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都是营养过剩引起的吗?

魏秋盈


  大家知道,脂肪性肝病是指以肝细胞脂肪过度贮积和肝细胞脂肪变性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临床上根据是否长期过量饮酒分为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脂肪肝。那么,脂肪肝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都是营养过剩引起的吗?

  营养过剩,可以说是引起脂肪肝的一个重要原因。人体在营养代谢的过程中,不仅动物脂肪和植物油能够在体内形成脂肪,淀粉和蛋白质食物在体内通过生化反应同样也能转化成脂肪,尤其是当营养物质超过热量和代谢需要时,剩余的营养就会转变成脂肪储存起来,逐渐形成脂肪肝。但是,脂肪肝并非单单一种原因造成的。另外原因还有:

  1、营养不良。营养过剩所致肥胖的人患有脂肪肝,大家听的比较多,其实,瘦的人一样也会患上脂肪肝,这主要是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导致蛋白质吸收不足,从而使甘油三酯积存肝内,引起营养缺乏性脂肪肝。不仅这样,如果长期厌食偏食,一样会因为低蛋白血症而使大量脂肪酸从脂肪组织中释放进入肝脏,造成肝内脂肪堆积形成脂肪肝。

  2、肥胖。有的人平时吃得多,运动少,吸收的热量大于消耗的热量,所以就导致了发胖,肥胖者更容易得脂肪肝,有资料显示,肥胖者当中,有一半的人有肝内脂肪浸润,这主要是因为脂肪组织的增加,导致了游离脂肪酸释放过多,而同时又浸润在肝脏当中的缘故。

  3、经常喝酒。长期酗酒或者短时间内大量饮酒,会引发酒精性脂肪肝,俗称“酒精肝”,酒精是损害肝脏的第一杀手,这是由于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进行分解代谢,酒精对肝细胞的毒性,使肝细胞对脂肪酸的分解和代谢产生障碍,引起肝内脂肪沉积而形成脂肪肝,饮酒越多,脂肪肝会越严重,酒精在引发脂肪肝的同时,还可能会诱发肝炎甚至肝硬化。

  4、中毒。某些药物和化学物,如过量服用或密切接触四环素、砷、银、汞、三氯化烯、四氯化碳、黄磷、巴比妥、黄曲霉素等,即可引起脂肪肝。

  5、糖尿病。约50%的糖尿病患者可发生脂肪肝,约25%的脂肪肝患者有糖尿病。

  6、炎症、结核、细菌性肺炎及败血症等感染。这破坏了肝细胞膜的完整性,致肝内脂肪代谢异常或肝细胞缺氧而致脂肪肝。

  7、其他。柯兴氏综合症、甲状腺机能亢进、垂体前叶功能亢进、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溃疡病、慢性肝炎和妊娠等,均可影响脂肪代谢,而发生脂肪肝。

  综上所述,脂肪肝不都是营养过剩引起的,因此预防脂肪肝,要注意:

  1、改掉不良习惯。一定要戒酒,避免酒精进一步伤害肝脏,另外如果有吸烟、熬夜的习惯,也应该及时改掉。

  2、避免乱吃药。肝脏是人体的化工厂,药物大多进入肝脏进行解毒,所以平时不要乱吃药,滥用药物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很可能会导致肝脏中毒。

  3、注意保持饮食均衡。脂肪肝患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饮食不合理,所以想要治疗脂肪肝,一定要控制脂肪、糖类物质的摄入量,适当补充维生素,蛋白质以及其他的营养物质,保证营养均衡,避免暴饮暴食。

  另外,一定要积极锻炼,平时坚持有氧运动,如慢跑、呼啦圈、体操、散步等,以促进肝脏代谢,促进肝脏排毒,增强体质。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家庭医生在线


您好!很高兴有机会回答您的问题。

答案:不全是,营养过剩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正常人的肝脏内只含有少量的脂肪,像磷脂、甘油三脂、胆固醇和胆固醇脂等。其中磷脂含量最多,甘油三酯约占到20%。但是,这些脂肪的总量,只占肝脏湿重的4%~5%,如果超过10%~15%,或者在组织学上超过50%时,那就是脂肪肝了。

引起脂肪肝的常见原因如下:

1、饮酒。酒对肝脏有毒性作用,尤其是对肝内的甘油三酯代谢有直接的毒性作用,从而损伤肝细胞。

2、营养过剩。很多都很重视食补,喜欢遵循“三高一低”(高蛋白、高糖、高维生素、低脂肪)的饮食原则,摄入大量营养。营养过剩,多余的蛋白和糖便转化为脂肪储存在皮下和肝脏中,所以,有些人会出现脂肪肝。

