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度过酷暑?雍正的席子到底有多珍贵,为何下旨不许再制?

震礼


熬呗!

酷暑难耐的日子马上就过去了,现在再说避暑的的问题会不会晚呐!不过要说古人如何度过酷暑,断不可能就那样熬着,还是有很多办法来保持让人舒适甚至清凉的温度的!(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古代避暑,尤以帝王为代表,他们的避暑方式,可以说代表了古代避暑的最高水平。

最简便易得的避暑方式就是扇子的发明,古代蒲扇还是很多的,纸发明以后,纸扇也不少,这些扇子在手,凉风我有的消暑方式,应该是最普及也是最普遍的了。

普通百姓与帝王贵胄的区别主要在于蒲扇是自己扇还是别人扇,帝王一般情况下都是宫女一边一个,皇帝体质弱点的,都得扇感冒了。

再一个就是凛冬藏冰,紫禁城藏冰的库房有十几处,每到酷暑,便取出来降温,甚至还以此只做雪糕来吃,古代的雪糕主要以牛奶混合水果,也有的加一些煮熟的冰豆,吃起来与现在的牛奶味的雪糕还要正宗。


上面说的都是比较简单易得的一些,在一些大户人家,经常依山傍水建一些凉房,让流动的活水从房屋墙内或者顶端流过,达到自然降温的目的。

还有就是往高纬度移居,比如说满清皇室每年都到承德避暑山庄避暑消遣,也不失为一个良法。

至于说雍正帝的席子,古代广泛使用凉席等竹制品来降暑,的确是随处可见的现象,但雍正帝的席子可不简单,他的材质不是一般的竹子,而是象牙丝。

你没听错,就是用象牙制成的席丝,先把象牙用药炮制,最后在南方潮湿的环境下制丝,北方不行,太干燥就断了,然后编制成席。

这种席子一是制作工艺复杂,很难操作,成功率不高,再一个就是对大象不公平,如果一旦从皇宫外流,大象肯定会成为很多人的捕杀对象,因此,雍正帝适时的制止了这种残忍行为!


历史三日谈


北京故宫博物馆就存放着雍正皇帝的席子。

也就是象牙席,用象牙丝编织的席,纹理细密均匀,席面平整光滑,柔软舒适,收卷自如,夏天铺垫时较草席、竹席更为凉爽宜人,是当时的重要贡品。
(象牙席)

一:那么象牙席究竟鬼到什么程度?竟然使得雍正皇帝下令不得再制?

根据文献记载,象牙席作为一个很好的防暑神器,它是在清朝雍正、年间开始由广东地区的官员进贡的贡品。

据说现如今的制作工艺早已失传,但是可以确认的是这种象牙席只能在南方编制,因为北方气候干燥,象牙容易断裂,所以很难编制成席。

象牙已经是极其昂贵的材料,奈何还要配制出独有的药水,用来浸泡象牙,最后将象牙软化,编制成席。

(雍正剧照)

可想而知,这种制作工艺是极其复杂的,最主要造价也极为昂贵,所以雍正得知这种象牙席的制作过程之后,一是为了保护大象,二是避免浪费材料,便下令不得再制作象牙席!

二:那么古人在炎炎夏日,又是如何度过酷暑的?

对于普通老百姓,无非就是蒲扇、冷饮,有钱人家还会买“竹夫人”,夜晚抱着竹夫人睡觉,很是凉快。还有就是凉枕,李清照就下过一首词,说自己夏天用凉枕睡觉,半夜的时候竟然还会感觉到一丝丝凉意。

(竹夫人)

当然这里提到了雍正,那就讲讲帝王之家是如何度过炎炎夏日的?

