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书会|《论语》的另一种读法

语文清话

暑假书会|《论语》的另一种读法

语文的边界

就是世界的边界

编者按:2018年,《论语》列入北京高考语文必考的十二部文学和文化经典之一。青年人该怎么读《论语》呢?梁启超说,要读《论语》,必须将内容分类。他将《论语》内容分为八类:关于人格修养之教训;关于社会伦理;关于政治;关于因人施教之言;关于人的批评;孔子自述语;别人对于孔子的观察批评。 无论哪种分法,梁氏的意见是,读《论语》要按照内容,将其中教义逐条抄出,比较研究,身体力行。 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学生国学丛书”《论语》,就是一部按内容分类重新编纂、注释的书, 由民国著名学者贾丰臻编选、注释,全书将《论语》原书按照内容分为八篇,正符合梁启超所说的“将内容分类”的读法。2017年,商务印书馆新编出版了这套书,名为“学生国学丛书新编”,其中的《论语》于2018年6月出版。本文摘编自该书《绪言》,望为你研读《论语》、学习传统文化提供参考。

《论语》的另一种读法

文 | 贾丰臻

孔子的言论志行,只《孝经》《论语》两书中最为著名;这里不谈《孝经》,专述《论语》。《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宋程颐说:“《论语》之书,成于有子、曾子之门人,故其书独二子以子称。”这话一点不错。试看书中记别的弟子,像德行四科颜渊、闵子骞辈,都直呼他的名字,何以独对于不列四科之有若、曾参,而专称他为子?而且第一第三章是记孔子的话,第二章就是记有子的话,第四章就是记曾子的话;而且《学而》第一篇中记有子话见三处,记曾子的话见两处。即此可知此书的来源了。

…………

《论语》有三种:一种是《鲁论》,有二十篇;一种是《齐论》,比《鲁论》多《问王》《知道》二篇,而相同的二十篇中,章句亦比《鲁论》为多;一种是《古论》,鲁恭王在孔子旧宅壁中所得,为蝌蚪文字,分章与其他两论,又是不同,篇次尤为杂乱。现在一般人所讲读的,就是《鲁论》。

…………

本编所选,有必须说明者三点:(一)取文义之明白易晓的。譬如“礼之用,和为贵”一章,无论怎样教法,现在一般青年,总不能彻底了解。譬如“申申如也,夭夭如也,侃侃如也,訚訚如也,踧躇如也,与与如也,襜如也,翼如也……”等特别形容辞,很难讲得清楚;还有“色斯举矣,翔而后集”的一章,既是重要,又很有趣,但是怎样解释才合,朱熹也疑有阙文。凡属此类,一概删去。(二)取其合于现代思潮的。像“麻冕礼也”章、“民可使由之”章、“惟女子与小人”章;……不特不能因时制宜,且易引起误会,都不录取。(三)取其易于实行的。孔子的言行,充实光辉,大而能化,常常在平淡无奇中显露出来。吾人读释迦、基督、墨子诸哲人的传记,总觉得有些做不到;独是孔子的庸言庸行,不出人类生活之范围。因此本编选材,也注重此点。

原书篇目,分《学而》《为政》……等二十篇。本编为便于一般青年个人参考和研究起见,依类区分,编为八篇。分述如下:

(一)教学篇

孔子最重学问。原书第一章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为学不求人知,因此接着说“人不知而不愠”“不患莫己知”“不患人之不己知”等。他为学是进行不已的,因此说“学如不及,犹恐失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吾见其进,未见其止”等。孔子教人的方法,亦大有研究的价值。“温故知新”,是教师的预备功夫;“可以语上,不可以语下”,是学生的程度研究;“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合于现在的三段及五段教学法;“无行不与”“予欲无言”,是自动主义的教育;“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是因材施教的方法;“有教无类”,是普及教育;“譬诸草木,区以别矣”,是分级教授。教学是孔门的重要功夫、《论语》的主要部分,因此列为首篇。

