味著,廣大人民群眾辦理交管業務將更加便捷、便利。

出行是基本的民生,更加優質高效的交管服務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題中之義。細觀此次交管改革,從申請材料四個減免,到18類業務一證即辦,從實行車輛全國“通檢”,到駕駛證省內異地申領,圍繞“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諸多改革舉措誠意感十足,含金量十足,積極回應了群眾的呼聲期盼,自然會贏得群眾的衷心點贊。

事實上,交管改革一直在路上。近年來,車檢、駕考、號牌、事故快處快賠等一系列改革不斷取得新進展,推動交管服務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新變化,給廣大人民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這背後,則是一場從理念到體制的深刻變革,是一場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隨著“放管服”改革日益進入深水區,要啃的硬骨頭越來越硬,要涉的險灘越來越險,交管改革能夠繼續向縱深推進,凸顯出改革為民的初心和一抓到底的決心。

利民之事,絲髮必興。新時代新挑戰下,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確保“放管服”改革與時俱進、真正惠民,成為新的改革課題。“放”和“管”是手段,“服”是內核,放得下、管得住,最終是為了做好提升服務這篇大文章。應當看到,交管部門在提升公共服務方面還有巨大潛力可挖,還能實現更大作為。努力的方向,就是加快從管理向服務的轉變,以敬民之心行簡政之道、開利民之門,以服務質量水平的攀升換取人民幸福指數的提升。

將為民改革進行到底,必須秉持宗旨意識。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根本宗旨,是做好“放管服”改革的基礎。交管工作點多面廣,直接面向廣大群眾,與百姓出行息息相關。“服”就要全心全意地“服”,不怕難、不避險、不嫌煩,將服務理念體現在各個工作環節、各項業務流程之中,建立以群眾認不認可、滿不滿意為指針的反饋和改進機制,從部門“端菜”變為群眾“點菜”,向著便捷高效、公平可及的要求繼續邁進。

將為民改革進行到底,必須堅持問題導向。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而深化。從群眾的痛點、堵點、難點出發,才能使改革準確地指向問題。例如已經推行的車檢改革,通過私家車6年內免驗、省內異地檢車以及政府部門與檢驗機構脫鉤、加強對檢驗機構監管等多項舉措,讓“檢車難”得到較好治理,就是直面問題、解決問題的生動體現。在下一步工作中,還需進一步聚焦問題,一邊防止老問題反覆,一邊研究新問題對策,做到有的放矢、精準發力。

將為民改革進行到底,必須夯實制度基石。法治的一個重要著力點是建章立制,以既定規則告訴人們哪些可為、哪些不可為,以及如何為。推進改革要靠制度。例如,建立清單管理制度,劃清權利和責任,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建立督查問責制度,確保各項便民舉措不走樣、不落空。鞏固改革成果同樣要靠制度。目前,在改革大框架下,各地交管部門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便民服務舉措,其中一些經驗做法頗具借鑑意義和推廣價值,可以在實踐中繼續完善,上升為長效機制乃至制度。

將為民改革進行到底,必須激發創新活力。近十年間,群眾辦理車駕管業務量翻了8倍,超過6億筆,幾何級數增長的需求與有限警力資源之間的矛盾更加突出,依靠人力堆疊必然讓改革走入死衚衕。改革成功的關鍵既在於頂層設計,也有賴於基層創新。運用“互聯網+”思維,通過微博、微信等平臺設立24小時辦事窗口,已經成為各地交管部門行之有效、群眾拍手歡迎的做法。未來,還需更廣泛地激發基層創新熱情,用足用好高科技手段,把交通管理同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深度融合,為改革提供新的動力源。

為民不設終點站,改革沒有休止符。“讓群眾少排隊”“讓群眾少跑腿”“讓群眾少填表”,這些承諾要以改革來兌現,改革實效最終要由人民來評判。廣大群眾期待,交管領域的“放管服”改革不斷拿出實招硬招新招,將各個服務細節打磨得更到位,將服務做到百姓心坎上,讓改革更走心、服務更貼心。

作者 | 安暢

轉自:公安部交通安全微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