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工成本飆升,漢斯格雅等外企將面臨人員配置困境?

隨著對精英員工的競爭加劇,工資快速上漲成為在華德國公司一個日益顯著的成本因素。

中国人工成本飙升,汉斯格雅等外企将面临人员配置困境?

隨著中國人工成本的飆升,如今,員工問題成為德國高管的首要任務:如何找到優秀人才?如何留住他們?以及如何負擔得起?

根據第一財經研究院的測算,中國製造業總產出在2005年超越了德國,隨後在2008年超越日本,2010年超越美國。截至2016年,中國製造業實際增加值達到2000年的7倍,佔全球製造業總產出的比重從8.5%提高到了30.9%。但是,中國製造業競爭力相對優勢下滑,勞動力成本上升是主因。

據《大連日報》報道,大連2017年企業平均人工成本84605元,比2016年增加6941元,增幅為8.94%。

此外,根據德國工商聯合會在中國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約有78%的德國公司認為勞動力成本上升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僅次於尋找人才。而挽留員工是65.8%的問題。

勞動力成本佔德國企業在中國成本的三分之一,但這一數字正在迅速上升:2012年至2017年間,工資平均每年上漲9.8%。

如果僱主未能跟上工資需求的增長,工作人員迅速跳槽。LinkedIn的一項研究顯示,中國員工平均每22個月換一次工作。根據《中國青年報》的報道,千禧一代的“跳槽”更快:他們的平均時間為18個月。

壓力大賺大錢

中國的專業人員薪水基礎低,然後迅速上升。一位新合格的中國工程師每月收入約為1,300歐元(合1,480美元),相比之下,德國工程師的收入為3,500歐元。但經過幾年的經驗,這些數字基本保持不變:中國每月約3,000歐元,德國約5,000歐元。

因此,漢斯格雅很早就將其白領員工本地化,現在在上海幾乎完全是中國銷售和營銷團隊。

機器人更便宜

但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上行壓力是不容忽視的。因此,機器人在漢斯格雅工廠車間越來越常見。

成霖企業上個月增資山東美林衛浴,投資4,500萬元高壓注漿及省力自動化等設備,藉以提高生產效率。

但是在中國,也有20%的德國公司表示,他們擔心提高生產率將無法滿足更高的工資需求。

必要時生產轉移

較小的公司面臨艱難選擇。對他們而言,可能有必要採用不同的解決方案,例如將生產轉移到其他國家,或者中國西部,這些解決方案的成本要低得多。

在廣東南部城市的一家中型德國工業公司分公司的首席執行官表示,他們打算將中國總部遷至較便宜的鄰近城市,並在東南亞開設工廠。但勞工問題使得這些決定變得微妙:“我們不能將總部搬得太遠,我們不想失去員工,”他說。

中國的西部省份提供公司減稅和免費土地,但在那裡找到熟練的員工是非常困難的。擁有中國業務的德國企業中約有87%希望留在中國,市場規模太大,無法擺脫困境。

根據深圳市政府發佈的《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報告》,近年有大約1.5萬家製造業企業撤離深圳。有指企業撤離主要因為近年深圳的人口紅利消退,加上勞工和土地成本上升,以及綜合稅率高企。

事實上,深圳工人的月薪的確愈漲愈高。深圳工人稅後月薪平均約5000元人民幣,在算上公司提供的五險一金後,每月需要12000元人民幣才足夠聘請一名工人,這個勞工成本比越南工人每月1000多元人民幣的工資,足足高出11倍。因此不難理解目前企業撤離內地的大趨勢。

據瞭解,臺灣製鞋業龍頭寶成從2015年起開始將大量生產線撤離大陸,大陸員工數量由高峰時的40萬,大減一半至20萬,而其廠房已遷移至越南及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目前寶成在越南已有逾16萬員工,在印度尼西亞的員工人數也達到12萬。而在寶成的帶頭下,不少大型臺資企業也紛紛跟隨跑往越南設廠,以降低生產成本,看來製造業大規模外遷已成為了潮流。

但是轉移不意味著能解決問題,反而可能導致更多問題。

生產的轉移不僅是工廠、設備、人員的問題,轉移過程中會出現員工跳槽、設備上線之後不適應以及和當地政府各種協調問題,都會影響原來的市場份額。三星從中國遷移至越南後, 雖然全球市場的份額還在第一位,但是中國市場份額已經壓縮至1%。而且現在三星最牛的不是手機而是半導體,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三星是個半導體公司。

本文部分來源Handelsblatt,有刪減

中国人工成本飙升,汉斯格雅等外企将面临人员配置困境?

廣告

中国人工成本飙升,汉斯格雅等外企将面临人员配置困境?

參會報名請聯繫:李生13590677515

精彩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