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或永久下架顺风车业务,一切为了上市

前言:仅仅不到4个月,又有乘客在乘坐滴滴时再次惨遭不测,滴滴不得已再次下架了顺风车业务,并且发表了道歉声明,但是这就算完了吗?

滴滴近日正式对外发表了针对本次乐清顺风车事件的道歉信以及自查结果,这两份声明其实意义不大,也是比较官方的,丝毫没有让大伙儿感觉到里面有一丝诚意。总结下来就是滴滴的安全系统是没有问题的,司机也是经过了各项认证,也没有查询到过往的犯罪记录,并且接这个单子的时候也是经过了人脸识别。然后针对网友讨论,受害人的朋友反复咨询客服司机信息以及行驶路线无果,并且警察索要也屡次受挫的情况,滴滴给出的反馈是平台每天都会接到大量这种所要司机或乘客个人信息的要求,所以一时间无法辨别真假。其余的内容就是不痛不痒的几句道歉,下架顺风车业务,并且免去了几位高管的职务

滴滴或永久下架顺风车业务,一切为了上市

滴滴

顺风车业务寄托着滴滴的社交野心

2015年6月1号,滴滴正式对外宣布上线滴滴顺风车业务,定位于共享出行服务。的确,顺风车业务寄托了滴滴进一步扩张自己业务版图的梦想,遥想当年和优步、快的的网约车大战,三家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惜血本进行补贴大战,用户坐车几乎不用花钱。但是只要是战争就会有结束的一天,有赢家必定也有输家,毫无疑问滴滴成为了笑到最后的那一位,优步中国退出中国市场,快的嫁给了滴滴,而失去了对手的滴滴显然在资本市场里迷失了自己。从那以后抱怨滴滴的声音在网络上此起彼伏,乘客抱怨坐车太贵且非常难叫到车,司机也在抱怨滴滴抽成太多,收入骤减。但滴滴似乎不为所动,或许全力以赴实现盈利、谋求IPO才是滴滴一心所想,所以滴滴就需要寻找下一个盈利点,做企业谁都需要拥有属于自己的粉丝群体,通过这部分人在进行裂变,从而形成巨大的网络效应。但是在中国做社交除了腾讯几乎没有一家是成功的,所以滴滴上线顺风车业务其实是想探索社交领域,一方面司机和乘客都可以看到各自的信息,而另一方面滴滴也推出了类似于聊天功能的模块,在早期滴滴顺风车甚至和约炮这样的词汇联系到了一起。俗话说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本质上滴滴是一个用完即走的工具类软件,就算乘客和司机通过滴滴相互结识,他们也会第一时间流向了微信这样的强社交属性的平台。而滴滴顺风车仅仅是个桥梁而已,所以探索社交领域滴滴目前来说是走了个麦城。

滴滴或永久下架顺风车业务,一切为了上市

优步、滴滴

老大不好做,四面楚歌的滴滴

前面也提到了,一家独大后的滴滴并没有很好的顾及到乘客、司机的感受,于是乎美团的王兴决定帮助滴滴来安抚受伤的乘客以及司机们,这里的安慰便是高昂补贴。一时间乘客、司机欢欣鼓舞,而此时的滴滴如梦初醒,摆在滴滴面前的只有两个选项,要么跟进补贴、要么不为所动或许就此退出市场。显然滴滴不愿意看到自己辛苦经营的市场就此失去,一方面也采取高昂补贴吸引用户,另一方面也成立外卖事业部阻击美团。正当双方打的火热的时候,高德也低调上线了顺风车业务,而本已不温不火的嘀嗒拼车也出来蹭热度仿佛活了过来。这些都让滴滴不得不思考自己的护城河到底在哪儿?就算干掉了一个美团,还会有无数个美团冒出来

一切为了上市!滴滴的无奈

伴随着互联网进入下半场,资本市场也进入了寒冬,融资也成为了很多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一道难题。小米上市即破发恰巧说明了这一点,大家宁可冒着腰斩的风险也要上市,否则今后政策一旦发生变化,可能再也上不了市了。

作为一家估值5000亿的互联网企业,能否在今年成功上市便成了摆在滴滴面前的首要问题,在当前业务收入出现疲软的时候,该如何向资本市场讲述新的故事则成了重中之重,所以我们也看到滴滴和ofo的绯闻是愈演愈烈,一旦全方面掌握了线下流量入口,无论是阻击美团还是向资本市场讲述新的故事,滴滴都非常有底气。所以此刻再次下架顺风车滴滴也是非常的无奈,倘若继续保留则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让自己陷入巨大的舆论危机中,但是一旦彻底砍掉顺风车业务又失去了踏足社交领域的机会,如此一来自己就显得非常的被动,所以我们可以大胆猜想,滴滴的顺风车业务或许这次就会彻底的砍掉,取而代之的将会是一个全新的业务模块。

滴滴或永久下架顺风车业务,一切为了上市

ofo小黄车

写在最后:

ofo或许可以再继续保持独立运营一旦时间,毕竟此时的滴滴若收购ofo势必会引起大众的不满,这样一来又会导致一大批ofo用户弃之而去,而随之而来的便是影响滴滴的财务报表。显然滴滴不会傻到这个地步,相信此刻最为着急的便是ofo投资人了,眼看终于可以套现离场,如今却不得不继续苦苦等待,要知道此刻的ofo不仅账面上现金流已经捉襟见肘,更要命的是自身造血又特别困难。而滴滴眼看自己可以以极低的价格收购ofo、实现线下流量闭环、继续向资本市场讲述新的故事,此刻只能继续等待,等待公众遗忘掉悲伤和愤怒,再次起航开始新的征程,但这次滴滴会如愿吗?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