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公認的學霸考上國外名校,爲何遭到勸退?

說起學霸,你們對TA的印象是怎麼樣的呢?成績好?老師口中的好學生?別人家的乖孩子?……

在國內公認的學霸,大多數都是各科成績優秀,品學兼優,基本不會遲到早退,上課不會搗蛋,不讓家長憂心、老師煩心的好學生,只要提起TA的名字,不管老師還是家長們都交口稱讚。

我身邊有位朋友的兒子Ethan,從小學到高中都是大家公認的學霸,家長、老師們心中的好孩子,雖然有輕微的偏科,但基本每次家長會老師表揚名單中必定有他,各科老師上臺講學生情況時,都以他作為好榜樣。他媽媽告訴我,Ethan的課堂筆記經常被老師作為範本讓大家學習。每逢朋友聚會只要談起孩子這個話題,他媽媽的話匣子就再也關不上。

前兩年,他的家人決定讓Ethan出國留學,家裡人立刻跑前跑後地為他聯繫機構、搞定各樣文書、推薦信,Ethan則只管每天專心刷SAT和託福真題,最終以高分數考入哥倫比亞大學。

國內公認的學霸考上國外名校,為何遭到勸退?


入讀一個學期之後,經常聽他抱怨不適應國外的校園生活,起初,他媽媽以為他只是不適應新環境,離開父母獨立生活不便導致的,還考慮過去陪讀過渡一下,誰知,還沒租好房子,兒子竟被學校勸退!

Ethan媽媽在接到學校通知的時候,簡直不可置信,自己的兒子從小就是品學兼優的學霸,怎麼可能會被學校勸退處理。

其實,在大學期間遭遇勸退的中國留學生並不在少數,跟國內嚴格的高考制度相反,外國的大學採取的是“寬進嚴出”的教育政策,所以留學生尤其以大學本科的勸退比例佔比最高!(留學生本科比例也相對較高)

國內公認的學霸考上國外名校,為何遭到勸退?


勸退的主要原因是:學術能力差和學術不誠信

國內公認的學霸考上國外名校,為何遭到勸退?


為什麼在國內一致公認的學霸,到了國外會如此水土不服?我特意去問過身邊有留學經驗的人,總的原因歸結為學習習慣不同。

國內公認的學霸考上國外名校,為何遭到勸退?


一、汲取知識渠道不同

在國內,教師傳授知識的方法更傾向於拿著書本,站在講臺上,通過多年教學經驗和總結,把知識重點歸納出來灌輸給學生,只要學生能夠記熟知識點並稍加理解,就能成為學霸。

而國外,更傾向於通過同學之間的討論和提問,以多維度的方式理解知識點。教授們鼓勵學生根據提前佈置的閱讀材料自由提問、深入分析、批判性地思考和吸收前人的觀點。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同學間相互學習交流,瞭解更多同一問題的不同看法,也讓學生和老師擁有同等提問和質疑的權利。

二、學習方式不同

國外的大學,教授會在學期第一堂課就告訴學生有關論文的要求,然後有一個學期的時間讓學生準備論文,通過蒐集、查閱資料,理解相關需要學習的知識點並形成自己的觀點寫出來。國外高中直升大學的學生早已習慣這種學習方式,但是對於國內的中學生來說,都基本沒有寫過論文,面對圖書館裡茫茫的資料,根本無從下手。

三、學習節奏不同

很多時候國內老師佈置作業,都是想看看學生對於知識點理解的程度大概在哪裡,而在國外,每次老師佈置的作業都會評分,並計入學期末的總成績內。因此剛到國外讀書的同學,不知道這個“潛規則”,對於老師佈置下來的作業能做便做,不會做就空著等待老師的解答,殊不知,這樣的後果早已丟掉分數。

另外,有某些學科甚至每週考試,每次考試的成績都會計入學期末總成績內,學習節奏十分緊湊。

四、語言障礙

半個學期後,就會開展小組作業,這是西方的教育傳統。Ethan說,這個小組作業老師在開始時提到過,但具體如何操作並沒有詳說,最後總算勉強和幾個同學組了隊,但面對最後的學術演講,需要當著百多人的面用英語陳述自己的學術報告時,問題就來了!

以往在國內,由於Ethan成績不錯,經常受老師表揚,因此自信心十足。但到了國外,因為口音和語法問題剛開始受到了一些嘲笑的目光,久而久之就更羞於開口。雖然精心準備了報告和演講詞,並經過一個月左右的不斷練習,但走上臺以後,整個演講就由於緊張而變得亂七八糟……

說起應試教育,中國學生可謂駕輕就熟,但對於想留學的學生來說,留學前就要好好調整心態,從應試教育的慣性中抽離出來,培養通過閱讀、理解、討論等形式吸收知識的習慣,對於外語,更要大膽地開口交流。或者,在進入外國校園之前,先就讀一些針對國際學生的銜接課程,適應好外語教學環境和教學方式後,再走進真正的大學課堂。

但更重要的是,留學之前應該跟孩子做一個深入交流,看TA對留學是否有較大的意向,而不是由家裡人決定孩子未來的路。畢竟,出國留學很多時候是孩子一個人在陌生的環境中獨自奮鬥,家裡人為TA決定了這條路,但路還是要由孩子自己走。

【今日討論話題:分享你留學的甜酸苦辣】


分享到:


相關文章: