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做到太极拳要求的命门后突?

thdztx


能问出这个问题的,或多或少还是对内家拳有些了解,就这个问题,我简单谈一点,供大家参考。



首先,从身法上来看,撑命门确实是很重要的一个要领,形意、八卦、太极都有要求。梅花拳也有这个要求,不过换了种说法,叫做"geng背"。

撑命门,上半身和下半身才能连得起来,腿上的蹬劲才能顺着肩背通达到手上,才有可能做到武术中要求的“上下相连”。

怎样才能做到撑命门呢?

人站立的时候,脊柱是反弓的,在腰部有个凹陷,用手可以摸到;所谓撑命门,就是要把这个凹陷给填起来,或者说把脊柱给拉直。其实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人坐在板凳上,命门就是撑起的,没有凹陷。所以,只需要在站立的时候保持坐姿,就可以实现撑命门。



这也是为什么老前辈要求“坐着练拳”,所谓坐着练拳,不是真正坐着,而是坐胯,整个身法要求就像坐在高板凳上一般。

武术中几乎所有的动作都要保持坐胯、撑命门,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身法要求。如果运动起来保持不住,那就去站桩吧,在静态中先做到撑命门。



国之重器,大国上庠。感受大学文化,瞭望科技前沿,亲历一流征程,敬请关注头条号“上庠”。

上庠


为什么要做到“命门后突”?有什么用吗?做到了能怎么样?做不到又能怎样?谁规定的?

所有问题必须有个原点,才有意义。据资料显示传统太极拳或武术中,并没公认的理论支持这个似是而非的命题。所谓命门位置,在传统中医里指的就是腰眼或尾椎的位置。练不练太极拳,你只要做运动就一定会用到这个位置,突不突意义何在?

有人说杨澄浦强调过这个概念,我不知道他爹是不是也强调过?他爷爷呢?或者他爷爷的师父怎么说的?没有资料支持,属孤证,不足为信。

有人把身备五弓和这个相提并论,看似有理实则强词夺理。似乎解决了命门问题,就身备五弓功力大进,大功告成了。滑天下之大稽,典型骗子技巧!和稳赚不赔是一个逻辑,试想天下怎会有这样的好事儿。这是生活逻辑。武术锻炼是个体育科学和人体力学的问题。强调某个单独的概念,然后收费,教你站桩或者搞几个套路,并在一次亲自给你洗脑。这是什么?比讹诈还卑劣!

目前这种师父充斥公园,街头。以免费为名,打着健康的幌子。给他行骗的步骤铺垫了一步步,最终掏你腰包!

自媒体中,这类问题大多都是这种人提出的。目的在于以醒目的标题吸引关注,设套引诱!比如引导到对应的公众号,再进一步收费之类的。

武术是一种体育运动,这是毋庸置疑的。你可以认为它是一种修心养性的,也可以认为它是一种锻炼心灵。但无论是哪一种他首先都是体育锻炼,我认为今天的人这一点都应该很明确了。那么运动都要用力,而锻炼力量是运动的第一大需求。比如传统中,其实对这一点一直都有着明确的论述,太极拳论中,曾经重点明确的提出劲的概念,拳论中虽然认为力和劲不是一种东西。但是他也明确的说了,劲是通过力的锻炼,从力中领会并得到的。所谓招熟而渐悟懂劲懂劲之后阶级神明。

另外他对练习的方法也有明确的说明,比如沉肩坠肘,虚灵顶劲,气沉丹田。这三句话已基本明确的说明,用力的方法以及锻炼的要领。我想今天联系太极拳的。如果能够把这个要求搞清搞懂,并按照搞清搞懂的进行合理的锻炼,练出点东西来,应该不是太难的事。至于命门后突这类是事,而非的东西。要提高警。

这就是所谓的,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姚宇


这个问题,与其他问题,如含胸拔背,顶头悬等,是一样的。如果想撑命门,达到命门后突的目的,可不是按照方法一做就做到的。 身形的练法是一系列的,顾此而失彼是不对的。

功夫要练出来,不知晓练法是不行。而这个练法没有老师在旁边亲自指导示范也是不行的。靠个人的妄想臆断绝不可取。

如何命门后撑,各家练法不同,但无非是在脊柱上做文章。脊柱乃一整体,只顾命门是不行的。而且这个过程绝不是网上所传的方法,做做就成了,不流汗,不脱台换骨,做出来的撑命门也仅是形似而已。