一是宫女太监不断给皇帝扇风

其实皇帝无论是在上朝还是平时批阅奏折,身边总是会有宫女和太监伺候,如果是在夏天,他们会不停的给皇帝扇风,这也是最直接的方法,可以起到降温效果。

二是冰块降温

皇帝寝宫大多都有降温效果,地底下会有通道,通道内放置冰块,然后冷气不断由地面冒出,已达到室内降温的效果,这样看起来和空调房很相似。

据说清朝时期,北京城内有18座冰窖,用来藏冰,以供皇帝夏天所用。

三是建筑凉亭

所谓的凉亭,也叫凉殿或者水亭,就是将水源源不断的在屋顶顺着墙体流下,将整个亭子的温度降下来,里面堪比水帘洞。

四是到处游玩

到了夏天,皇帝都喜欢去比较凉快的地方,顺便游山玩水,尤其是在清朝,皇帝和嫔妃都喜欢在夏天去承德避暑山庄,又可以欣赏风景,还可以防暑,一举两得。

撰文:羽评历史

【每天更新,更多有趣的历史新知识,期待您的关注】


羽评郡主


古人度过酷暑一般为:富人可以吃冰镇饮料,穷人一般则是心静自然凉(开玩笑的)。

凉席是古人度过酷暑的一个好工具,我国很早就有席子,古人把席子铺在地上进餐、讨论,被称为“席地而坐”,在没有发明凳子、床等家具之前,人们的坐、睡都是在席子上进行的。

席子一般用菀草、蒲草、竹子、芦苇制作,其中竹子做的席子是夏天度过酷暑的好工具,很多人都喜欢凉席,辛弃疾的《水龙吟.过剑南双溪楼》中:“云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描写的就他途中所见的,甚至连皇帝都喜欢,隋炀帝杨广的《夏日临江》诗中有:“夏簟荫脩竹,高崖坐长枫。”

皇帝用的凉席比较高级,一般使用玉石、象牙,北京故宫博物馆就藏一种非常高档的象牙凉席,是清雍正帝的,是广州地方官进献朝廷的贡品,具体制作方法已经失传。这种凉席是工匠象牙劈成厚薄宽窄均匀的片状,由于象牙削成片时容易断,所以事先会用特制的药水浸泡,使其软化,之后再编织成凉席,为了视觉好看和躺着舒服,将其打磨的光滑洁亮。

由于工艺难度极大、造价昂贵,雍正帝下旨不准再制,以示躬行节俭,这种象牙凉席现存三件。

如有错误,望斧正。


史里有料


怎样过酷暑?富贵宦官人家的花样多,冬天藏冰,夏天吃冰镇饮料。在唐朝,你会看到一大群袒胸半露乳的女人,她们穿着薄薄的衣服,真的是凉爽整个夏天。


另外,也可以外出找一个凉爽的地方,度过暑夏,比如清朝皇帝就在避暑山庄或者圆明园过夏天。

在平常老百姓家,晚上睡席子吧。那时候,古人智慧,发明了个奇淫技巧,叫“竹夫人”,也称“青奴”。每天晚上抱着睡觉,凉悠悠,舒服极了。


古人这么描述它,冰清玉洁,娇媚清凉,犹如一个美人儿,夜夜相伴。脑洞有点大,但美人确实冰凉,比如说冯小怜,冬如烈火,夏如冰玉。

席子也有高档之分,雍正皇帝的席子最高档,叫“象牙席”,现存就三件,在故宫保存着两张象牙凉席。远在汉朝时期,便有,称象牙簟,汉武帝把它赏赐过给李夫人,就是北方有佳人那个女人。


我们知道,象牙脆又硬,可见制作工序十分繁杂,且最难。先是劈成薄片,然而磨制,接着成丝,最后编织。除成片成丝也是个困难活外,制成象牙凉席非常费料,最终制成凉席,象牙的利用率不到10%。

所以它名贵,属于贡品。考虑到它昂贵的造价,节俭的雍正皇帝下令不再制作。当然,制造凉席需要大量象牙,随之会造成大量地杀戮,信佛的雍正不愿看到。这也是一个原因。


非常茴香豆


象簟的历史

所谓的簟就是竹席的意思,象簟就是象牙做的席子。象簟的历史早在汉朝就开始有了流传,像是汉武帝赐给李夫人象簟等等,只是这些与现在故宫里面收藏的那就象牙席是否差不多,现在还不够考究。

