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卫高山脱贫攻坚的“老支书”

天空放晴,高山上的气温仍然有点低。多名群众在航轩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劳作,一派热火朝天的场面。

4月8日上午9时许,北湖区安和街道新田岭村党支部书记陈石林带领群众在合作社里抢抓时间忙春耕。“大雨刚过,经雨水浇灌的土地比较松软,施肥不能离果树太近,要距离10至15公分,千万不能过量。”

新田岭村是省级贫困村,2016年底,整村脱贫。该村平均海拨760米,最高处达1300多米。全村25个村民小组共2500多人,村里成立了不少专业合作社。北湖区下发复工复产的通知后,陈石林将这些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组织起来建立微信工作群,每日将疫情防控的进展情况、政策规定转发宣传,统计次日需用工情况,为各专业合作社用工提供帮助。

“我们村有茶叶、八月瓜、樱桃、蔬菜、弥猴桃等11个专业合作社,受疫情影响,确实是影响了工作进度。陈支书牵头成立了志愿助耕服务队,为不误农时,根据各专业合作社复工复产的轻重缓急情况,为我们提供用工、肥料运输、消毒等帮助。”航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谢六雄介绍。

“支书,今天比昨天早到半个小时啊,不急,先坐下来休息一下。”正在樱桃园里挖排水沟的胡旺林放下手中的活招呼着。陈石林刚对村里的公共场所消毒完,就马不停蹄地赶过来帮忙,“没事,大家得抓紧了,这几天下雨,影响了进度,再加把劲,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

村里共有4个公厕,2个休闲广场,1个村委会办公楼,且相对分散,加上又是山区山路,陈石林每天背着装满消毒液足足有二十斤的喷雾器奔波于各公共场所消毒。特别是遇上阴雨天,在山区湿冷的环境下,前后3个多小时的来回奔波,年轻人都会吃不消,何况对于一个55岁的老同志,可是陈石林坚持两个多月如一日,从未间断。

面对记者的询问,陈石林这样说:“我们这是山区,不同于城里,专业的志愿者没有那么多,担心操作不规范,既达不到消毒目的,也容易造成地下水污染、物体腐蚀、菌群和微生物失衡。我是党员,消毒这活我会。本来就是山里人,平时练就了一双‘铁腿’,这不正好派上了用场嘛!”

“我们村大概有10户‘五保户’,陈支书每月都会来看我们,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五保户”杨小林告诉记者,“特别是上个月,走访时发现我房子有漏水的问题,不到一个星期,就把问题解决好了。”

“陈支书当初牵头组建这支志愿助耕服务队的初衷是帮助村里的脱贫户,后来,帮扶的范围延伸到村里各专业合作社。18名队员中,有忙农活的行家里手,有在郴州创业的老板,有退休的农业技术人员。”

队员陈志朋介绍,志愿助耕服务队共为大家提供用工帮助180余人次,免费运送肥料等30多吨,公共场所消毒200余人次。同时,经常到田间地头和各专业合作社帮助提供农业技术服务。全村55户脱贫户和11个专业合作社在志愿助耕服务队的帮助下,抢抓农时进度忙春耕春种,一幅别样的“春耕备耕图”正在北湖的山野间有序展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