我说了很多,没说练法,因为即使说了练法,无老师在旁边不断纠正,也是练不出来的。


自由搏击王者教练


站桩身式是一个整体,命门,尾闾,敛臀,泛臀,腹,在练的过程,不仅仅是命门,命门:命门穴为人体长寿大穴,命门的锻炼,可以强肾固本,促进真气在任督二脉的流通,站桩时命门有意识向后凸出,初学站桩,可以将整个后背贴在墙上,检验自己命门是否凸出,命门能否贴到墙面,找到贴在墙面的那种感觉,然后站桩时自己有意识的找这个感觉,命门凸出能够将后腰弯曲处填平,不要过分后凸,否则会造成驼背,折腰,这是错误的桩式。



腹:通过泛臀,裹膝,撑裆,使小腹自然回收,不是使腹肌紧张。腹部的回收,可帮助丹田元气内敛,加强内压,促进向周身运行,所谓的“宽胸实腹”实腹是通过全身锻炼使精气充足于腹,腹也是站桩中重要的一项。



松腰:腰椎脊柱,腰两侧肌肉,脊关节都要松,感觉那里紧,可用意含去引导紧的部位放松,百会上顶,尾闾下垂,上下牵拉,逐步改变腰部的自然弯曲状态,腰部是最不易放松,假如配以腰部辅助之法,松腰效果可以更好,蹲墙功就是比较好的辅助之法。



松胯:这有二个含义,1:髋关节放松。2:骶髂关节松(称泛臀)臀部微微下蹲内敛,呈似坐非坐之象,称之敛臀。泛臀,上身不动,髋关节部向外撑,膝内裹,臀部向外后泛张,上身勿前倾,但不是上翘。松开骶髂关节,丹田的域界也可以扩充,丹田之气更充足。



尾闾:尾闾下垂前扣,尾闾是督脉的起始部位,前面所讲的提会阴,会阴是尾闾相接之处,垂尾闾可使任督二脉得到锻炼,任督二脉经络更加畅通,尾闾的松动对松腰也起到很关键的作用,针对尾闾和脊柱有专练方法,可使尾闾和脊柱灵活 自如。

记得点~关注。


悟道有序


你说的命门后突不是孤立的太极拳要求,它是相对于太极拳周身一家而讲的。也就是说,太极拳所有的要求的目的,都是为了上下相随,节节贯穿,周身一家。所以,命门后突只是其中的一个要领,其他要领你做到了没有?

而且这个要求也只适于初期练习者的要领 ,身形做好以后 ,到一定的基础是不需要顾及这些的 ,身体运动是自然的 、是舒适的 ,要在虚灵顶劲的基础上命门后凸 ,建议你去好好学习一下太极的要领 对身体各方面的要求,比如虚灵顶劲、含胸塌腰、松腰养气、分清虚实、沉肩坠肘 、以意行气、上下相随、内外相合、招势相连、动中求静、虚灵顶劲等等

教你一些具体方法,尾闾向前,命门自然会后凸,身体上下对拉拔长,而且很舒服。松腰落胯兜尾闾,逆腹式呼吸气注命门,腰、带胀满,就会有命门后凸的感觉!相对于腰椎前曲的习惯状态而言,腰椎松直,命门已经向后撑移了一段距离。


很简单吧!命门后突跟出拳手形成对拉的架势身形才能稳固!不然简单举个例子你猛出一拳命门没有形成像后对拉你自己重心就很容易跟着手给前倾出去了


九五太极养生


说几句都不愿听也不愿相信的话,第一太极拳是练督脉的拳,功夫在督脉,气贴背比气沉丹田要重要得多。第二,拳劲功夫不上身,行不成内外三合,气沉丹田屁用不顶。第三,命门后撑才能形成腰弓,没有腰弓,身备五弓就是一句空话。综上三点,没有命门后撑就不是太极拳。还没练几年拳,张嘴闭嘴什么气功气沉丹田全是自欺欺人。。如果想练成命门后撑,必须练一套传统的套路,新编的套路里根本没这东西。


