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國家新聞網

範必:銜接國企改革與能源改革

近期,黨中央國務院連續出臺了電力、國企、價格改革意見,油氣改革也在醞釀之中。我國能源行業產業集中度高、國有企業比例大,推進電力、油氣改革無法迴避國有企業改革,國企改革也不能迴避能源改革。

本輪國企改革的重點之一,是將國企按商業類和公益類進行分類改革。國有能源企業屬於哪一類?

能源是商品,應當由市場對能源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講能源企業屬於商業類。但現在部分國有能源企業又負有普遍服務職能,這些業務具有一定的公益性。

解決這個難題,關鍵在於劃清政府和企業的職能。在明確政企職能的前提下,可以將本應由政府承擔的公共服務職能從能源企業中剝離出來,這樣能源企業才能真正成為商業類企業。

國有能源企業中發生的交叉補貼,是企業以低於邊際成本的價格向公益性業務提供商品或服務,這部分補貼需要由企業商業性業務的盈利來承擔。剝離企業承擔的公共服務職能後,這部分交叉補貼支出責任應當轉由政府公共預算承擔,這勢必增加財政支出。但是,很多在能源企業認為是公益服務的支出,按照財政的標準是不應支出的,一旦將交叉補貼的支出責任轉到財政,數量會受到嚴格控制。這樣政府的實際支出不會增長太多,而補貼也會更為公平合理。

電網、油氣管網都是網絡型行業,對網絡型行業而言,加強政府監管是改革的應有之義。重點要監管幾個方面:一是政府對網絡輸配業務單獨定價、單獨監管;二是網絡向第三方無歧視開放;三是網絡建設投資向各類投資主體開放。

現行的國家對國有能源企業管理方式與其它國資無異,主要是管人管事管資產,股東回報在其中處次要地位。過多的直接管理極大地制約了企業的自主權,不利於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國資監管轉到以管資本為主,體現了國家在國有資產經營目標上的重大轉變。具體到能源企業,首先可以通過資本運營實現轉型升級。其次,國有能源企業可以出讓部分股權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三是提高能源國有企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規模。(來源:【公共政策研究】微信公眾號:PublicPolicyResearch)

【犀牛財經專欄】

沈建光:“十三五”規劃亮點與挑戰何在?

“十三五”規劃建議全文公佈,作為指導未來五年中國經濟領域的綱領性規劃,建議中亮點頻出,體現了新一屆領導人的經濟治國理念。

“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有如下亮點:

提出“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將穩增長置於首位,設立雄心勃勃的增長目標;

希望提高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話語權,積極主動參與國際規則制定;

注重從供給端發力,破除增長困境,釋放增長紅利,突出新供給學派的創新;

從協調發展的角度提出“十三五”要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從共享發展的角度提出縮小收入差距,堅持效率優先但不犧牲公平;

中國經濟增長更加註重環境約束,以綠色發展指引產業升級。

當然,機遇與挑戰同在。在筆者看來,未來五年中國還不可避免的面對如下挑戰。

第一,超級大國美國的挑戰。“十三五”提出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中美摩擦背後的實質是“崛起大國與守成大國的傳統衝突”,預計“十三五”中美雙方在各領域的摩擦將不斷加劇。

第二,國企改革與穩增長目標能否兼得?國有企業是產能過剩的重災區,國企改革與穩定經濟增長兩個目標如何兼顧尚待考驗。

第三,資本項目開放與金融協調監管的困難。如何在“十三五”利率與匯率市場化、資本項目開放、人民幣國際化不斷深入的階段,做好金融協調監管顯然關乎金融穩定。建議成立由國務院分管領導、人民銀行、財政部、三個監管當局等領導組成的“金融穩定委員會”,整合監管資源以進行更高層次的宏觀審慎混業監管。(來源:【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微信公眾號:ccefccef)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