3、消耗过少。平时习惯大鱼大肉,又不加强运动,新陈代谢慢,导致脂肪过多的积攒在肝脏中,引起脂肪肝。

4、激素。激素与脂肪肝的形成也有关系。例如,当进食高糖类食物时,若同时使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那么就容易引起脂肪肝。

5、患有糖尿病。糖尿病与脂肪肝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大约有五分之一的脂肪肝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约半数糖尿病患者伴有脂肪肝,尤其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50%的尸解发现有脂肪肝。60岁以上的糖尿病病人脂肪肝的发生率可高达45%。糖尿病性脂肪肝,是周围脂肪组织移入肝内过多所致。


家庭医生杂志


脂肪肝都是肝细胞中脂肪过来积累造成的,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这两者跟营养过剩都没关系。

酒精性脂肪肝

顾名思义,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原因是酒精摄入,许多经常饮用大量酒精的人都有脂肪肝;事实上,在连续三天大量饮用酒精后就可形成脂肪肝。酒精会损害肝脏功能,使肝脏更难分解脂肪,导致脂肪在肝脏积聚,其信号途径目前已经比较清楚。当肝细胞中含有脂肪比例超过5%时形成脂肪肝随着时间的推移,甚至可能导致肝脏的大小增加三倍,引起腹部疼痛和压痛酒精性脂肪肝通常是一种良性疾病,是可逆转的,如果病人停止饮酒,脂肪肝可在大约六周内消失。然而,如果继续大量饮酒,可能加剧形成肝硬化。

非酒精性脂肪肝

医学专家不确定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的确切原因,但是以下原因可以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

饮食:在饮食中摄入过多的热量,过量的糖和碳水化合物摄入会在肝脏转化为脂肪,从而导致肝脏脂肪堆积。

疾病:脂肪肝也与2型糖尿病和高血酯水平有关。比如,患2型糖尿病的人一般对胰岛素产生抵抗,这时,细胞利用葡萄糖代谢提供能源的能力不足,葡萄糖的过剩被转化为脂肪储存,并在肝脏中积聚。

健康状态:快速减肥、肥胖、营养不良

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

对于大多数脂肪肝患者来说,脂肪肝并不严重,不会有任何症状,只是在身体检查中有轻微的肝脏肿大,或者血液检查时可能显示肝功能异常。只有当肝脏出现炎症的迹象时,才可能出现症状。

肝炎最初的症状是非特异性的,包括不适、疲劳、腹部饱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和不适,进一步可发展到肝硬化(肝纤维化、瘢痕,如上图)肝功能进一步恶化。


科学闰土


并不一定,营养不均衡也可能会造成脂肪肝,长期大量酗酒可能引起脂肪肝,营养缺乏也可能造成脂肪肝,很多素食者照样会引起脂肪肝。脂肪肝其实就是肝脏囤积了大量脂肪,只要能导致这个问题,就有可能会引起脂肪肝。所以,一方面可能由于经常性饮食的不节制,长期宴席,大鱼大肉,大口喝酒,摄入热量高,脂肪含量过量,肝脏恰好是脂肪合成和运输的要塞,大量脂肪要合成和处理,肝脏负荷过重,效率降低,久而久之就可能会诱发脂肪肝。


另外,酒精是对肝脏相当不友好的东西,酒精其实属于高能饮品,1g酒精能够分解出3.5kcal能量,大量酗酒可能造成热量摄入过多,而且酒精进入人体后肝脏一定会优先处理酒精,把其他工作抛于脑后,原本用来运输的蛋白质载体等就无法运输脂肪,可能会导致脂肪囤积肝脏;一些纯素食者由于不注重大豆制品补充,蛋白质补充,产物缺乏蛋白质,导致肝脏无法获得充足蛋白质合成蛋白质载体,无法有效运输脂肪,这也同样有可能导致肝脏代谢受阻,另一方面,肝脏需要蛋白质来维护,缺乏蛋白质,很容易导致肝脏问题。再加上一些素食者爱大量吃水果充饥,水果中果糖丰富,但过量果糖会代谢出更多脂肪中间产物,而且还会抑制蛋白质载体合成,肝脏运输脂肪再一次受阻,所以这样也是有可能诱发脂肪肝的。


只有营养师知道


营养过剩只是脂肪肝的一个病因,并不是所有的脂肪肝都是营养过剩引起的,有些人营养过剩也不一定会产生脂肪肝。有些人营养不过剩也可能有脂肪肝。

什么是脂肪肝?