赤线


我很少听到“命门后突”的说法,太极拳中倒是常见“命门后撑”的说法。

貌似一字之差,其实差得挺远。

“后突”是一个外在形状的表述,意思应该是“后腰要凸出去”。

“后撑”是一个内在意识的表述,意思是在行拳走架或者与人推手切磋时,气沉丹田的同时,命门微微向后撑拔。“气沉丹田”与“命门后撑”,是一个内在意识的阴阳两面。

两者对比,哪个更有道理?笔者认为,应当是“命门后撑”更有道理。

理由很简单,太极拳强调的是“用意不用力”。

“后突”这个词,一看就是“力”。而“后撑”则明显属于“意”的层面。

“命门后撑”与“气沉丹田”互为阴阳,可以让人保持“中定”,下盘更加稳固,是太极拳常讲的“身备五张弓”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要做到“命门后撑”,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开胯了,圆裆了,都需要过程,不能着急,强求不来。


不过,要体会到“命门后撑”的感觉,其实也不难。有两个小窍门,大家可以自行体会:


一个,是在陈式太极拳的起式,双手抬起的同时,命门略往后靠。也就是站桩时经常讲到的“似坐非坐”“似靠非靠”。

另一个,是在做“双推掌”“三换掌”这些挤按招式的时候,身体前后要有一个对拉撑拔,这时候,用心在命门上找感觉。


最后划重点:

太极拳讲究“顺应自然”,不可强求,你修炼到一定程度,自然会出现。

太极拳里有很多很多的感觉,是不修炼太极拳的人所无法体会到的。很多前辈把这些感受讲出来,是给我等后辈指引方向,怕我们迷路,并不是让我们一下子都找到的。

所以,务必牢记“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不能强成”。

只要在明师指导下,专心练拳,勤奋练拳,一切都会有的。


不二太极:本人“头条号”中有一些根据个人体悟整理的太极拳入门经验窍门分享,欢迎关注,欢迎指正,期待与您共同交流提高。


不二太极


命门后突是练太极拳的读书人吃饱了撑着胡思乱想出来的假功夫。

命门不能单独去练,最好不要去刻意追求命门的变化形态,要在功夫的磨练中自然而然。因为命门是人体重要位置,命门后突也好后撑也罢,会让不明白的人去刻意追求,结果往往会坏事的。

因为人体脊椎是S形,这块地方平时是略往前勾的,这是地球引力导致人体直立行走而产生的自然进化,刻意的去追求后突后撑,会破坏这种结构和弹性,这个地方的运用完全是瞬间的弹性和支撑,而不是静态的硬撑。

所以太极拳这门拳法被人笑话是有原因的,大多数理论出自读书人半路锻炼而想出来的,不少地方是脱离拳法训练系统的。


念仙72387081


内家拳是有这个要求,但现实中,练得好的不会死命去“突”命门。

就我个人体会说说。师父教“顶”命门后,我刻意练了一段时间,能把命门“顶”到整个后背的顶点,然后就觉得命门以下到尾闾像针扎版疼,再练一段时间就发麻,我一师兄直接顶到腰椎间盘突出。不是师父制止,我估计也得受点害。直到停了好久,腰椎、尾椎还是不太舒服。

个人认为,正确练法应当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肩胯之根内抽上,抱尾闾,使命门有靠后的感觉就足够撑起这张弓,没有必要把注意力集中于“突”命门,否则劲容易僵,腰椎容易伤。

个人体会,不足之处请多指正。


薛定谔的那只猫


命门后突是困扰太极拳爱好者尤其是初学者的一大难题!很多的书籍都会提到,但是几乎无一有详细的技术说明。

因此,从生理角度而言,站立时是不可能做到命门后突的。

那么为什么有强调命门突出呢?原因如下:

太极拳讲究松腰松胯,如果腰胯紧张,时间一长就会导致腰酸。

那么松腰松胯怎么才能做到呢?

可以看一下人体结构图,以虎口卡住大腿根部,此处放松胯即松。但是矛盾又来了,此处一松,很多人又做不到立身中正,即腰不直出现前倾现象,自然要上身立直,可是这样的话命门不是突出而是收进去了!

如何解决呢!微收腹即可。有些书籍表述为丹田内收,甚至说得很玄乎即丹田贴命门。

所以初学者而言,其实不必纠结于这里,经常站站桩,能达到不刻意用力,腰胯觉得很舒畅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