暑假书会|《论语》的另一种读法

(二)伦纪篇

忠孝信义,是我国固有的美德,不能因新文化侵入而把它废弃了。孙中山先生讲三民主义,也说是应当保存。《论语》对于伦纪一层,很是注重,因此本编把它列在第二篇。孔子讲孝道,各各不同:对于孟懿子问孝,是矫正三家僭礼的论调;对孟武伯问孝,是警诫纨绔子弟纵欲违生的口吻;对子游、子夏问孝,是说士的孝道。“父母在,不远游”章,和《陟岵》诗有甚分别?“父母之年,不可不知”章,和《蓼莪》诗有甚分别?“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话何等伟大!“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话何等平允!至于善交久敬,忠告善道,益损三友等语,好像对一般青年的滥交、不善交加以警诫。最痛快的,是“鄙夫”一章,将那些患得患失之徒,说得十分透彻。

(三)仁 篇

仁从二人,就是说凡两人以上,一切交际,总要发生仁字的关系。孔门的大道,就是一个仁字,本编所以排作第三篇。孔子答弟子问仁,因材施教:颜渊有志为邦,就答他“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仲弓可使南面,就答他“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司马牛多言而躁,就答他“仁者其言也讱”;子贡悦不若己者,就答他“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仁之道大,为之也难,子文之忠,陈文子之清,不得谓仁;子路之治赋,冉求之为宰,公西华之应对宾客,不得谓仁。然而他方面又若甚易,如“有能一日用力于仁乎?我未见力不足者”“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我欲仁,斯仁至矣”等话是。仁者杀身成仁,如夷、齐饿死首阳,称为求仁得仁;然而管仲不死子纠,可称其仁;微子、箕子、比干,行各不同,亦都称为仁。说仁的话头,千变万化,全在学者自己去理会。大抵孝悌为仁之本,忠恕为仁之实。

(四)德行道艺篇

本编立德行道艺篇,凡是忠信笃敬等,关于道德上的训言,都归并在内。孔子所讲的道德,概括说就是仁字,分析说就是忠信、忠恕、质直、中庸等。忠信除曾子的“为人谋、与朋友交”外,如“忠信笃敬,可行蛮貊之邦”“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正颜色,斯近信”等是。忠恕除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外,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不欲人之加诸我,我亦无加诸人”等是。质直除“质直而好义”外,如“孰谓微生高直?”“人之生也直”“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等是。中庸除“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外,《论语》全书所讲,都是中庸之道。譬如孔子最注重的是学,因为学能变化气质,所以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等话,就是“中”的解释;孔子最讲究的是礼,因为礼能调和心身,所以说“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等话,这也是“中”的解释。他若“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由、求之一进一退,师商之“过犹不及”,狂简之“斐然成章,不知所裁”,知廉勇艺之“文之以礼乐,亦可为成人”等话,无一不是“中”的解释。所以,孔子称为时中之圣。此外关于道德方面的,如“朝闻道,夕死可矣”“德不孤,必有邻”“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道不同,不相为谋”“乡愿,德之贼也”“虽小道,必有可观”“大德不逾闲,小德可出入”等话,都是很重要的。而“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有道,穀;邦无道,穀,耻也”“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卷而怀之”等话,及孔子“微服过宋”“接淅去齐”等事,都可作吾人处世立身的影照。

(五)德治篇

孔子与人谈政治问题,亦往往因人而施。如鲁国政在三家,孔子告哀公“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季氏僭窃专政,孔子告以“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等话;叶地小民贰,孔子告叶公以“近者悦,远者来”;子路勇于任事,不能持久,孔子告以“无倦”;子夏笃信谨守,规模狭隘,孔子告以“无欲速,无见小利”;仲弓有人君之度,孔子告以“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颜渊有王佐才,孔子告以“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孔子以为德治最盛的时代,莫如陶唐虞夏,因此于尧、舜、禹很是称许。德治的反面为法治,是孔子所反对的,因此有“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听讼犹人,必使无讼”等话。孔子爱和平,因此说“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孔子恶聚敛,因此说“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种种说法,总不脱“为政以德”“道之以德”的口气。