象牙席的成本

制作象牙席用药水来把牙材软化,然后再削成大小相同的薄片,再抛光一下,再编织成席子。在明清两代,安南(越南)等东南亚地区上贡了蛮多的象牙席。到了雍正时期,雍正突然想知道这东西的成本,就问了一下进贡者,进贡者说需要上百只的大象的象牙才能完成一张席子。然而当时广东海关又接二连三的进贡了四张象牙席,所以雍正就下旨广东不许再制,也不能从海外购买。只是虽然有禁令,但是并没有完全禁止,乾隆时期还是能偶尔见到的。

古人怎么避暑?

古人避暑的方式取决于所在的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经济条件好的可以用冰来消暑或者去自然环境好的地方,经济条件不好的但本来就是处在自然环境好的地方可以借助自然环境来消暑,这就是俗称的冬暖夏凉。而这两者都不满足的话,那么更多的就是靠意志来消暑了,短衣短裤这个还是有的,然后扇子这些也有。热的时候可以找一个大树底下歇息一下,有井水的也是很好方法之一。总之因个人地位、经济条件、地理条件等等不同,消暑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淡看天上月


现今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着两张雍正使用过的象牙席,其长216cm,宽139cm,由每片大约2毫米的薄片织成,织纹呈“人”字形,整个席面平整光滑,柔软舒适,收卷自如,席周又以染成黑色的象牙片织出3道花边,非常精美。可以说它既是华贵的帝后生活用品,又是一件精湛的古代工艺品,

(象牙席,皇帝的凉席)

根据史料记载,象牙席是有史以来最为逆天的夏日清凉避暑神器,其凉爽宜人的舒适度远超于普通的草席,竹席,蒲扇等消夏必备单品。

这样的避暑神器其实早在汉代就已有之,据记述西汉杂史的《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以象牙簟赐李夫人”;《魏书·韩务》也有过记载,“务献七宝床,象牙席”。

(《西京杂记》)

由于象牙质地坚硬易脆,所以象牙席的制作工艺非常奢费复杂,首先要把象牙用特殊的药水浸泡软化,再劈成厚薄大小均匀的薄片,然后将这些薄片磨出洁白莹润的光泽并劈成2毫米宽,最后编织起来。

这么名贵的象牙席注定只有上层社会才能享用,整个清朝宫廷内也只有5张,主要为越南、广州进贡。

(帝王的席子)

有一次,雍正皇帝问越南使臣象牙席的制作成本,这才知道一张象牙席需要几百头大象才能制成,这让雍正皇帝极为震惊和痛惜,于是他下圣旨,要求以后不得使用和进贡象牙席。史料如此记载:“著传谕广东巡抚,若广东工匠为此,则禁其勿得再制。禁广东象牙席,禁民间购用”,原来雍正帝是清朝最早的动物保护倡导者啊。

这就是雍正帝禁止使用象牙席的由来。

至于古代的避暑方式,还是很多的,富人使用凉席,“青奴”,进食凉饮,使用冰块降温,等等,这在古装影视剧中不难见到。之至于穷人,可能就没有这么多防暑降温措施了,大约一把蒲扇便能聊以慰己了。

团队特邀嘉宾:飓风娱乐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夏日炎炎,如今的我们很幸福。有冷饮,有空调,有电风扇等等一系列产品,帮我们度过这个严酷的夏日。那么在古代他们又是通过什么来帮助他们度过炎炎夏日的呢?让我们一起走入古代的夏天吧!