大部分脂肪都要经过肝脏进行代谢,脂肪性肝病是指以肝细胞脂肪过度贮积和肝细胞脂肪变性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

任何人均可发病,以40岁到49岁发病最高,近年来,我国成人脂肪肝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上根据是否长期过量饮酒分为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脂肪肝。

为什么会发生脂肪肝?

脂肪需要经过肝脏代谢,目前认为脂肪肝的发生与以下因素相关

1、各种原因导致脂肪代谢负荷增大

高脂肪饮食、高脂血症等,各种原因导致输送到肝脏的游离脂肪酸增多,增加了肝脏的负荷,而一旦超过肝脏的负荷,则可以导致脂质沉积于肝脏,进而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导致脂肪肝的产生。

2、肝脏脂肪代谢能力下降

临床上有部分患者肝细胞中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甘油三酯在肝脏累积,以及极低密度制单合成或者分泌减少,导致甘油三酯运出肝细胞减少。

各种肝脏疾病导致肝功能受损,尤其是肝脏脂质代谢合成、降解和分泌失衡,极易导致脂质在肝细胞内异常沉积,进而可以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产生炎症,激活肝星状细胞,从而产生肝细胞坏死和肝纤维化后的肝硬化。

脂肪肝的临床表现

脂肪肝起病隐匿,发病缓慢,大部分脂肪肝病人都无症状,只有少数患者可有乏力、右上腹轻度不适合右上腹胀痛等症状。而严重的脂肪性肝炎可以导致肝细胞坏死,出现黄疸、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长期发展下去可以导致肝硬化。

首先是病因治疗,如果是有长期过量饮酒使,则戒酒是治疗关键。戒酒一个月后脂肪肝可停止恶化,彻底戒酒可使轻度、中度酒精性肝炎症状减轻,最终可恢复正常。

单纯性脂肪肝一般无需药物治疗,如果有轻微症状,可以选一些减轻脂质过氧化等药物护肝,伴有血脂增高的病人要注意降脂治疗。

生活中需要注意的

1、控制饮食、增加运动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最佳措施。

2、注意营养均衡,减肥应该使体重平稳下降,禁酒,遵医嘱降血脂治疗。

单纯性脂肪肝积极生活干预和规范治疗可以完全恢复正常,严重些的脂肪性肝炎如果能够早发现、积极治疗,多数患者可以逆转脂肪肝向肝硬化发展。

小木匠是专业的医生,每天都会更新贴近生活的医学知识,了解更多健康关注“外科小木匠”


外科小木匠


当然不是了。

正常人肝组织中含有少量的脂肪,如甘油三酯、磷脂、糖脂和胆固醇等,其重量约为肝重量的4%~5%。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引起肝内脂肪堆积过多,超过肝重量的10%、甚至15%时,就被称为脂肪肝。

脂肪肝发病,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有着密切关系。包括营养失调、大量饮酒、糖尿病、肝炎、代谢和内分泌障碍等多方面的原因。

1.营养因素

营养过剩是近年来引起脂肪肝最常见的因素之一。过多的能量转化为脂类物质,当肝脏载脂蛋白不足以结合全部的脂质,剩余脂质沉积在肝细胞内形成肥胖性脂肪肝。

营养不良也可能出现脂肪肝。尽管这部分人群脂类物质正常,但由于营养不良导致体内蛋白质缺乏,不能生成足够的载脂蛋白,脂类物质不能变成脂蛋白进入血液,故而沉积于肝细胞内,最终形成脂肪肝。

2.化学因素

主要见于长期嗜酒的人。酒精性脂肪肝可导致肝脏合成功能下降,引起肝脏代谢障碍。研究显示,75%~95%的长期嗜酒者存在脂肪浸润。每天饮酒80克~160克的人,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率比不饮酒人群增长5~25倍。

部分滥用药物者也存在脂肪肝的风险。大部分药物经过肝脏代谢分解,某些药物或化学毒物如四环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嘌呤霉素、环已胺、吐根碱以及砷、铅、银、汞等会伤害肝脏,引起肝脏脂肪变性。需注意的是,降脂药也可干扰脂蛋白的代谢,长期滥用也可能增加药物性脂肪肝形成的风险。

3.内分泌因素

主要见于糖尿病患者。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50%合并肥胖,而50%~80%的人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糖尿病患者体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易引发肝脏的脂代谢紊乱。另外,糖尿病患者肝脏对糖的利用减少,释放增加,也是引发脂肪肝的原因。

4.遗传因素

人体内各种物质的代谢更新需要特异的功能酶,部分人群因为编码这些酶的基因发生突变,引起代谢功能异常,如编码脂质代谢的酶基因突变将引起脂类代谢紊乱,进而导致脂肪肝的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