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史話」夏朝在江淮:安徽的史前遺址列舉

前面,我一直在說關於夏朝位置的事情,在這裡,我再次把我的觀點說一遍:夏后氏發源於江南地區,後來因為洪水暴發,夏人不斷越過長江,發展到了淮河流域,建立了夏朝。如今發現的良渚遺址,確實有被水淹沒的痕跡。而今天寫下這篇文章,在於列舉安徽一些十分重要的史前文化遺址,以此說明,安徽的史前文化並不比任何地區落後,甚至比同時期的黃河流域更加發達。

蚌埠禹墟

禹墟位於安徽省蚌埠市禹會區渦淮交匯處塗山腳下的禹會村。4000千年,大禹曾經在此舉辦諸侯大會,實誠“塗山之會”,因此該村被叫做禹會村。《左傳·哀公七年》中有“禹合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的記載。這次會議是夏朝建立的標誌,也是大禹成為天下共主的標誌性事件。塗山有強大的塗山氏,是大禹妻子的氏族。在禹會村中,尚存“啟母石”和“臺桑石”,分別由塗山氏女望夫化石和“啟所生處”而來。後來大禹又在江南舉辦了會稽大會,那是越族的根據地,在會稽舉辦大會是為了取得越族人的支持。那麼塗山在哪裡呢?至今眾說紛紜,不過《清一統志》所考證的塗山在今天的蚌埠當塗山,是最令人信服的說法。

「遠古史話」夏朝在江淮:安徽的史前遺址列舉

塗山

另外一個證據就是《水經注》,在殷墟發現以前,人們同樣不知道商朝首都殷在哪裡,後來人們發現了殷墟的地點才知道《水經注》早已標註好了,說明《水經注》的準確性十分高。而酈道元同樣對夏朝的地點有位置記載:“淮水自莫邪山,東北徑馬頭城北,魏馬頭郡治也,故當塗縣之故城也。”,然後引用《呂氏春秋》:“禹娶塗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復往治水。故江淮之俗,以辛壬癸甲為嫁娶日也。禹墟在山西南,縣即其地也”。

「遠古史話」夏朝在江淮:安徽的史前遺址列舉

禹墟

2006年,考古學者正式對禹墟進行考古挖掘,初步測定遺址面積約50萬平方米,在試掘過程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骨器等文物。2007年,禹墟考古進一步進行,出土了距今4500年的“鬼臉式鼎足”,發掘出土大量鬼臉式鼎足陶器碎片、動物牙齒、碳粒物、石鏃和耕作石器工具等。已經揭露的夯土層所折射的信息初步表明,夯土層極可能是當時的大型宮殿、房屋等地面建築遺留下來的。

「遠古史話」夏朝在江淮:安徽的史前遺址列舉

禹墟出土陶器

另外在蚌埠地區還有雙墩遺址。該遺址距今大約7000年,是淮河流域最早的新時期時代遺址。這裡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角器、蚌器、紅燒土塊建築遺存、動物骨骼,以及螺蚌殼等,種類繁多,既有生產工具、生活用具,也有大批刻畫符號和泥塑藝術品。

「遠古史話」夏朝在江淮:安徽的史前遺址列舉

雙墩遺址文字符號

「遠古史話」夏朝在江淮:安徽的史前遺址列舉

雙墩遺址人像

在離懷遠不遠的蒙山,發現了尉遲寺遺址。該遺址是國內目前保存最為完整規模最大的原始社會新石器晚期聚落遺存,東西長約370米,南北寬約250米,總面積約為10萬平方米。遺址中的紅燒土排房是我國迄今為止已經發現的最完整、最豐富、規模最大的史前建築遺存。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徽工作隊,從1989年至今,先後進行了13次發掘,在一萬平方米的範圍內,共清理出房跡78間,墓葬300餘座及大量的灰坑、祭祀坑等,出土各種石器、陶器、骨器、蚌器等珍貴文物近萬件。因此尉遲寺遺址被稱為“中國原始第一村”。

「遠古史話」夏朝在江淮:安徽的史前遺址列舉

七足鏤空器

「遠古史話」夏朝在江淮:安徽的史前遺址列舉

鳥形神器

「遠古史話」夏朝在江淮:安徽的史前遺址列舉

高足杯

凌家灘遺址:南巢氏

凌家灘遺址,位於安徽省含山縣凌家灘村,地處裕溪河中段北岸。遺址區內發現有新石器時代晚期人工建造的祭壇、大型氏族墓地以及祭祀坑、紅燒土和積石圈等重要遺蹟,出土精美玉禮器、石器、陶器等珍貴文物。凌家灘遺址在中國史前文化遺址上非常具有地位。凌家灘的祭壇遺址,是中國已知較早的一處祭壇遺址。凌家灘墓葬區面積約14000平方米,規劃周密,由南向北分列八排,以第一牌和第二排墓葬規格最高,墓坑面積較大,隨葬品豐富,數量達幾十件甚至上百件,主要以玉器為主。

