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遠流長之青銅藝術

“六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鐘鼎之齊;五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斧斤之齊;四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戈戟之齊;三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大刃之齊;五分其金而錫居二,謂之削殺矢之齊;金、錫半,謂之鑑燧之齊... ”——《周禮·考工記·六齊》

源遠流長之青銅藝術

作為人類歷史上曾經廣泛應用的金屬,青銅器一度被視為社會進步的標誌,它標誌著人類社會脫離了充滿野蠻與矇昧的石器時代,正式邁向文明。

源遠流長之青銅藝術

中國的青銅器大約出現在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的器物,是甘肅東鄉林家出土的馬家窯文化的青銅小刀,年代約為公元前3000年左右。最早出現的青銅器主要是一些小型的工具或裝飾品,到夏代,青銅器逐漸發展、成熟,開始出現一些小的容器和兵器。到商代中期,青銅器的種類已經十分豐富,並出現了銘文和精緻的紋飾。而到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青銅器種類繁雜,形制多樣,紋飾繁縟富麗,進入一個青銅器的鼎盛時期而到春秋戰國時期,青銅鑄造工藝取得突出發展,普遍使用熔鑄、焊接等技術,產生了分鑄法、失蠟法以及在銅器表面鎏金、刻紋、金銀嵌錯等工藝。器型輕薄靈巧,花紋細緻繁複。秦漢以後,青銅器又經歷一個胎體變薄,紋飾簡化的過程,同時隨著鐵器的廣泛使用而逐漸衰落。

源遠流長之青銅藝術

戰國時期楚文化的青銅器一方面具有與黃河流域相一致的時代特色,另一方面卻帶有強烈的地方色彩。其造型獨特,多采用自然主義的裝飾手法,喜歡以動物作為母題,如四羊方尊,象尊等等,形象生動,極具寫實性,同時他在器物的蓋、耳、肩部、足等突出部位常飾以動物形象的立體雕像。另外,他們對人物形象的應用也比較常見,如三星堆銅立像,人面像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