一、储存冰块

储存冰块大约是最早出现的,也大约是沿用时间最长的一个避暑的办法了。它最早出现在周朝,据《周礼.天官.凌人》记载专门负责储存冰的官员叫凌人。每到夏天,周天子就会举行隆重的典礼,把储存的冰块按功赏赐给官员们解暑,以示皇恩浩荡。

储存冰块是真的能帮助人们解暑,所以这个方法就一直延续下来了。也正是因为有了储存冰块的发展才引出了下面一个事业的发展。


二、冷饮

虽然古代没有像我们现在一样的冰棍、冰淇淋等冷饮,但是他们也有像冰镇水果,冰镇糯米酒等等一系列冷饮。

像最近很火的《延禧攻略》里面,魏璎珞伺候富察皇后的时候,就自己想办法制作了一个冰箱,然后里面冰了葡萄等一系列水果,皇上看了很是喜欢,就叫人又做了好几个。



三、扇子

只要看古装系,到夏天的时候就会经常看到有丫鬟拿着扇子在给它的主人打扇子,这个方法也是一直延续到现在的,我想这个就不用多说了。

四、凉物

其实像我们现在用的冰枕、竹席都是古代流传下来的。

在古代很早就有了瓷枕。每到夏天,古人们就将冰块放入到瓷枕里,那样睡觉的时候,凉意滚滚而来。 至于竹席下面有说,感谢大家继续往下看。

五、凉洞

这个是我小的时候用来了乘凉最好办法,这个在古代也早有了。这个洞很深很深,你越往里走越凉快,但是介意不要走太深,因为里面随时有蝙蝠,蛇,老鼠等等。

六、建立避暑山庄

像慈禧太后每到夏日就要去避暑山庄。

以上几点就是我所了解的古人消暑的一些办法, 下面我们在来说一说竹席,就以雍正的席子来说。

竹席和筷子一样也有很多种制作材料。自作的材料越贵,那么这张竹席价格也就越高。像雍正皇帝的席子就是用象牙做的,制作出一张席子需要上百只大象的象牙,不说还需要对象牙进行软化,削成大小相同的薄片,抛光,最后才能制作。就是光象牙这个材料费就不得了了,要是在加上制作费,你就知道雍正皇帝的席子有多么珍贵了。


雍朕皇帝在位时主张的是节俭,不得铺张浪费,所以他下令不许在制作象牙席了。


蛟潭小郡主


对于古人是如何度过酷暑的?这一个问题我的回答不一定很正确,但望读者朋友们原谅。由于本人对历史研究空白,也不是历史研究人。只是在书的海洋沾上了丝毫的一丝毫的,丝毫水。我就用这丝毫的水来润滑我的脑机器运转。根据我的脑海里的运转方式来计算,那时候的古人生活在与当今天气气候有所不同,用通俗话来说,现在的气候比古人那个时代热。

理油是:一:古人那个时代的太阳光照比当今太阳光照要高,热量自然而然要比现在低。

二:古人那个时代的地面与太阳之间的溴氧层厚度蜜,而且沒有受到伤害与破坏。用通俗话说,一把很大很厚很好的伞挡住太阳光热的直射。现在为什么这样热呢?由于溴氧层人为的伤害了他(例如火箭,卫星,飞机,高炮)还有高速发展工业化,环境保护,毁林荒山,破坏生态平衡等都造成了现代热量比古人那热量高。三:古人那个时代山多水多,森林多,湿地多,环境好,气候保护了那时古人很少受到热量的侵袭,那时候的地表温度根本不是象现在这样热,那时候的古人有一个阴凉处就可以安享休息幸福。

我记忆中的五十年代,那个时候白天找一个大庙或者是大树底下午睡了,不觉得有现在这样热,还挺舒服的。

所以说古人那个时候真的没有现在的热!对皇帝来说肯定要比百姓会享受的。我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与资料。不了解就没有发言权。不知以上的回答会得到你的谅解吗?!

谢谢了!再见!


仁寿955


现在三四十岁以上的人估计都还记得,那时电风扇还很稀有,天天傍晚河里塘里洗个澡,然后家里的竹床搬到外面,直接外面睡到天亮,早上醒来发现一身露水


彭源垅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b76700018eecd6a5042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