「遠古史話」夏朝在江淮:安徽的史前遺址列舉

凌家灘遺址

凌家灘墓地出土玉器數量最多,具有重要的考古、歷史、科學和美學藝術價值。器形主要分工具、武器類:主要是缺乏實用功能的斧、鉞、戈,應是禮儀用器。裝飾品類:主要是穿戴譙身上起裝飾作用鐲、璜、環、塊、璧、雙連璧、管、珠,以及形制較為特剃的寶塔形飾、扣形飾、喇叭形飾、月牙形飾、菌形飾、冠形飾,動物或人物形象類:有豬、龜、龍、鳥、鷹、兔、立姿人像和坐姿人像幾類,數量很少,其他類:形制較為特殊。如玉版、三角形玉片、玉勺等。此外,凌家灘玉器鑽孔技術,有的孔徑僅有0.15毫米。

「遠古史話」夏朝在江淮:安徽的史前遺址列舉

玉鉞

「遠古史話」夏朝在江淮:安徽的史前遺址列舉

玉人

「遠古史話」夏朝在江淮:安徽的史前遺址列舉

玉鷹

凌家灘遺址旁一處距今4500年的墓地中發現一件玉龜和一件長方形刻紋玉片,被收入我國第一部全國範圍內考古出土古代玉器的大型考古和收藏工具書——《中國出土玉器全集》中,它們極可能是迄今所知的中國最古老的占卜用具。出土時,玉片夾在玉龜腹、背甲之間,玉片長11釐米,寬8.2釐米,上面刻有八角星紋。專家說,玉龜和玉片放在一起,說明這兩件玉器既不是日常生活用品,也不是裝飾品,而是具有某種宗教意義的用品。玉片所顯示的意義,說它有度數,有方隅的形象,應毫無問題;圖中以八數為天地的維綱,自然可見。這無疑是一件嶄新而能引人人勝的思想瑰寶。特別令人關注的是,玉片夾放於龜甲裡面,和文獻所說 "元龜銜符"、"元龜負書叩 (《尚書中侯》)、"大龜負配(《龍龜河圖》)若出一轍,真是匪夷所思。

「遠古史話」夏朝在江淮:安徽的史前遺址列舉

刻紋玉片

「遠古史話」夏朝在江淮:安徽的史前遺址列舉

玉龜

凌家灘遺址和浙江的良渚遺址有許多關係,很可能是相互發展和繼承。凌家灘出土的很多玉器和良渚文化的玉器十分相似。

此外,凌家灘遺址還發現了青銅冶煉的痕跡。考古發掘中發現的厚大的甘鍋片,專家推測,凌家灘在5300年前可能已擁用了金屬冶煉技術,否則是無法達到上述鑽孔效果的。這一推測得到證實的話,那麼說明中國早在殷商青銅時代以前,就已出現了冶煉技術和金屬工具。

凌家灘遺址位於巢湖地帶,歷史上是南巢氏所在地。《國語•魯語上》“桀奔南巢”,《古本竹書紀年》亦云:“湯遂滅夏,桀奔南巢氏。”。湯滅夏朝後,夏王桀逃到南巢氏。《大明一統志》卷十四《廬州府》載:“巢縣,在州城北九十里,本古巢伯國。秦為居巢縣,漢晉因之。”古巢國曆經夏商周三代,至魯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被吳國所滅。此後,這裡被稱為“巢邑”、“巢門”,直到秦代設立居巢縣。

「遠古史話」夏朝在江淮:安徽的史前遺址列舉

巢湖

星羅棋佈的古代文化遺址

除此之外,安徽還有蒙城尉遲寺遺址,潛山薛家崗遺址,懷寧孫家城遺址,

固鎮垓下遺址等。薛家崗遺址,面積6萬平方米,地處安徽省潛山縣王河鎮永崗村和利華村交界處。它是新石器時代遺留下的古文化遺址。現出土了大約3000件文物,主要是石器,陶瓷和玉器,並發現了百餘座的墓穴。薛家崗遺址延續時間長,分佈範圍廣,文化層堆積厚,遺蹟遺物豐富和文化內涵深邃,成為長江中下游地區遠古文化——薛家崗文化的典型代表。

「遠古史話」夏朝在江淮:安徽的史前遺址列舉

陶球

其中玉器十分顯眼。有環、璜、管、琮 、鏟、扣形飾等。這些玉器,雕刻精美,圖案對稱,工藝水平很高。薛家崗新石器時代遺址還出土了大量陶球,其中最大直徑9釐米,最小直徑1.8釐米,表面有孔眼1-46個不等。球內裝有小陶丸,搖之有聲,清脆悅耳,球面以相互交錯的針刺紋為裝飾。有研究者認為,這種陶球是一種原始的“樂器”。

「遠古史話」夏朝在江淮:安徽的史前遺址列舉

七孔玉刀

為配合薛家崗文化研究課題,經國家文物局批准,2007年10月至2008年1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孫家城遺址進行了主動發掘。本次發掘共開探溝2條,探方3個,實際發掘面積136平方米,確認新石器時代城址1座,並發現薛家崗文化早期墓葬1座、紅燒土坑1個、灰坑2個和早於薛家崗文化的地層堆積,出土遺物200餘件,其中可修復陶器數十件以及少量石器、玉器。

「遠古史話」夏朝在江淮:安徽的史前遺址列舉

孫家城遺址出土玉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