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周立波發文轟「娘炮」,說男性陰柔之美:「小鮮肉」到底要不要

從周立波發文轟“娘炮”,說男性陰柔之美:“小鮮肉”到底要不要 | 文 三隻眼讀史

從周立波發文轟“娘炮”,說男性陰柔之美:“小鮮肉”到底要不要

9月8日,周立波發博抵制“娘炮”,並表示應當抵制“非主流審美意識”,讓娘炮走開。實際上,現代的人們審美情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過去認為男人該有“駿馬秋風翼北”的陽剛風骨,到而今喜歡男人也有“杏花春雨江南”的風姿,這個變化何其之大。“小鮮肉”、“偽娘”、”娘炮“等等詞彙的出現讓人覺得很刺眼,感到我們的審美觀和價值觀中,摻雜了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味道。隨著社會的建設和發展,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有了極大提高,穿著打扮時尚一點本無可厚非,畢竟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然而,人們擔憂被精緻外表包裝起來的那顆心,是否會血性消失,是否會變得脆弱而不堪一擊?我們心中該有的責任與堅強是否會被濃濃的脂粉所淡化?這也是周立波等所擔心的。

從周立波發文轟“娘炮”,說男性陰柔之美:“小鮮肉”到底要不要

晉朝時期,潘安、嵇康就是美男子的代表。年輕時的潘安姿容秀美,平常出門都有一群妙齡女子追隨,有的女子不好意思親近他,就朝著他所乘的車扔水果,往往潘安上一次街,就會有“擲果盈車”的效果,因潘安小名叫“檀奴”,私下裡那些女子都稱呼潘安為“檀郎”,這一稱呼後來成為古代女子對心上人的暱稱。再說嵇康這個竹林七賢的領軍人物,不僅文采斐然,人也長得英俊瀟灑,嵇康擅長彈琴,一曲廣陵散,傾倒無數少女,都認為他是神仙下凡,怎一個“美”字了得。潘安、嵇康就是古代男人陰柔美的代表,被大家傳頌了兩千年。

從周立波發文轟“娘炮”,說男性陰柔之美:“小鮮肉”到底要不要

但是魏晉時期也有因為太美麗而夭折的例子,美男子衛玠就是被人“活活看死”的。相傳衛玠長得極美,肌理細膩芙蓉不及,眼角藏秀氣,朱顏蘊酡紅,簡直美得不像一個男人,每次外出都有粉絲圍觀,有一次圍觀的人太多,書中形容“觀者如堵牆”,裡三層外三層,把本身個性很羞澀的衛玠看得無地自容,好容易在家人地幫助下“殺出重圍”,回家後卻由於驚嚇而從此一病不起,最終夭折成為“美麗”的悲劇,留給後世之人一句成語“看殺衛玠”。所以說男人長得漂亮、養眼,也是很有風險的事。

從周立波發文轟“娘炮”,說男性陰柔之美:“小鮮肉”到底要不要

讓人感到奇怪的是,這個崇尚男性陰柔之美的魏晉南北朝,也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度混亂的時期,三國鼎立、五胡亂華造成了一個動盪的時代,魏晉時期的男子有著與其它時代的男子不同的審美觀,魏晉南北朝之前,男性以蓄鬍須為美,最典型的就是三國關雲長,一副美髯,威風凜凜。而魏晉時期的男子卻喜歡剃鬚,刮成一個小白臉的樣子,還要敷粉、薰香,否則都不會出去見人,連走路都走的是“貓步”,走出“飄如遊雲、矯若驚龍”的調調。魏國丞相何晏甚至喜歡穿女人的衣服,每天退朝回家都要著女人裝,從現代的眼光來看,恐怕會脫口而出兩個字——變態。周立波可能會不吝送他一句”娘炮走開“。


從周立波發文轟“娘炮”,說男性陰柔之美:“小鮮肉”到底要不要

隨著時光的流失,這些美麗的“男色”也漸漸成為傳說,那麼如今一些男性打扮的非常“娘炮”,究竟好不好,會不會對個人和社會產生什麼不良影響?我們認為,審美觀會因時代變化、個人品味、不同年齡階段和不同的人群而產生差異,對美的認識的不同本無可厚非,不一定要求全社會的男性全都雄赳赳、氣昂昂的樣子,有一點小鮮肉的點綴也可算是萬綠叢中一點紅。但是,周立波的文章中有這樣一句話:“如此下去:當共和國需要抵禦外敵的時候,難道再要我們的女人披掛上陣,重現‘紅色娘子軍’的英姿?”,所以,最讓人擔心的是在外表追求發生變化的同時,內心會變得怎樣,俗話說:相由心生,會不會外貌如花之時,內心就成了一隻繡花枕頭?娘炮的外表後面,是否掩藏著脆弱的心靈、迷茫的精神?這一問題不知大家怎麼看。

用生動的故事,講述枯燥的歷史,請關注“三隻眼讀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