(六)情文篇

情文相生谓之礼。礼与乐相关联,诗与乐相关联,丧祭射御等与礼相关联,都为情文二字所包含,所以叫做情文篇。—这两字并非指感情作用,及繁文缛节说,切莫看错!—“人而不仁,如礼乐何?”“礼与奢,宁俭;丧与易,宁戚”“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先进于礼乐为野人,后进于礼乐为君子”“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奚以为!”“《诗》可以兴观群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等话,都属于情文。孔子最反对非礼之事,所以说“非鬼而祭为谄”“获罪于天无所祷”“为国以礼让”等话,及不忍季氏之舞八佾,责季氏旅泰山。当时棘子成辈反对周末文胜,孔子主张的,偏是“文质彬彬”。老、墨诸子,反对儒家所重视的礼乐丧祭,孔子所主张的,偏是礼乐之本。

(七)观人篇

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又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这就是孔子观人的方法,所以叫做观人篇。篇中所传述的,不但时人和门弟子,还有一种普通称谓的君子小人,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小人种种相反的论调。究竟君子小人,怎样分别?只要从相反的方面去观察,去论断,便可不爽秋毫。—如地位的相反,人品的相反,做事的相反。朱注“君子为有德位之通称”,那么就可以知小人为无德位之通称了;又说君子谓在上之人,那么,就可知小人是细民了。但是书中哪一章是指在上之君子?哪一章是指有德位之君子?哪一章是指细民的小人?哪一章是指无德位之小人?全要自己去体会。譬如读到“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句,就应当知道是说有位无位者的;读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女为君子儒,毋为小人儒”等句,就应当知道是说有德位无德位者。还有单称君子,或单称小人的去处,那就读书时格外要注意。如“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君子战必胜”等句,就是指有位者说;如“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君子有三戒”“君子有三畏”“君子有九思”“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等句,就是指有德者说。如“小人哉樊须”句,就是指无位者说;如“小人之过必文”句,就是指无德者说。有人说,君子这名词,和英语的Gentleman 最相类。这话虽似有理,但英语用此名词的去处很多,或且成了男子的通称,那就不能代表孔子所称的君子了。

(八)孔子言行篇

读这篇书,应知孔子是好学的,如“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等语是。应知孔子是谦逊的,如“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吾少也贱,故多能。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吾无知也”等语是。应知孔子是乐天知命的,如“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君子固穷”“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等语是。应知孔子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所以说“苟有用我者,期月已可,三年有成”“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吾岂瓠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等话;又晨门说“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荷篑说“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接舆说“凤兮凤兮,何德之衰?”长沮说“是知津矣”,桀溺说“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谁以易之?”丈人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等话。应知孔子是大教育家,除前教育篇所述外,又如“有鄙夫问于我,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循循然善诱人”是。应知孔子是大卫生家,如“食饐而餲,鱼馁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沽酒市脯不食。不多食。食不语,寝不言”等是。

本文摘编自贾丰臻选注、陈淑梅校订《论语·原书绪言》,商务印书馆2018年6月第一版。题目为本号所加。

暑假书会|《论语》的另一种读法

“学生国学丛书新编”《论语》

贾丰臻选注 陈淑梅校订

商务印书馆2018年6月第一版

长按以上二维码,购买《论语》

暑假书会|《论语》的另一种读法

读者福利

欢迎转发并留言。本号将综合留言质量和点赞数,选取一位幸运读者,赠送《论语》一书。 下期推送公布获奖名单。

上期《暑假书单来了》读者互动幸运读者名单:婷儿、T&H、边建松、禾木。请以上幸运读者给清话后台发消息,告知姓名、通信地址、手机号码,书名,以寄赠样书。

暑假书会|《论语》的另一种读法

ID:ljyuwenqinghua

语文的边界就是世界的边界

思想 | 趣味 | 文化 | 理想

/策划:李节

/编排:哈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