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空调的日子里,我们真的不会被热死吗?

没有空调的日子里,我们真的不会被热死吗?

全国已进入红色烧烤模式,全国人民的性命都是被空调救下来的,可要是没有空调这日子该怎么过?空调发明到现在也就100多年的时间,真正进入中国市场也就最近三十年的事情,和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向比较,我们使用空调的时间也太短了,那么多朝代那么多人在没有空调的夏天,到底该怎么活?

在古代别说“夏天一霸”空调没有,连用电的电风扇都没有。不仅如此,古代人讲究衣服蔽体,如果随意露出身体这是让人很羞愧的一件事,特别是女性,如果衣不蔽体就要被人怀疑人格了。穿得多、没空调、下厨房,三大酷刑集于一身,夏天古代女性死亡率一定特别高?事实并非如此,古代人虽然衣服穿得多,但是他们也不是傻瓜,不会活活被热死了还裹着大棉袄。

没有空调的日子里,我们真的不会被热死吗?

事分两面,虽然在外面要穿得大方得体,但是在家里也可以放飞自我。男性在家光着膀子,赤裸上身并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水浒传》中我们常常看到几个彪形大汉脱光了上衣,露着膀子,并不算什么新鲜事。

相比之下女性就比较惨了,就算在家也不能赤裸着。这时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中国古代女性地位比较高的朝代——唐朝。从唐朝留到现在的资料来看,唐代女性的装束有点穿了好像没穿的感觉,抹胸打底,下身穿着裙子,肩上披上薄纱,这么一看确实是该穿上的地方都穿上了,但是从透气性上来说,穿了就像没穿一样,既有视觉效果又有降温效果。

那么又有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到底是脱光了凉快还是穿着衣服凉快?许多人觉得当然是脱光了比较凉快啊,事实上在过于炎热的气候里,阳光直射皮肤,会对皮肤造成伤害和灼烧的感觉。相反通风、宽大、轻薄的衣服能够遮挡住阳光的直射,反而比脱光了更容易降温。

现代衣物的不了种类繁多,棉、聚酯纤维、麻、真丝等等,在古代衣服的材质也很多,除了刚才说的纱之外,还有罗和葛等等。说到罗衣,虽然是夏季的服装,但是质地是稍微偏厚,所以聪明的古代人想到在衣服上织出洞来。破洞衣裤才不是现代才流行起来的,也不是国外流行进来的,早在中国古代就有贴身有孔的罗衣。

纱衣轻薄,也是夏季人们的最爱,最好的纱衣看起来就像烟尘一样,又轻又薄,一件风衣长短的夏季纱衣,重量大概在20几克左右,叠起来能装进火柴盒里,现代的短袖绝没有这种纱衣穿起来轻薄透气。

葛纱是一种比纱还轻薄的衣料,葛草实际上是一种中草药植物,前面的罗和纱都是动物的制品,而葛纱则是不折不扣的“素食主义”,植物的衣料有一种好处就是吸汗性极强。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用布擦一滩水和用纸巾擦一滩水,哪个吸水性更强?所以葛纱在夏天备受喜爱,因为吸汗、降温快、轻薄。

没有空调的日子里,我们真的不会被热死吗?

除了穿的衣服之外,古代的建筑也有良好的通风散热性,苏州的园林和庭院大家都可以去逛逛,即使走在没有空调的回廊上,两边参天蔽日的树木也能带来阵阵清凉,古代避暑降温也是有他们自己的一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